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6-03-03郑红英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

郑红英

(资阳市雁江区三贤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郑红英

(资阳市雁江区三贤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学校教育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境。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下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结合小学数学当前的教学实际探讨了一些面对问题和困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逻辑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再采取一味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将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下,整个的教学过程都会发生改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会面临各自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师面临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的教材、数学教学的方法都要相应地作出调整。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最先面临的就是新的数学教材,而这其中的问题就是,虽然教材中的内容和过去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表面上看新教材似乎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简单地说就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教师很容易忽视新教材中的一些细节,在实际教学中则很容易走以前的老路,很难把握新教材的在数学知识结构编排与过去教材编排的不同,进而导致数学教学没有根据新课改进行创新。

其次,由于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调整了难易程度,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与教材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讲解有所偏差,即重难点的知识讲解详略比例不是很合理,教学效果也就有所偏差。

最后,新课改也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难。数学课堂仍然更偏重于将数学基础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对此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案。

2.学生面临的问题

根据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都是比较活跃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他们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进行新课改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处于接受和吸收新事物的阶段,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指导方针仍采用灌输法教学,学生则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也会受到限制。

新课改下,学生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设定的思维考虑问题,因此,比较容易忽视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思维模式。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不清,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数学教材是新的,但是数学学习的现状和情况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度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状态和程度上。

二、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新课改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都会面对新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但是从整个的教学发展看,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是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对于新课改带来的影响,广大的数学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两点建议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而目前我国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或者教材中不同的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主。例如,依据西师版教材,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10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时,可以适当地采取游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10以内的数有更清晰的认识,或者教师也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清楚10以内加减的运算规则。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得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增强。

此外,由于新教材中的知识编排与过去有所不同,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改变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时,也应当注意学生是否真的吸收了某一堂课的知识内容,教学的质量是否有所提高。

2.注重对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也能锻炼人的创新性思维。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改已经明确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某一数学问题,但是教师还应当向学生强调自己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要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然后再给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参考方案。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教材中一年级的下册“认识钟表”这一章节时,教师主要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去想一想如何认识钟表。在现代生活中钟表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时间,例如,手机、电脑等,现在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所以,当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之前学生学的有关数的加减在此时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手机认识钟表,从而对时间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快速地算出有关钟表和时间的计算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新课改带来的教学问题积极应对。同时也要把握好新课改的内涵,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

[1]刘忠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22):220.

[2]罗先国.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4(11):12-13.

[3]于淑萍.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1(5):72-73.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