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课程化探索
——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康复系为例

2016-03-02宋国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101601

关键词:社团高职专业

宋国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1601)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课程化探索
——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康复系为例

宋国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101601)

摘要: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是大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载体。目前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正确处理课程和活动关系,定位教师和学生角色,建立多元的社团评价体系等措施,科学、合理进行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

关键词:专业社团课程化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水平的学生。学生专业社团,是依托高等院校专业成立的,具有专业性质的学生社团。目前,我系两个专业社团,阳光社团和雨丝社团,是依托我系假肢与矫形器设计与制造和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专业成立的公益服务类专业社团(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团宗旨是爱心助残,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同时锻炼同学们的专业技能。[1]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系在校大学生60%以上都属于一个或者几个社团,并且90%以上都有过社团经历。

一、我系专业社团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我系学生自主自愿选择专业社团,且自愿退出社团。目前2014,2015级在校学生400人,其中2014级156人,2015人244人。2014级参加阳光社团学生96人,雨丝社团63人,2015级纳新,雨丝社团纳新200人,阳光社团纳新36人。

目前社团具有以下特征。

(1)专业特色突出

专业社团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社团的成立往往是围绕学生的专业需求,以专业学科为依托,以专业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2)社团管理依靠系部力量

专业社团相较于其他社团,更加倚重院系提供的支持,如专业教师的辅导、实践基地的搭建等。

(3)实践性强,能更好地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

专业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专业社团开展的活动,更加着眼于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用性强。如2011年国庆节期间阳光社团在天津市残疾人辅具中心开展假肢矫形器实践装配活动,为10名小腿截肢者安装小腿假肢,为10名脑瘫儿童装配矫形器,了解残疾人需求,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职业生活规范。2012年初,阳光社团与北京市朝阳区曙康社会工作事务所合作组织了“百名大学生进社区,专业助残一对一”活动,为大学生进入社区,开展服务残疾人专业活动搭建了平台,至今每个月均有相关的活动,累计服务时长800余小时。雨丝社团,常年在北京启蕊康复中心燕郊意华小区社区之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我系学生专业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专业社团自身缺少规划能力,定位不明确

(1)学生干部的能力不足无法为专业社团发展制定长远规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学生专业社团来说,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社长的个人能力。我系目前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社团的社长通常从二年级中综合素质较好的同学中选拔,他们往往更专注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研究,缺少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不善于对社团的发展进行长远的思考。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压力和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依靠学生干部为专业社团发展制定规划长期发展规划不可行。

(2)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对社团没有长期规划

由于对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和管理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些指导教师与专业社团的联系并不紧密。专业社团指导教师通常由系团总支书记和专业科课教师担任。但是团总支书记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专业技能相对薄弱。即使了解社团,针对专业也无法做出指导。对专业社团的发展目标只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无法促进实施,因此,无法对专业社团做出长期规划。专业课教师虽然出身专业,能够对社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但他们的指导工作也只是停留在指导学生技术方面,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专业社团,因此无法对社团进行长期规划。

2.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监管不力

社团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是社团队伍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把关者,同时还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目前对指导老师的聘任、考评、奖惩机制不健全,仅依靠各教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导致无法确保每名指导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因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指导的次数和深度上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需求,社团活动缺少魅力,活动质量下降。[3]

3.社团发展规模不平衡,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约束力

目前社团纳新过程中,只要报名就能成为会员,退出社团只要社员不喜欢随时可以退出。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社团的计划、思想不能保持连续,经验及教训无法传承。

从社团人员构成比例的情况来看,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力量为大一学生,学生进入二年级之后,社员很少参与社团活动。作为参与活动的主体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有限,缺少实践经验,一些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活动难以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往往对社团活动的热情减退,在社团中没有形成较好的互动氛围,失去了专业社团建设的真正意义。[4]

二、专业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升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积极意义。

专业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基于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理念,将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团活动视为课程,科学设计其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并进行记录换算,最终将社团活动体现为学生学分的一种运作模式。本质就是利用课程的理念对活动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并正式将其作为高校育人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专业社团活动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师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社团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获得适当的加分,同时教学内容在社团实践中知行合一。全面开展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必须学分,有助于督促学生坚持长期参与社团活动,从而保证了社团发展的人员基础,帮助社团良性发展。

2.有利于促进社团管理的规范化,辅助完成学生“素质养成”项目中“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规定内容。[5]

在课程化模式的管理下,学生社团不再只是以自我管理和学院社团办公室管理为主的“民间组织”,而是,有专业教师指导,并且在系统课程化体系中,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不仅仅是爱好,也真正成为学习的另一种途径。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将更加具体化、常态化,社团活动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从而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同时,通过规范化的课程完成学生“素质养成”项目中规定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部分的要求。

三、关于我院假肢矫形康复系专业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学生中开设了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公益课程,课程建设不仅注重公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公益实践锻炼,而且注重学生社团组织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教学环节,解决了社团发展中缺少指导教师,活动保障受限等问题。

1.明确专业社团的建设目标提高活动的质量

一个合格的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活动使其成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或者成功就业,或者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等。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专业社团管理者——院团总支、专业指导教师在专业社团建设发展上达成相同的目标,并共同制定合理准确的社团发展计划,不断提升社团的内涵建设,使社团发展的更好。

2.制定专业社团指导教师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中来。

在解决教师指导专业社团的时间上,可以尝试引入专业指导教师团的方式。改变每个专业社团指定一位指导教师的情况,改为引入团队。每个专业社团确定2至3名指导教师,在社团的学期活动中,指导教师可以轮流排班指导社团,社团可以经常与指导教师沟通联系接受指导。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一位指导教师在指导专业社团中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社团管理

专业社团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长,避免社团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已成立的社团,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考察社团的发展方向是否与高校思想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一致。

(1)建立菜单式学生社团自助选择系统。应对纳入体系的现有社团进行巩固,并纳入学分制体系下,建立菜单式学生社团自助选择系统。首先,参与社团的学生可获得一定学分。在高职的三年内,大一和大二学生必须选择社团,每学期选择一次,可留在原社团也可选择新社团。一学期一次的程序化选择,方便学生针对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学习和拓展。其次,学生每个学期至少选择一个社团并完成学习内容,如在这学期没有完成,学生可以在下学期补选一项,但在第四学期末认证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固定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每周开展一次社团基本活动;每月以社团为载体承办与其专业内容相关的比赛,各社团轮流;每学期开办一次社团总结展示会,每学年举办一次学生社团表彰大会。

(2)专业社团课程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理论,二是实践应用。学生专业社团在建设目标、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与非专业学生社团有着一定区别,专业社团的建设肩负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因此,在专业社团的考核中,除了考核与非专业社团相同的日常管理等指标外,还应针对专业社团的特点制定指标。例如:增加专业社团学习效果、组织竞赛、回报社会等三方面的指标内容。

四、总结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其类型和功能,对我系学生专业社团从整体上形成认识,通过对社团管理部门、社团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以及一般同学开展访谈调查,从5个方面总结出我系学生专业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学生专业社团管理经验,本文探索了我系学生专业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可能性,同时努力探索合理的考核方法。

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面对95后学生群体的新特点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不同要求,如何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院系学生社团的完善和发展,是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侯瑾.王蓬.2011.探析高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当代经济,(16):106-107.

[2]李萌.2011.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重要平台—学生社团.价值工程, (17):260-261.

[3]谢相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4]刘纹伽.2012.发挥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的教育教学功能.辽宁高职学报,14 (3) : 109-110.

[5]郁刚.2010.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兰州:兰州大学.

猜你喜欢

社团高职专业
缤纷社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