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016-03-03马晓静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磁力灯泡教具

马晓静

(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第一幼儿园)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马晓静

(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应该尽量创设幼儿可以参与的科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注意幼儿的需求、兴趣、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科学教育;科学活动;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世界每一处都令他们感到神奇,他们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探索,有太多的为什么想要问,幼儿对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热情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正是他们探知的强大动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幼儿强大的好奇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知世界,了解世界,让幼儿在用眼去看,用鼻子去嗅,用耳朵去听,用手去做、去感知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其体会科学的乐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几个方法。

一、重视幼儿的每一个为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幼儿追着教师不停地问为什么,他把对世界未知的神秘宣之于口,他把教师作为全知的智者信赖着,有些教师往往受不了幼儿的不停追问,要么敷衍,要么斥责,要么不加理会等等,这样不仅会打击幼儿的好奇心,还会降低他们的求知欲。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每一次发问,并主动邀请幼儿一同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比如,我在教学中有一名幼儿在看到教室里一盆花上有一只青虫正在咬食花叶,他就问:“青虫为什么一直不停地吃叶子呀?”我答:“那是它的食物,它吃叶子才能成长。”幼儿又问:“那狗狗也爱吃叶子吗?”为此,我在随后的课堂上组织大家观察了不同动物的进食情况,幼儿在观察中明白了不同动物选择的食物各不相同,通过这堂课,幼儿对食物链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二、在日常的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经验的内容进行授课

不同年龄的幼儿理解力各不相同,在选择授课内容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幼儿园分大、中、小三个班,每个班的年龄不同,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学时应该分层次教学。比如,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要求的教学目标是不相同的,能力要求也是高低不同的;不同的班级所准备的教具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班级给安排不同的探索活动,使每个班级都有所收获。

三、注重培养幼儿在科学教学中的观察能力

在授课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给幼儿提供探索学习科学的机会,形成科学的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方式。比如,在教授大班的幼儿物体移动与摩擦力关系时,我利用同一辆小车从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滑过,通过观察,幼儿得出同一辆小车在比较光滑的面上更容易移动,比较粗糙的表面需要用更大的力气移动。有的幼儿这时就说粗糙真不好,我趁机向大家提出问题:“粗糙真的不好吗?”幼儿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粗糙是不好呀,前段时间妈妈给我买的毛衣就太粗糙,磨得我脖子都疼。”“粗糙好,忘了小敏在下雪天时穿的鞋了吗?就因为鞋底太光她老摔跤,还是粗糙好”……看到幼儿发出不同的声音,我总结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科学看待”。这节课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科学全面地看待问题,这对他们以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创设益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环境

科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如何把学到的,想到的应用到实践中是科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利于幼儿探究的环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1.让幼儿通过双手的实际操作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光靠教师讲有时候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比如,在讲到磁铁的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个概念时,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亲身体会,幼儿是很难理解的。为此,我在上课时给幼儿准备了磁力棒、铁球和塑料。上课后我将幼儿分成几个组,将教具分发到组,使每个人既有动手体验的机会,又在小组中有团队合作讨论的体验。幼儿拿到教具后我先让大家将标有不同磁极的磁力棒连接起来,大家很容易做到了,并对磁铁突然之间吸到一起的引力也有了一定的体验。我又让大家将标有相同磁极的磁力棒连接到一起,这次大家用了很大的劲,做了很多努力都没能成功,他们对于磁力棒之间互相排斥的力感到惊奇。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幼儿更易于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概念。接下来,我又让幼儿用磁力棒吸小铁球,小铁球很容易就被吸在了磁力棒上。我又让大家吸塑料,可想而知这次无论幼儿怎么努力都没有成功。之后我又让大家用两根磁力棒的同极相对将小塑料棒夹在中间慢慢往高举,这时幼儿发现小塑料棒神奇地浮在了空中。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磁力棒的特性,并且得出磁力棒并不是对什么材质都有吸引力,磁力棒应用得当可以产生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在台上讲再多都令幼儿印象深刻。

2.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具,让幼儿有兴趣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幼儿从出生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他们喜欢摸摸、看看、尝尝,对他们够得到手的东西都喜欢摆弄摆弄,用自己特有的

方式去探知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害怕幼儿弄坏教具就限制幼儿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动,将幼儿当小木头人一样对待。我认为生活中可供幼儿探索的教具很多,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动手欲望我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比如我班上有一个发条木偶玩具,幼儿在看到上紧发条后就自动旋转的木偶很是好奇。他不明白不就是转了几下发条手柄吗,木偶怎么就动了,幼儿对于隐藏在底座里的未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里面一定有神奇的魔法。我看到这种情况又找了几个发条玩具,让幼儿们拆开底座,转动手柄观察玩具的工作原理,等幼儿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又让幼儿继续拆,明白发条的构造。在拆完后我又让大家原样组装好。通过这样的拆拆装装,幼儿彻底弄明白了底座里没有魔法只有设计周密的机械,非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完成。在我的引导下,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幼儿都是可以碰触的,有的东西很危险,有的东西存在安全隐患,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去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对于未知的事物不仅需要大胆探索,更需要小心严谨。比如,在我班上我发现有一个幼儿总是喜欢用他的手指这抠抠那掰掰,教室的墙上有许多的插座口,他的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但是他没有意识到,为此我开展了一次电的实验。我先用一节电池接通了电源,灯泡发出了亮光,之后我又用了两节电池,灯泡更亮了。这时幼儿在边上纷纷喊:“老师,再让灯泡亮一些。”我听到后,通入了超过小灯泡额定电压的电,小灯泡灭了。我让幼儿观察小灯泡有什么变化,大家观察后说灯泡的钨丝断了,我总结道:“过高的电压会损坏电器,只有在正常范围内电器才能正常工作。大家在生活中只有安全用电,自己才能更安全。”幼儿在经过这次教学后,知道不能贸然去碰我们并不了解的事物,谨慎探索的科学行为很重要。幼儿科学的学前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要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要使幼儿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科学的探究可以启蒙我们的智慧,但不科学的探究方法却会陷我们于危险之中。

总之,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时,不仅要结合幼儿的兴趣、课程的要求进行,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素质。

[1]厉丽.因地制宜,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J].山东教育,2014(26):28-29.

[2]赖瑞娜.做幼儿科学路上的指路人: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3):11.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磁力灯泡教具
磁力珠
制作磁力小车
灯泡创意秀
磁力不怕水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灯泡创意展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美国将实施强磁力球玩具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