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实践与体会

2016-03-02梁菊芳桂林市临桂区第三中学广西桂林530000

关键词:世界观生物科学

梁菊芳(桂林市临桂区第三中学 广西桂林530000)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实践与体会

梁菊芳
(桂林市临桂区第三中学广西桂林530000)

摘要:高中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生物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世界观因素。老师要认真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

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是大千世界中生物产生、繁衍、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生物知识,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可以从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生命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他们头脑里的思维形式已产生了变化:辩证逻辑思维已逐渐替代了形象思维,即辩证逻辑思维已在头脑里占了优势。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正好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帮助,这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教育提供了最佳的时机、最好的素材、最好的平台。那么,在实践中,老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呢?笔者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多年,在这方面有较深刻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科学世界观教育

1.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

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教学,教育学生认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强调学生认识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虽然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与无机界中的化合物相比,它们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无机界中的化合物却很相似,都是由无机界中的C、H、O、N、P等元素构成,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化学元素都能在无机界中找到。这就充分说明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非生物界的物质性是统一的、吻合的。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生命的起源与非生命物质的产生,都经历过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

2.帮助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

2.1明确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众所周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各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相互联系的。结构上: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等膜相连,并且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三者之间的膜,都可以相互转化;功能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也都彼此联系,共同完成胰岛素等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由此可见,细胞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整体。

2.2明确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教学“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时,就应引导学生明白:根、茎、叶等器官,都作为植物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它们之间,虽然各自所处的部位不同,但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作用,而不是互相孤立的。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养料的主要器官是根,水分及溶解在其中的矿质养料通过导管从根向茎等部位运输给茎、叶利用;而叶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有机物,又可以由筛管向茎、根等部位运输给这几部分利用。它们虽然是生物,但却如人类一样,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发展。

2.3明确生物体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在“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学中,老师要刻意地让学生明:任何生物,它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由环境所提供,如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都主要来自于周围环境;但生物的活动也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份等的限制,因此,生物必须要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影响地和改变环境。如人类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开垦和放牧,结果造成森林面积锐减、草场草质退化等不良现象。总之,生物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它们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2.4教育学生形成变化发展的观点。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不断更新发展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生物和生物界。就生物个体而言,以动物为例,无论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都有一个产生、衰老、死亡的过程,始终进行着自我更新,一旦生命结束了,这种更新也就停止了;就生物界而言,则存在着从生命起源到生物进化的发展过程,它们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老师可结合“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进化”等内容的教学来进行渗透。

2.5教育学生建立对立统一观点。世界万物,都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它们互相矛盾。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事物发展的动力。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生物界的发生,同样,也遵循着这一规律。就生物而言,从新个体的产生到它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在其全过程中,无不充满着对立的矛盾和斗争。如生物的新陈代谢,它所包含的同化和异化作用,构成了生物体中的最基本矛盾。生物通过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又通过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从中释放能力。这两方面的作用,交替发生,不断地促进生物体的自我更新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就没有物质基础;反之,没有异化作用,则同化作用就缺少必要的中间产物和能量。正是因为在这种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之中,生物防治体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这在“绪论、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章节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和印证。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联系教材内容,切忌生硬说教

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把科学世界观教育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切不可使两者分离,否则就成了生硬的“穿靴戴帽”,学生会反感教师的说教,时间久了,学生还会失去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教师吃透教材,切忌误传观点

老师要认真备课,防止错误观点对学生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必须明确所有生物的各种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均是由生物本身具有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所决定的,而非超自然的作用所为。再如,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就必须明确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生物自身目的的实现。

3.应该持之以恒,切忌时断时续

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它应该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始终。如果科学世界观教育在教学中缺乏连贯性,而是时断时续,在该教育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教育,这样的话,生物学就起不到它应该起的作用,学生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

如上的实践与体会,挂一漏万,仅作抛砖引玉之举。

猜你喜欢

世界观生物科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智能化的“世界观”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世界观—雕塑遗产》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