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政府对微博舆论的引导
——以“12·1”关山爆炸案为例分析

2016-03-02刘雅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微博引导舆论

刘雅琛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探究政府对微博舆论的引导
——以“12·1”关山爆炸案为例分析

刘雅琛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本文以“12·1”关山爆炸案为例,探究政府在对微博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政府在对微博进行舆论引导时,具有及时性、持续性、影响力广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缺乏权威性、缺乏主动公开信息能力的问题。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府;引导;微博;舆论

一、引言

2011年12月1日,武汉关山建行门口发生爆炸,12月16日犯罪嫌疑人落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十几天时间当中,武汉市公安局通过其在新浪网上的官方微博“平安武汉”一共发布了30余条与案件有关的微博。本文则是通过分析16天的案件进展及“平安武汉”发布的相关微博,探究政府对微博舆论引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在查找文献资料时发现,对于网络舆论引导的论文有很多,对于微博舆论引导的研究也有不少,而探究政府对微博舆论的引导这一方面是近几年开始的,它也是引导网络舆论的重点。文献综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网络舆论、微博的概念和内容

1.网络舆论。研究微博舆论,必须要了解清楚网络舆论的内容以及概念。武汉大学的刘建明在其《舆论学概论》一书中指出,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空间形成的关于公共问题的网民的一致意见。

2.微博。微博改变了媒介监督的单极化模式。每个人都有话语权,而微博则让话语权进一步延伸;同时微博无须经过同意即可关注的方式,也赋予了大众选择权。

(二)网络舆论的影响

网络舆论的影响同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伴随着消极影响。社情民意得以充分表达、网络舆论的监督更有力度,这些都是积极影响。而消极影响主要指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舆论的监控

1.网络舆论控制的概念。网络舆论控制是由政府、网络媒体管理者及网民共同构筑起的网络舆论体系。政府是网络管理体制政策制定的权力部门。网民是网络舆论的创造和传播的主体。

2.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一方面,网络为社会公众对城管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自由、便利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情绪化、匿名性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由网络舆论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

3.网络舆论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政府官员而言,网络舆论监控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构成的:消极态度导致舆论工作陷于被动;反应滞后给谣言以可乘之机;工作方式呆板、生硬带来舆论阻力。

4.网络舆论监控引导的对策建议。首先,对于政府监控网络舆论而言,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设置网络发言人,第一时间抢到话语权;建立网评队伍,当好“把关人”;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实现网民自我引导。

其次,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大众网开辟了一个深度调查栏目《独立调查》,也是为了抵制网络造假,对一些网络热帖、热博进行事实求证。在人人都是传播主体的环境下,尽量使网友接收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净化谣言横行的这种环境。要善于观察、深入调查、理性分析、严厉打假。

此外,还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和立法;提高网络舆论及相关网络评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提高网络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总之,近几年中,由于大型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网民都加入了类似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站,加之网络传播的及时便利,对于网络舆论控制的研究也日趋增多。

三、政府对微博舆论引导的现状

通过分析各地政府微博可以发现,政府通过微博发布新闻资讯、办事流程、公共交通等便民信息,同时与网民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从而了解民情。政府对微博舆论引导主要表现在对突发性热点事件进行的控制方面。

(一)政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

在“12·1”关山爆炸案发生仅一个小时之后,武汉市公安局通过其在新浪网上的官方微博“平安武汉”发布了微博消息,表示“一有消息会第一时间进行通报”。而在案件发生当晚,“平安武汉”还发布了一则较为详细的消息,说明了案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以及初步调查情况。

案件侦破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平安武汉”发布了一条带有图片的消息,说明了犯罪嫌疑人被抓住的地点以及初步审查结果。而从微博发布的时间来看,在对微博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政府能够较为及时地发布关于案件发生以及告破的相关信息。

(二)政府舆论引导的持续性

在“12·1”事件发生后,一直到12月20日,“平安武汉”一共发布了30余条与案件有关的微博。在确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之后,“平安武汉”多次通过微博,发布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及举报电话。当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有关“12·1”爆炸案的谣言之后,“平安武汉”于12日发布了一条辟谣的简短微博。

直至临近平安夜的12月20日,“平安武汉”持续发布微博,告诉市民不要轻信之前的爆炸谣传,并且澄清“对网上的有些谣传,武汉警方及时进行了查处,对相关造谣者进行了处理”。

通过分析武汉市公安局的微博,足以发现在短短的20余天时间里,武汉市公安局在引导关于爆炸案的相关舆论中的持续性的表现。

(三)政府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广

武汉市公安局开通新浪官方微博之后,粉丝量迅速增加。在“12·1”爆炸案发生的十几天时间中,武汉市公安局“平安武汉”的影响力排名进入微博政府影响力排行榜前20名,其粉丝数量也随着微博的发布而持续上升。特别是一条公布有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及相关信息的微博被转发次数达到了16146次,足以看出其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四、政府对微博舆论引导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微博的特性及政府人员的办事特点,导致政府在使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的时候,出现了类似权威性不够及缺乏主动公开信息的能力等问题。

(一)权威性问题

由于新浪微博用户是采用匿名操作,在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肆无忌惮地散播谣言的同时,带有猎奇心理的社会民众也比较容易相信谣言。与此同时,政府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发布信息,虽然号称“政府版”的“平安武汉”微博是官方操作的,但微博的语态环境毕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相对于主流媒体,如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而言,仍然不具备足够的权威性。

例如,在案件发生当天,楚天都市网有一则快讯中说道“据武汉市消防局宣传干事田景超微博消息称,歹徒携带炸药并引爆,银行遭抢。”一般而言,微博是个人发布信息,进行情感表达的渠道。因而,当政府官员通过微博来发布公共信息,难免会因为网络微博的权威性不够,而使网民很难判断信息的真实与否。

(二)缺乏主动公开信息的能力

因为涉及案件的部分重要信息需要保密等条件的制约,致使政府在对微博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当中,缺乏主动公开信息的能力。

在案件发生之后,微博上频频出现关于“平安夜爆炸”、“光谷广场爆炸”等谣言。而由于案件在爆炸发生16天之后才侦破,于是当谣言出现时,也造成了网民的严重恐慌。直至12月12日,“平安武汉”才发布了一条有关辟谣的微博。而正是由于政府没有及时主动地公开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导致了谣言四起。

五、政府对微博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加强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目前,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越来越多,月活跃用户已达2.36亿。所以政府一定要重视微博这个平台,从社会安全、交通信息、办事流程、便民服务等多个部分着手,与市民进行近距离沟通。

其次,结合传统媒体,配合信息发布。由于人人都可以注册微博,都能发布信息,所以微博上信息的真实度不能完全保证。而政府在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的同时,也需利用好传统媒体,使之配合网络信息的发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再次,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监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微博管理。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谣言的产生及传播,同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意见领袖等方面对微博信息进行监控。

六、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政府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能够提高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并且可以增强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但另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匿名性等条件的制约,使得事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谣言四起的局面,因而需要政府及时地公开部分信息,破除相关谣言。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

[2] 靖鸣,陈阳洋.从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看微博舆论监督形态、特性与监管[J].新闻与写作,2011(24):31-34.

[3] 于跃.关于网络舆论控制的若干思考[J].新闻传播,2011 (03):99.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335-02

作者简介:刘雅琛(1990—),女,安徽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

猜你喜欢

微博引导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