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阅读与大学生文化素养

2016-03-02李玉珠乙轩宁罗明秋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大学生

谈 倩 李玉珠 乙轩宁 罗明秋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手机阅读与大学生文化素养

谈 倩 李玉珠 乙轩宁 罗明秋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便捷的阅读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作,使得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查询、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手机阅读为人青睐,它借助手机这个数字化阅读终端平台,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文化素养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寻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手机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阅读;文化素养

李玉珠(1994—),江苏宿迁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乙轩宁(1996—),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罗明秋(1996—),江苏南京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影响,大学生成为对科技发展接受程度最高也最容易受其影响的群体。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便捷的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运作,使得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查询、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文化素养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紧扣当前的阅读环境,试图找出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手机阅读的方法。

一、手机阅读和文化素养

手机阅读是指以手机为终端的一种移动阅读方式,用户通过网页、客户端、订阅平台等途径获取新闻、小说、知识、漫画等阅读内容,以满足阅读需求。文化素养主要指大学生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储备、道德三观和文化素质。手机阅读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和工具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他们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同时,对于新技术的提供者而言,推动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受众的需求,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窥见当前大众手机阅读的需求及品味,对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同时,高校的手机图书馆建设也可从中得到启发。[1]

二、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今时代可谓“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手机阅读对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第一,可以让大学生接收最新的信息动态,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了解国际形势与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动向。

第二,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大学生涉猎专业课以外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多重爱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第三,手机阅读作为全新的学习工具和手段能够让大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获取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通过手机与精英进行思想交流,并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

第四,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开放使大学生通过手机即可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同时,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构建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手机与互联网相连,导致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信息通过手机传递给大学生,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如有些人在网上恶意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不良信息,向大学生灌输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和思想。网络信息的庞杂、良莠不齐,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他妈是人,不是王八!让我藏着掖着忍着憋着,我做不到!彭伟民站起身,将桌上的打火机与香烟装进黑色小包:我还有个应酬,先走了!

三、大学生手机阅读引导途径

手机阅读对于大学生素养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其自觉阅读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恰当地疏通和引导,以便于手机阅读更科学有效。

(一)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1.学校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相关媒介素养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学会自主判断媒介信息;另一方面,借助现有的媒介条件传播媒介素养,如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媒介内容的电视节目、公益广告等来普及媒介知识。[2]学校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在大学生中深受欢迎的新兴媒体来进行宣传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网络、新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

2.加强家庭的新媒体教育。当今大学生的父母多是电脑盲、手机盲,他们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深,不了解这些媒介会对他们孩子的成长造成多大的影响,常常放任其沉迷于网络之中。作为家长应该要与时俱进,学习新媒体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树立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观,在生活中注重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介。

3.社会新媒体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建设。大学生对新媒体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意识到其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管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二)提倡经典阅读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营造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人文氛围。大学校园开展各项高雅健康、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会、经典作品交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人文类阅读课程等,结合新媒体建设网络平台,在微博或者微信上发起一句话书评等特色创新活动。学校图书馆可以开辟经典读物展览,设置流动书柜并做好网络宣传,采集、开列经典书目。学校还可利用影视剧作和名人效应,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如邀请网络上人气高的文艺大咖或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定期在社交网络上推送经典。[3]

(三)以手机终端为平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

1.手机阅读资源建设。运营商开发数字资源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受众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习性要贯穿在手机资源建设的始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资源的种类非常丰富,但主要为心灵鸡汤、娱乐八卦、生活爱好这类偏向娱乐消遣的内容,读者很少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思考,所以需要在阅读内容的层次上提高。另外,运营商还应增加一些专业性的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开设考研教育、求职就业、学习经验、专业前沿等资源栏目,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专业化品牌层次,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媒体形态——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博具有“自媒体”①的特征,多以碎片化的形态呈现在网络空间中,主要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看法等,它的传播是一种裂变式传播,尤其是一个领域的精英的微博更会引发惊人的转发量。在微博中“意见领袖”②的作用显著,其一言一行都会引发粉丝群体的“蝴蝶效应”。[4]

手机阅读平台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根本出发点还是用户需求,大学生应该学会合理选择、理性使用,切忌过度依赖和沉迷。

2.加强对手机阅读资源的监督管理。在手机资源传播过程中还存在“把关人缺失”③的现象。在信息流通的过程中,“把关人”掌握信息报道权和解释权,而当下自媒体盛行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流通的关键节点,使得虚假信息和侵权信息得以散布。[4]

相关部门有责任净化手机传播环境,加大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监督力度,对良莠不齐的手机阅读资源进行内容审核和版权审核,对违规者依法惩处;同时鼓励原创,促进积极健康的手机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

大学生应该遵守相关法律规则,自觉抵制不法来源信息和不良信息,主动维护干净的网络传播环境,树立正确的媒介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扬起新媒体浪潮中坚挺的风帆。

当今,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选择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和工具,对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媒介环境,加强家庭的新媒体教育,养成良好的手机阅读习惯,并让社会及时有效地参与到手机阅读资源的管理、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基本专业能力。

注释:①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

②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1940年提出。

③把关人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先驱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发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

参考文献:

[1] 郭慧娟.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天津部分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11-41.

[2] 党怀兴.倡导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0.

[3] 戴晓芹,朱晓薇.高校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图书馆,2005(1):33-34.

[4] 吴玉兰.媒介素养十四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3-124.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33-02

作者简介:谈倩(1995—),江苏镇江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