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记录—起点》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2016-03-03顾静巍李雪艳

新课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起点创造性方案

顾静巍 李雪艳

(吉林师范大学)

俄罗斯《记录—起点》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顾静巍 李雪艳

(吉林师范大学)

20世纪末卡尔玛耶娃等人着手建立了一种以满足幼儿园实际需要、能在程序方法上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性课程方案——《纪录—起点》方案,此方案对于我国当前课程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记录—起点》方案建构策略是“问题化”,在问题化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儿童能力的来源及其形成的需要选择相应文化材料,并根据儿童不同类型的能力确定问题或任务。

一、《记录-起点》方案概述

(一)方案主要内容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以“为4至7岁儿童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入学作准备”为主要目的。《纪录—起点》的教育任务为:(1)利用儿童的游戏、艺术等活动引发儿童发展创造想象,创造性地掌握文化;(2)激励儿童独特的认知动机及智力情绪;(3)通过协调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间的活动,扩展儿童的发展潜能;(4)培养儿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将健康看成是创造性的东西)。

(二)方案特点

1.课程选择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纪录—起点》方案遵循的不是儿童简化式而是扩展式的发展。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前期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接受外来信息时更易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在对学前期的儿童进行教育时,要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且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见到或实际接触过的事、物作为教育内容。但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中,大多幼儿教育者为儿童提供的活动内容是远离儿童生活的理论性内容。

2.课程内容关注幼小衔接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以“为4至7岁儿童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入学作准备”为主要目的。幼儿园是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阶段,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家长和教师。《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以至于很多儿童在上小学后出现了厌学。

3.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记录—起点》方案中体现了培养儿童在游戏等活动中的创造性想象,创造性地掌握文化的能力。在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动手、思考的活动在幼儿活动中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教师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告诉儿童。儿童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课程关注发展儿童潜能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提出通过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的协调活动扩展儿童的发展潜能。学前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奠基期,各项能力发展不完全,在儿童期培养儿童发展的潜能对儿童一生都极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记录—起点》方案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启示

中俄两国国情不同,我们无法简单照搬俄罗斯的做法,但俄罗斯《记录—起点》方案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中所体现的发展理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无疑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反思,并从中获得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一)师幼合作共建课程,突出儿童主体地位

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教师仍旧是统领全局的主导者,从教育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实施到评价标准的制订均由教师决定。教师及成人应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儿童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编制,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依据课程实施情况及时转换教学内容,促进生成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发展儿童潜能

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在指导时要全面考虑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及儿童发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加德纳认为人具有多种智能,各项智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长处与优点,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发展儿童潜能。

(三)加强园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

幼儿园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学习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必须带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适当调整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幼儿园老师多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结合地域特色,弘扬本土文化

由于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传统上一直以地方和学校课程为主,这为较好地融合当地民族文化,构建更具地方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提供了条件。学前儿童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及性格养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儿童给予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促进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及民族特色课程使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及真实性。

[1]郑三元.儿童期的发展观与俄罗斯学前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43-48

[2]赵辉.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7):136-138.

[3]杨莉君,曹莉.幼儿园在开发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7):51-53.

[4]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61-6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起点创造性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我的“新”起点
新年的起点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