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泛滥的原因

2016-03-02翟永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人隐私大数据时代

翟永威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探析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泛滥的原因

翟永威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存在。我们恍然发现,个人的某些隐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大数据的一部分。数字化的信息收集和利用过程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触犯人们的个人隐私。人们试图采取某种措施进行补救,但无所不在的网络数字化存储打破了人们的幻想,人们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展示自己,从内到外,尽管人们并不是出于自愿。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泛滥;原因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大数据的核心思想就是用规模剧增来改变现状”。[1]我们崇拜数据,我们几乎将自身所有的信息都尽可能地数据化。在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时,我们将之交给了网络,以便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资料利用得更为彻底,同时还能够长久地保存。大数据时代避免人们遗忘的可能,却也打消了人们保护自身隐私安全的可能。

一、技术发展驱动隐私泛滥

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的数字化成为成本更为低廉的保存方式,再加上廉价的信息存储器,这都为大数据的实现提供可能。然而,与此同时,信息也变得更易于获取,同时在传播方面也已经能够实现全球化覆盖,这些不利因素使得个人隐私在信息数字化后的保存方面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

(一)广泛数据收集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利用。而对于个人来说,这使其在网络中原有的先天优势匿名性消失殆尽。通过技术手段,即便是一些匿名化的数据信息,也可以从中发掘出相关的用户身份。数据收集使记忆成为常态,打破了人类遗忘的天性。而这种“记忆”却逐渐显示出了有害的一面。一些关于自身隐私的信息在不经意间被网络所记录,并被长期地保留。以网络购物为例,便捷的网购方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实现网购行为的前提就是你不得不填写一系列关于自身隐私的问题,如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甚至当你在购买一些特殊商品,如车票等,还需要填写身份证件号码这类更为重要隐私信息。而这些网站并非十分安全,12306网站曾被曝出数十万用户数据信息严重泄露问题,而且经证实这些数据是真实的。[2]可想而知,数据的广泛收集虽然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时,也意味着需要为此承担更高的隐私泄露风险。

(二)信息提取方便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大数据时代中,数字化的存储已然成为普遍存在,而数字化的存储也大大方便了对于信息的提取。数字化信息基本上只需经过“复制-粘贴”这样简简单单的两步,就能轻松实现无数次的转移、传播。例如,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无数的账号和密码,记住全部或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有人习惯于把这些纷乱的密码记在电脑或手机中,这样仅仅可能简单的拍几张照片,或被复制转移,就可能导致你的隐私泄露。数字化的信息使得“共享”更容易和便捷,即便这种“共享”并未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和允许,这也让信息管理变得更为难以控制。大数据时代,可访问性作为数字化记忆的三大特性之一,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便捷的条件。而另一全面性的特征,则剥夺或损害了个人分享信息的权利。而这两点特性都在有意或无意间方便了信息的提取。再加上由于缺乏统一的主管机构,网络个人资料法律保护体系不健全,网上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多,对此很难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

(三)网络黑客攻击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网络黑客攻击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这大大增加了我们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黑客(Hacker)一般指在网络空间里破除障碍自由通行的人。据了解2015年黑客行为在已知的网络攻击中排名第二。这些黑客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侵入到他人的电脑信息系统中获取个人隐私信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各种关于网络安全保障的应用,网络黑客也在不断“提升”。黑客攻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息泄露。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全面而系统的被数字化记录着,面对网络攻击,并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防护手段。一旦网络攻击未被拦截,个人隐私将毫无保留的呈现在“黑客”面前。

(四)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匮乏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大数据时代,世间万物都可以转化为数据的形式,而我们也习惯了这种存在形式,甚至在不经意间就参与到数据化的过程中。而在这过程中,许多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这可能会直接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和滥用。我们习惯于网络上的互动和分享,这可能会使我们得到欣赏与赞美。而移动互联给用户随时随地自我表达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使得人们在使用移动终端时,个人的特定需求(自我表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我们对于上传关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甚至是一些个人信息内容乐此不疲。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在上传信息时,有些人会习惯于显示出所在位置,或许个人以为这无伤大雅,但这的确是在泄露你的个人隐私。不仅如此,在上传某些信息时,如车票等,有时对车票上的个人信息内容不加遮掩,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二、数据过度使用导致隐私泛滥

大数据时代,我们并不能知晓自身已被数字化或是正在被数字化的信息在使用过程中被不合理地利用。未受到充分保护的个人隐私信息很有可能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被掌控这些数据的人、组织或机构过度使用,最终出现隐私泄露的问题。“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并没有用作其他用途,而之后却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用途”[1]这就反映出被收集的数据,包括自身的隐私信息,会在未确定的情况下被移作他用,这种很可能就会过度使用。

(一)数据成为被交易的对象

信息对于市场交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属于稀缺性资源。而在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个人的数据信息正是商家迫切需要的。因为通过对这些个人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商家可以决定生产什么。因为,需求决定供给,为了谋取高额利益,对于个人数据信息的交易变得普遍而频繁。当个人的数据信息被收集时可能并没有想到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但数据被过度使用,成为交易对象时,个人信息会在“处理”过程中的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个人隐私泛滥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被交易的数据发挥了其“潜在价值”,而代价却是牺牲个人的隐私。当无穷无尽的垃圾广告邮件填满我们的邮箱时,当我们在网络中仿佛无时无刻被他人 “窥探”时,所谓的“潜在价值”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同时,这种交易行为扰乱了个人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安宁。

(二)实名制手段应用的不当

实名制,就是对个人隐私信息明确的数据化管理,仿佛已经成为应付复杂的公共管理事务中的“灵丹妙药”。从火车票到手机卡,从网吧到某些药物的购买,实名制真是无处不在。不可否认,实名制这种数据化管理的出现的确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提供了保障。然而,在实名制越用越广泛的今天,连一些网络中的公共社交平台都开始采用这种手段,如微博实名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网民中83.5%的人明确反对在网络上搞实名制,59.7%的人更是强调 “网络本来就是虚拟的,不可能实现实名制”。[3]原因不难理解,一是对于个人相关隐私信息的保护;二是对于言论自由受压抑的抵制。实名制在网络中的应用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呢?实名制后又该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呢?网络中的社交平台大多属于企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难免不会因利益驱使而对用户的隐私信息加以利用甚至是传播。其管理用户隐私信息过程中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再加上法律尚未健全,难以为用户隐私撑起保护伞,实名制应用不当,用户自身的隐私信息数据泄露就在所难免。

大数据时代,记忆成为常态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对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所以,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保护,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从管理上,都是刻不容缓的。在记忆常态下,适当的选择“遗忘”也是对个人隐私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95,197.

[2] “撞库攻击”导致12306数据泄露?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DB/ 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26/ c_127337238.htm,2014-12-26.

[3] 谢小亮.实名制:手机可以网络不行[N].中国青年报,2007-1-8(2).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29-01

作者简介:翟永威,河北大学(新校区)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个人隐私大数据时代
针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案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探析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研究
海量数据共享与个人隐私保护
浅析计算机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