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灾报道的新闻准则探讨

2016-03-02王彩焕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王彩焕

(上海市浦东公安消防支队,上海 201204)



火灾报道的新闻准则探讨

王彩焕

(上海市浦东公安消防支队,上海 201204)

摘 要:火灾报道,是灾难性新闻报道的一种。火灾新闻往往涉及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政府形象,关系到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火灾,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把握火灾现场的控制,新闻媒体应该遵循什么准则来做火灾新闻报道,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火灾报道;新闻准则;媒体控制

正如天气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社会生活也不可能一直平安无事,火灾常常会不期而至,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巨额财产的损失,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据国家火灾统计中心公布的数字,201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33.8万起,共造成2854人伤亡,其中1742人死亡,1112人受伤。火灾是社会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灾难性报道题材之一。面对火灾,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把握火灾现场的新闻控制,新闻媒体应该遵循什么准则来做火灾新闻报道,这是我们必须关注与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什么是火灾新闻报道

所谓火灾新闻报道,简单地说,它是灾难性新闻报道的一种。它是对某一地区新近发生的火灾以及与火灾有关的灭火救援、灾后处理等信息进行的新闻报道。火灾事件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紧要性、偶然性和社会性的特征,火灾按发生的性质分类,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人们因不良生活习惯、防火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造成的意外火灾事故;一类是个别人员有预谋的或报复性纵火等行为造成的火灾;还有一类是自然原因,如高温、雷击等造成的火灾事故。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火灾,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火灾原因鉴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社会安定等因素,因此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新闻报道准则。

二、政府部门如何把握火灾新闻报道

火灾新闻报道具有一般新闻报道没有的特殊性。火灾新闻报道中,政府部门作为火灾情况公布的权威部门,在火灾新闻报道传播过程中,应当起到主导作用。而现实中,许多政府部门在面对火灾时,不但没有在新闻传播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还成为被动应对的角色。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以下三条准则。

(一)及时性准则

火灾事件往往都是不可预料地突然发生,由于和人们的生活、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往往引起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全媒体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快速和不可控,导致火灾事故信息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社会的不安,甚至还会造成社会局部的不稳定。2012年天津蓟县火灾事故中,面对公众对火灾死亡人数的质疑,官方到事故后第7天才公布死者名单,错过了最佳时机。因此,政府部门面对火灾事故,要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尽快了解火灾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消防出动、救援情况、现场有无人员伤亡和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等,以便及时提供给媒体,从而减少不实信息的产生和扩散。所谓“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就是要把已经确认的火灾事实快速发布,封堵不实谣言传播的时间和空间,最好的辟谣方式是抢在谣言前主动发声。

(二)真实性准则

火灾事故后,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想封锁消息、遮盖敷衍,这种做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规律,是万万行不通的,毕竟,火灾事故不同于其他事故,熊熊大火是无法掩盖的。如果不能从正常的渠道获得火场的真实情况,就会有许多猜测和传言,若转发不实信息和“添油加醋”,最后就会形成谣言在社会上传播,严重时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和恐慌。相反,如果政府部门面对火灾事件,能及时为媒体提供真实的火灾详情,让真实的情况通过权威的媒体发布出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尊重受众知情权,让事实真相浮出水面,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三)一致性准则

火灾事件后,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部门需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因此,宣传部门往往从严把握新闻宣传口径。政府部门要出于对受害者、对社会大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发布的信息要真实、准确,要将新闻事实统一传达给新闻媒体,而不能提供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信息。因此,在信息源控制方面,政府部门要形成规范的新闻管理制度,对外发布信息要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必要时还可以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来负责信息的发布及与媒体沟通。政府部门发出统一声音,能有效地加强信息的舆论控制,以此杜绝不实信息和谣言的扩散,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媒体记者在火灾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的新闻准则

火灾新闻事件往往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做好火灾事件的新闻报道,媒体要起到引导正确舆论的作用,为公众报道火灾新闻的同时,把如何扑灭火、如何火场逃生等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提高公众应对火灾的能力。面对火灾报道,媒体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更要为公众服务,所以,媒体记者在进行火灾新闻报道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新闻准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遵循客观中立的新闻准则

新闻是客观的报道。火灾发生后,当所有事实未清楚的时候,首先必须采用中立的立场,这是媒体记者在进行火灾新闻报道的一个准则。一个火灾事件发生后,围绕这个事件,会延伸出许多社会问题。大多火灾事故的发生都是偶然性的,这种情况下,媒体所站的立场是否中立尤为重要,中立的立场包括对当事人、受难者及亲属的态度要客观公正,不戴有色眼镜看人,对目击者的说法要有甄别,不人云亦云、不加选择地报道。火灾无论是时间、原因、损失和扑救经过,都要通过消防部门的权威认证,哪些部分是对的,哪些部分是不对的,都还没有确定之前,采取客观中立的立场,是每个媒体人都应该坚持的新闻准则。

(二)要遵循真实准确的新闻准则

真实准确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火灾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细节和事实都要真实准确,符合火灾发生的实际。火灾作为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由于其固有的社会关注度,如果公众没有准确、真实地了解到火灾事实,就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对火灾事件判断上的偏差和误解,给火灾的现场救援及灾后处置带来很多障碍。因此,在火灾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准确的火灾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火灾发生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灭火救援等等,当然,这些信息都是由政府发布的或经政府负责人员核实过的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如实准确地反映事实。

(三)要遵循切忌炒作的新闻准则

火灾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火灾刚刚发生时,人们对火灾的真相还不了解,来自手机传播、微博等,各种网络传播渠道传出的信息很多,容易造成信息传播混乱,某些媒体会个别放大某一个悲惨场面,或者捏造不实信息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样做的后果是恶意炒作,引起社会混乱,甚至激发社会矛盾。因此,作为主流媒体,要正确利用自媒体的信息,对每一条信息都认真核实,不能人云亦云,相互炒作,把自己沦为爆料者。2016年3月21日,微信上流传一则火灾视频,几乎被网友张冠李戴了大半个中国。实际上这条视频是2016年3月18日哈尔滨一个住宅小区的火灾,与网友描述的各地的火灾毫不相干。由于主流媒体采取了审慎的态度,认真核实,没有出现恶炒的现象。相反,上海看看新闻网等媒体公众号纷纷辟谣,很快挤压了以讹传讹的空间。之所以经常出现反转新闻,究其原因,还是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媒体记者往往只注重“博眼球”、抢新闻,而没有对火灾中的真实准确的新闻报道加以引导。当然,切忌炒作不是说不能舆论监督,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失职不能放过,但所有调查和报道都要有事实依据,要禁得起推敲。

(四)要遵循人文情怀的新闻准则

火灾事故往往受到公众的特别关注,每当火灾事故发生时,许多媒体就会陷入一种猎奇的狂欢,会以刺激来吸引受众的注意,这是需要反思的。面对火灾事故,尤其是比较惨烈的火灾事故,媒体记者一定要有所顾忌。例如,面对有人员死亡的现场,一定要考虑死者的尊严,考虑死者家属的感受,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尽量避免对受灾群体造成二次伤害,这是媒体人需要坚守的底线。可以通过对火灾现场政府全力救援、消防官兵昼夜奋战、群众邻里互救等感人事迹进行报道,增加新闻人文关怀的感染力。只有遵循人文情怀宣传的主旋律,才能传达出爱与信心,才能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共同战胜火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消防局. 2015年火灾统计年鉴[S]. 2016:2-3.

[2] 李建峰.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媒体责任[J].今传媒,2012 (10):48-49.

[3] 郑宝顺.浅析火灾新闻的采访报道[J].今传媒,2014(9):166-167.

[4] 徐薇.准确把握灾难性报道中的三种关系[J].海南农垦报,2015(8):3.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279-02

作者简介:王彩焕,女,上海市浦东消防总队宣传科,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