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课堂交流参与度的策略

2016-03-03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交流课堂学生

李 真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浅谈提高课堂交流参与度的策略

李 真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改变“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总是那些思维相对活跃的少数学生”的现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中,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敢于交流;优势互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交流;任务驱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想法、敢交流;丰富交流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交流。

课堂交流;优势互补;任务驱动;交流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课堂交流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间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每次听完公开课都会有这样的困惑: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展示的总是班内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参与,后进生、边缘生总是不言不语。长此以往,主动的更出色,被动的更被动,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呢?以下是笔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敢于交流

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将难易不同的问题巧妙地整合其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更多地关注那些边缘后进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神、动作,有意将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哪怕只能说一点点,也要马上给予表扬,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激励他们。“你虽然说得不够完整,但敢于站起来说就是进步,请同学们掌声鼓励!”“你虽然说得不对,但你动脑了,值得表扬!”“由于时间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但老师看到了你们高高举起的手,你们也很棒!”在这样轻松而又充满关爱的氛围中,想说敢说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二、优势互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交流

班内学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层次一,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善于交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逻辑性强。这些学生表现欲望强,一旦得不到机会就会很失望。层次二,遇到问题能努力去想,并且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把握不准对与错,想表达又信心不足,间断性地参与交流。层次三,会思考、会解答,但性格内向,不主动参与交流。层次四,学习困难,不会思考也不思考,不参与交流。

在全班交流中,将难度不等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展示。难度较大的,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讲解,第四层次的学生重述,他们若能重述下来同样给予表扬。比较简单的问题,让第二层次的学生讲解回答,第一层次的学生评价补充。需要板演的问题,让第三层次的学生做,并鼓励其大胆地读出来,慢慢地他们就敢讲、会讲了。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带动,久而久之就能学会交流。

三、任务驱动,提前备战,让更多的学生有想法、敢交流

在不参与课堂交流的学生中,有的是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更多的是思维跟不上,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思考、有想法,选择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自学,课上留出时间多让学生交流。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教师把所有学生的名字装到盒子里,抽签确定交流的学生。所有的学生在课前都做了相应的准备,这样,在课堂上人人都有的说,或对或错,或全面或片面。

四、丰富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交流

课堂交流,如果总是全班学生听一人讲解、发言,参与交流的人数会受限,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运用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增加发言次数,提高交流效率。例如,师生间的交流,包括教师和学生个体、学生集体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小组内的交流。

思路明晰,方法单一的问题,让同桌交流,发言率高达百分之百。思路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安排分组交流。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由组长组织在组内交流。复杂问题先由第一层次的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明白后再复述。简单问题让第四层次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纠正或重新讲解。对于小组交流中出现的争议,再让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或由教师讲解。

五、及时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踊跃交流

每个人有了成绩或进步,都希望得到肯定和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对于学生的交流展示,仅用语言激励缺乏实效性和持久性,要有相应的评价方案。设置积分卡是一种效果不错的评价方式。根据交流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表现,分别奖励一分至五分不等的积分卡片,由学生自己保存,定期进行总评和奖励。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

在课堂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自己的思维方法讲给他人听,重要的是在听取他人意见、学习他人的方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在相互沟通中加深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得到提高。运用以上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

[1]蒋敏杰.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问题诊断与改进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

[2]叶东胜,曾胜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编辑 杨国蓉

李真(1967.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交流课堂学生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