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心会文本 遵路寻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6-03-03张缩影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竺可桢笔者文本

张缩影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湾坞中心小学)

静心会文本 遵路寻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的培养

张缩影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湾坞中心小学)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日益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而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质疑与提问与其思辨能力存在着直接关系。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本质疑能力与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质疑能力;提问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由于语文阅读文本的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而并不是某一学科所特有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进行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得到了改变,教师由传统知识灌输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启发者,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和谐民主的原则,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并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小学教师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比学生看待问题更为准确,这种观点极容易将教师置于学生的对立面,甚至打击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质疑,并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智力发展状况,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时,小学生会更愿意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质疑与提问。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点设置疑问

对于不同的语文课文来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重点以及疑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对这些疑难点产生疑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教学敏感度,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关键点合理设置疑问。例如,笔者在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时,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晦涩的古诗词理解较为困难,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提高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笔者首先对全诗进行了朗诵,并向学生翻译了这一诗文的大概意思“辽阔的江南绿树映衬的红花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在临水的村庄和依山的城镇中到处都可以看见迎风招展的酒旗。南朝修建的庙宇至今仍遗留着四百八十座,又有多少亭台楼阁孤独地矗立在这江南烟雨中?”在翻译过后,笔者询问学生,为什么诗文前两句描写的明明是晴天的景象,却在诗的背后写了“烟雨”呢?对于这一略显刁钻的问题大多学生表现出了很茫然的表情,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讨论过后有一名学生回答“老师,我认为‘烟雨’是诗人心中的‘烟雨’”,面对这一成熟的回答笔者非常吃惊,在及时表扬了这名学生后,笔者向学生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眼中的烟雨其实是自身由于忧国忧民的情愫产生的想象。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关键点进行设问,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行体会课文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质疑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的鼓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更愿意质疑、提问。例如,笔者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向学生讲解竺可桢爷爷在孩子的帮助下,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这时一个学生举手向我提问:老师,我不明白,竺可桢爷爷想知道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呢?面对学生稚嫩的询问,笔者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大声称赞这名学生的问题“问得好”,并向班级学生提问“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竺可桢爷爷不看天气预报了解气候的变化呢?”学生面对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有的学生回答“因为竺可桢爷爷年龄太大了看不清电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竺可桢爷爷是科学家,科学家都跟一般人不一样。”种种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在充分听取了大家的回答后,笔者首先表扬了学生的想象力,随后向提出问题的学生耐心解答“因为在当时我们国家的卫星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天气预报并不是十分精确,因此,竺可桢爷爷通过实践观察对气候变化进行直观了解。”通过适当地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与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爱提问的天性,并从“爱提问”逐渐向“会提问”进步,从而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

总而言之,文本作为语言艺术的符号系统,其自身具有多异性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文本质疑与提问能力的培养。只有对小学生质疑能力进行培养,才会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李道玲.试析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4-96.

[3]叶彩红.有疑必质,非疑不质,多疑能质:小学科学课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三部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2):81-8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竺可桢笔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求是前行的竺可桢
老师,别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