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文本插图 享受语言魅力

2016-03-03李文凤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黄果树课文语文

李文凤

(建瓯市徐墩中心小学)

借助文本插图 享受语言魅力

李文凤

(建瓯市徐墩中心小学)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等能力。因此说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文中文字所表现的内容。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忽略了插图的价值,对它视而不见,并没有让它的价值充分体现。

插图;口语表达;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的学生应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高年级的学生要“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美感,激活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为阅读文本铺垫引路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地诉诸视觉,造成了鲜明的感受。优秀的插图能给学生以情感影响,而不像课文要借助阅读想象来间接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由图引出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图文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脚的不同形状,自然就不会混淆了。再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前,据我了解得知,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海鸥,又怎么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深情呢?所以,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边看边读有关句子,结果老人与海鸥那种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便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必要时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插图,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中。

二、为复述背诵推波助澜

借图复述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往往会出现冷场,即使有人站起来复述,不是东拉西扯,就是形同背诵。究其原因,乃是小学生离开了具体的凭借,便无法把握课文脉络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而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则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乌鸦喝水》《小鹰学飞》《狐狸和乌鸦》等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两至三幅插图,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展示插图,让学生复述这些故事,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了课文内容,又能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材料。《燕子》这篇课文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第一自然段尤为重要。在背诵前,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想一想燕子的颜色、羽毛以及尾巴,从图中看到燕子的外形,再结合我们平时看到的燕子,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背了。又如,《清平乐·村居》,在读了几遍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根据插图逐句交流,特别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想想:小儿卧的姿势是怎样的?看他光着小脚丫,卧在什么地方?卧在那里正做什么?再看他的表情,他静静的,他是那么……也送他一个词——“无赖”。经过这样的启发看图、思考问题、回忆课文内容,学生背诵诗句就不那么难了。

三、为写话训练铺路搭石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色彩绚丽、构思新颖的插图能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因此,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在依图说话或作文时,以画面为支点,让学生展开想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大意后,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先左再右,从上到下,先主再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作者所带给我们的“无声语言”。引导学生观察重点,把话说得深刻、有意义,把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就是习作训练。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说话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

四、为审美教育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着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实施美育的载体。教师应利用这些插图去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理解,如果将包含有茅檐、青草、小溪、翁媪的插图呈现给学生,先让学生感知画面,并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和想象力去描述画面中正在“相媚好”的“白发翁媪”互相夸赞的内容,这样就在有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视听审美感知力,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敏锐地感知客观事物中所蕴藏的独到的美。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课文着重描写的是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美和声音美,通过欣赏插图,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美已映入眼帘,再让学生一边欣赏插图,一边听老师范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聆听,并说说“哪儿最美?怎样美?”之后学生纷纷发言:“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美,好像一匹宽幅白练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美,犹如乐声奏鸣。”“黄果树瀑布周围的环境美,它在群山环抱中,绿树掩映间。”……瞧,孩子们在欣赏美的同时,还学会了表达美,真是一举多得呀!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材插图中蕴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料,它绝不是一种摆设和点缀。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改进了教学艺术,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努力去挖掘和开发,认真地研读和运用插图,让课文插图走进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让插图的花蕾绽放出迷人的花朵……

[1]杨春银.创设学习情境与培养审美情趣[J].小学语文教学,2002(6).

[2]彭剑飞,冯周卓.新课程教法新研[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07.

[3]潘桂云.强化审美教育策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黄果树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背课文的小偷
黄果树瀑布游记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