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主动权的思考

2016-03-03牟其平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探究性新课程改革

牟其平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院庄小学)

小学语文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主动权的思考

牟其平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院庄小学)

亲历了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尝尽课程改革的酸甜苦辣,认为只有“全面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重,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内涵;接受性与探究性学习;双主体作用

笔者是一名西部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参与了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见证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历程,尝尽了酸甜苦辣,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可以说,我与学生,与新课程改革在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下面就我参与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掌握主动权的一些思考。

一、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

本次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系统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承载了国家、社会、未来等人才培养的愿望,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但在广大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受文化水平不高、眼界不宽、见识不广以及主管部门和学校培训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对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没有多大本质上的区别,加之各地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培训中,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系统、全面的培训,而把新教材培训作为新课程改革培训的重头戏,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不一样,只是改教材而已”。那么,本次课程改革真的仅仅是“改教材”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就学科教师而言,需要学习钻研的不仅仅是一套新的教材,还需正确理解和确立新的教育观念,熟悉和钻研新的课程标准,领悟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

要全面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就需要一线教师全面、深入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切实掌握课程改革的系统内容,自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自觉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实践课程改革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型学习方式并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小学教学主要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有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应用”,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习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其中接受式学习主要指通过教师讲授或者是学生自学直接接收间接知识。采取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记忆、理解。接受式学习由于传授知识的信息数量多,速度快,所用时间少,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钟爱。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的现状,倡导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自学、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生活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同伴互助,小组合作交流,寻求教师帮助的方式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但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接受式”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决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就是落后的观念。因为“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方面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探究性”和“接受式”两种学习方式的度,当用则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

新课程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是为了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现状,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探究型学习、体验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个性,更充满活力。

另外,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选拔性,而忽视普及性,使得有些学生把比自己强的学生视为眼中钉,视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怕追不上比自己强的,又怕比自己差的追上自己。于是,学生之间不愉快的事常有发生,一本好的参考书或课堂笔记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借给别人的,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绝对是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要倡导高效、开放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三、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独霸课堂,以讲解代替朗读,以讲解代替感悟,以讲解代替思考,以讲解代替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怎样回答问题,教师均由教师作主,包办代替,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吸取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有机搭配教学方式,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创设丰富的、现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表达、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全面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大胆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己把握学生和课堂的能力,才能有效把握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金丽莉.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初探[D].苏州大学,2013.

[2]吴鹏英.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10).

·编辑 鲁翠红

牟其平,现年30岁,小学语文二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长期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校、县表彰为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新课程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改革之路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