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6-03-03崔佰菊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浅析语文课程交际

崔佰菊

(甘肃省天祝县西大滩乡马场小学)

浅析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崔佰菊

(甘肃省天祝县西大滩乡马场小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相融合的综合学科,明确定位了语文课程性质和学科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实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

一、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要求“准”

首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再次,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最后,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设计语文课程思路要求“新”

1.课堂理念要求新创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生活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孩子们每天都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更有效地指引我们的教学活动。(1)要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深刻认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问题设计要精准合理

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1)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空乏,不分主次轻重、过于繁琐等误区。(2)课堂提问要遵循问题的明确性、适度性、激发性、灵活性,问题设计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严格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

3.课堂构思要独特新颖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应进行艺术构思,美学式设计,大胆创新,建立个性化的课堂模式,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沟通的桥梁,思想碰撞交汇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充分展示学生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创造无处不在,让学生敢做主角,老师甘为配角,但主导地位是不能替代的,应充分发挥收集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主观能动性。

三、引导学生吸纳知识要求“变”

1.培养兴趣是“润滑剂”

对于带着童音、稚气的孩子,兴趣是指引,只有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兴致勃勃地参与,才能全身投入地思考。如何做到兴致勃勃呢?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1)课堂的导入要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一首诗、一个字、一片树叶、一个故事、一幅图片,但这些方法一定要适量,防止孩子们对这些导入内容浮想联翩,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简洁、亲和,以免被老师的气势压制,反而使孩子在整个课堂中都束手束脚。(2)课堂中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语文课堂实际是一个解惑的过程,这个过程犹如攀高峰,在山脚时,如果荆棘遍地,相信还想去攀登的人已经不多了。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孩子们的思维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也建立了自信,只有自信了,孩子们才敢于去“巅峰”欣赏风景。(3)课文朗读要还原自然美、生态美。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语文朗读应该先理解文本内容,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有感情地朗读,以致学生都是一副“矫揉造作的腔调”。

2.课后巩固是“助力器”

学习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巩固,就容易遗忘。如何使所学知识入脑入心,这就要求在巩固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重难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联系,尽量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掌握和巩固。因此,巩固复习是克服遗忘的良师益友。其中运用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最能激发人的探索精神,语言的学习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以提高和巩固。在复习某些词语、句型时,我们不妨用词语、句型造句,写一段或几小段有联系的短文;或者分小组提出话题,进行回答;也可用易错题,交换答题。

3.灵活运用是“牵引仪”

新课程标准提出: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并不等同于聊天,不是简单地说和听。口语交际训练是建立在每一单元的课文阅读的基础上的,是有口语交际目标的,要围绕一定目标进行口语交际构思、梳理,并把思想转换成语言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表达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以演讲的方式,也可以用对话的形式,甚至是表演剧本的形式。

[1]沈元春.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5(1).

[2]邵荣华.浅析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文理导航旬刊,2014(1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浅析语文课程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方法浅析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