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新闻选题创新

2016-03-02王金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大数据

王金春

(北京电视台 新闻中心,北京 100089)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新闻选题创新

王金春

(北京电视台 新闻中心,北京 100089)

摘 要:电视新闻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为突出。电视台有必要在选题上加以创新,以带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首先对电视新闻选题的现状进行了思考,进而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路径,最后进行了必要的反思。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创新;大数据

一、电视新闻选题的现状与思考

做好新闻选题工作,是关系到新闻播出质量,更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的大事。新闻记者需要善于观察社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新闻点,挖掘有价值的线索,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布置进行谋划,确定报道方向和方案。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十秒钟,手机里甚至会收到几条不同媒体推送的几乎一样的新闻;打开电视,多家电视台的新闻内容也往往是千篇一律。信息公开化的当下,媒体的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得,而与此同时,网络等新型媒体也在不断蚕食、分流着电视受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大数据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媒体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了大数据时代的便利,电视媒体在这个时候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可以是讲述新闻故事的工具,也可以是新闻的来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真的要思考,电视新闻选题该做什么样的改变?

二、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路径

(一)资料搜集模式的创新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面对海量资料,第一个阶段是搜集资料、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找到新闻故事;第二阶段却往往因为数据数量庞大,会尝试以视觉化方式呈现,说明新闻故事的全貌。新闻数据处理与调查资料中的“计算机辅助报道”(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非常相近,但眼前的整体配套条件已成熟许多。不少第一个阶段要搜集的资料已非机密资料,而是公开甚至多数是免费的原始资料(raw data)。同时,分析数据使用的软件有不少也是完全免费的,分析软件等愈来愈多元。这些都与全球资料开放运动的蓬勃息息相关。进行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时,因为多数是量化资料,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克服惧怕数字的心理障碍。过去的新闻工作者多半强调采访技巧与写作拍摄,较少接触数字,这个情形现在会改变,因为数据动辄数千笔、数万笔、数十万笔,新闻记者必须不厌其烦地检验这些数字,并比对其他数据,才可能找到好故事。

想要检验海量数据的优劣,就必须确定这些数据已做好极佳的数字典藏,并且具有清楚、前后一致的类目,才可以进行整理。举例来说,PM2.5问题是目前电视新闻重要的选题方向之一,然而PM2.5却并非专属我国的特殊现象,而是国际上空气质量不佳的普遍问题。相关资料不只在国内,国际卫生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等都有资料可查。另外,因为PM2.5的问题与能源有关,也可从美国能源局等单位查寻。各地方城市如北京、伦敦、纽约等市政府的资料平台,同样有一定的相关资料公开,但是各地的数据整理方法不一。伦敦提供的数据最为详细,新加坡受印尼影响的PM2.5霾害问题则找不到详细资料。这些数据都需要新闻工作者非常耐心地去找,有问题时要主动与各政府单位联络,以掌握相关资料。

(二)新闻资料的整理方式创新

得到这些数据后,便需要进行整理。如果数据整理的类目清楚,新闻工作者本身已具有统计等基本概念,就可以使用Excel等整理软件,自行运用大量数据。因为Excel免费,又可以多人一起编辑,因此多数新闻单位也是以此为整理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协助加总、比较、过滤数据,但必须确保数据整理正确。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检验的机会,整理者也应交代数据来源,这才符合数据新闻学的报导伦理。

如果数据量过大,必须整理数万笔或数十万笔资料时,新闻背景的人多半已无法独自进行数据检索,需要结合资工背景的人一起合作。这时,新闻工作者要学习如何与这些人员进行对话,这是过去新闻界所忽视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改进:多次邀请相关人员一同合作,成为朋友,可以一起聊天、谈问题,并一同完成作品。建立跨领域的合作关系是确保数据新闻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环。至于庞大资料的新闻重点为何,依然由新闻工作者找新闻的功夫而定。这是新闻工作者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角色,他人无法取代。

(三)新闻资料的运用

运用所搜集到的新闻数据时,新闻工作者会启动不同的问题意识。再以PM2.5为例,有的新闻工作者会关心城市的比较;有的关心PM2.5与呼吸道感染、癌症等的关联性;有的则关心风向会造成哪些城市受PM2.5影响;有的分析境内、境外形成PM2.5的主因。这些问题意识,多数无人研究。新闻工作者掌握资料后,是唯一有能力从枯燥数据中找出新闻故事的人。

完成资料整理后,新闻工作者会有所发现,接着要呈现资料中的故事。这时当然可以用文字来写。然而,选用视觉图表可以表现出数据的情境与相互关系,读者更可以一目了然。信息的可视化也有另一个专有名词,即“视觉新闻”,也即人的双眼具有辨认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可视化更讲究读者一眼就看到信息,也就是新闻。为此,新闻工作者可使用绘图软件对选定的新闻数据进行应用。事实上,有关数据新闻与视觉新闻的应用,已成成数据时代新闻界的重要工作。想做好这些工作,新闻记者必须学会数据整理与信息可视化两项工作。即使如此,传统新闻中“跑破鞋”的采访功夫还是非常重要,文字也一样重要。但从数据中可以发现“跑破鞋”也找不到的新闻,这是无可取代的。

(四)注重电视新闻品牌的打造

新时期,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方法。从以新闻栏目建设为核心,到频道建设为主体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台在打造新闻节目的过程中,从选题到播放形式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整体上表现出了新闻节目的精品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特征。不断成熟和发展的电视新闻节目使电视台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伴随着科技和理念的提升,电视新闻品牌的塑造表现出更为专业的特征。注重电视新闻品牌的打造,新闻选题是基础,也是必备条件之一。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升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性、影响力和价值观,成为电视台吸引观众、提升电视新闻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出路。

三、电视新闻记者善用大数据开展选题的一些反思

记得曾在网站中看过一个故事,发明因特网的英籍科学家Tim Berners-Lee被称为网络之父,他同时也协助英国政府公开资料等工作。曾有记者问他:“政府花那么多钱,整理那些资料是要给谁用呢?”Berners-Lee回答:“是给新闻界用的。我们需要具备信息技能的记者,来帮我们从数据堆中找故事。”虽然数字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已了解大数据可以作为新闻来源,但因为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有时未必可以找到完整的故事。随着这种大数据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数据正进行跨国界的流通,所以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强化自己找数据的能力。此外,分析的软件工具愈来愈普遍。在开放原始码的情况下,数据新闻无疑问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这一层面来说,很庆幸我们适逢大数据时代。值此时刻,电视新闻界若能善用大数据,一定可以扩大新闻来源,使新闻力量更强大。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传统的、其他的找新闻的方式,而是数据新闻将会是当代新闻记者监督政府、认识全球、把新闻故事讲得更精确的新颖方式。如今电视新闻选题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尽管数据新闻无法让一个“坏记者”变成“好记者”,却可以让一个“好记者”变成“更好的记者”。新闻记者若能掌握从资料中找新闻的技能,一定有助于挽救新闻,提升电视新闻选题的质量,让电视新闻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钟玉希.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开展新闻选题策划工作[J].新闻传播,2013(11):101.

[2] 项冬.电视新闻选题策划实战[J].神州,2013(26):216.

[3] 沈伟利.浅谈早间电视新闻选题出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01):99-100.

[4] 姚成润.记者怎样找到好的新闻选题[J].声屏世界,2013 (07):53.

[5] 冯建军.基于现代技术的新闻选题策划工作[J]. 西部广播电视,2013(12):53.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78-02

作者简介:王金春(1978—),女,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电视编辑)。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选题大数据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