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新闻报道实践
——以财新网为例

2016-03-02田龙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大数据

田龙过 杜 娟

(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新闻报道实践
——以财新网为例

田龙过 杜 娟

(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摘 要:进入2012年后,大数据(Big Data)这个词被广泛地提及,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被运用到了新闻报道当中。通过挖掘复杂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用可视化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国内财经媒体财新网为例,分析其数据新闻报道的实践案例及呈现方式,并对数据新闻的未来发展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可视化;财新网

杜娟(1993—),山西长治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环境中,我们的生活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实现了多方的互联互通。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了一个被数据包围的世界,光是国内搜索引擎百度,每天产生的搜索数据量就达到了60亿次。在这个数据爆炸的社会里,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对数据的抓取、储存、管理和分析已经难以应对数据的快速增长。

因而,在此背景之下“大数据”应运而生,“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由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于2011年5月提出,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1]

一、数据新闻的兴起

大数据本身具有规模大、价值高、交叉复用、全息可见等特征,它不仅有“规模更大的数据”的数量上的进步,还具有不同于以前数据组织和应用形式的质的飞跃。[2]且大数据本身就有跨领域、跨行业的交叉互动性,兴起之后不仅用在了IT业、金融业上,其巨大的影响力也影响到了新闻传媒业。与传统报道中主要靠文字描述的情况不同,数据新闻主要是以真实数据作为依据来阐述新闻事实的,全篇以新闻事件的调查数据为主,文字图片等作为辅助围绕数据展开新闻报道。

从新闻报道的方式发展来看,数据新闻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新闻研究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就提出了精确新闻理论。在精确新闻发展之上,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也得到了提升,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新闻就是在这两者基础之上得到完善发展后形成的。

二、“财新网”数据新闻报道

财新传媒旗下的财新网,定位是原创财经新媒体,7天24小时输出原创内容。在2013年10月8日成立了自己的数据新闻实验室,同步开辟了一个新的数据新闻频道,名叫“数字说”,报道内容包括了多个行业。

之所以说财新网在国内媒体数据新闻方面表现得可圈可点,那是因为它不仅表现在网友的高关注度上,原创数据新闻及专题报道还获得了不少荣誉,如《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就荣获了亚洲出版业协会卓越新闻大奖及优秀奖,《周永康的人与财》这个长达60000字的深度专题报道又得到了腾讯媒体高峰论坛“年度新闻”奖。2014年的两次得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由程序员获得新闻奖。而在可视化数据设计上,《星空彩绘诺贝尔》还入围2014凯度信息之美——“数据可视化设计”大奖。

接下来就以《周永康的人与财》为例来了解一下数据新闻是如何展现的:

2013年7月的时候财新网“数字说”频道推出了专题报道《周永康的人和财》。据财新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黄志敏介绍,这个作品耗时3个月,作品将周永康的人事关系与相关的产业公司进行了可视化盘点,看似简单,但这些内容加起来30000字,其中包括了财新网的记者前期大量的调查和采访取证。在这个可视化作品中,受众可以通过点击其中一个涉事人物,就可以看到其余相关联系人员、公司及项目,旁边还附有你所点击的人物简介,事件关联人物与涉事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以一目了然。此外,可视化作品后面还附有60000字《周永康的红与黑》的文字报道,不仅满足了需要深度阅读受众的需求,也满足了浅阅读、快速阅读受众的需求。[3]

三、财新网数据新闻呈现方式

数据新闻就是用数据来辅助新闻报道,关键是对数据的呈现。财新网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目前不仅有静态图表的呈现,还有国际媒体流行的交互形式的数据新闻展现。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财新网在进行可视化报道时对数据究竟是如何呈现的:

(一)图解新闻

“数字说”频道除去几个专题报道之外,大部分数据新闻都采取了图解新闻的方式。首先在文章开头用文字描述来阐释事件发生的背景情况,接下来会在图片中插入文字、图片、符号等,以可视化的方式梳理事件经过。优点在于制作比较简单,可以把大量的文字描述精简过后展示在图片中,重点部分美化后加以突出。更符合快节奏生活下碎片化、简洁化的阅读习惯。

(二)数据地图

地图元素参与的信息图表是数据新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可视化类型。地图是一种表现地理信息的平面图形表示。[4]在“数字说”频道中,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地图就是对《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的呈现。输油管道及损坏管道、爆炸、死亡、地点的标记点都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鼠标的滚动可以对事故地点按比例进行放大、缩小。这种方式的展现对灾难事故报道尤为适用。

(三)时间轴

运用时间轴进行数据新闻报道也是财新网经常用的一种方式,漫长的时间通过时间轴的展现,可以得到文字效果无法达到的清晰感。例如,在专题报道《楼市十年》中就使用了这种呈现方式。在房价地图展示中,选定城市后,滚动条从2006~2015年依次滑动展现了房价变化情况,真是用触目惊心的方式来阐释了房价十年的变化情况。

(四)交互性图表

交互性数据新闻报道方式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媒体最流行的报道方式,不仅包含图表、表格、地图等静态表达方式,更多地加入了动画、视频等多元素。以《北京污水处理藏猫腻 污泥偷排达数年》这个专题为例,图中对污水处理厂几次的调查进行了标注,我们随意点击其中一个标注,右边就会出来关于这个地区的文字描述、图片以及一些视频报道。实现了多感官的整合,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新闻重要的呈现方式,但信息来源大多来自公开资料,数据挖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就国内媒体来说,编辑记者与视觉设计师大多是分开的,最终在作品的统一性体现上可能会产生差异。最后,记者大多不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数据分析呈现上与国外知名媒体相比还有差距。

四、数据新闻大热下的冷思考

(一)数据真实性与客观性

大数据之所以火热,正是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但数据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每个人根据生活经验的不同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时的数据就带有了主观性。根据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年龄段方面以10~39岁为主,比例达到78.4%。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数据是由10~39岁的城镇居民提供的,所以,这些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群体。

(二)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产生冲击

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但大多数数据新闻却是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新闻要素之间的关联,展开预测、展望未来,其数据大多都不是新近产生的数据,数据新闻此时也就变成了宏观报道,新闻的深度性大打折扣。而大数据的核心为“相关关系”,这就与传统新闻报道所追求的“因果关系”产生了矛盾。

另外,大数据时代下,受众由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人变成了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过程呈现双向传播,传统记者要转变思路,不仅需要新闻写作能力,还要有数据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五、结语

对新闻报道来说,在一些领域内,如体育赛事结果的报道、股票数据、市场数据发布等方面数据新闻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新闻调查、深度报道方面仍有欠缺。而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吸引了受众目光,更新了用户体验,新闻从业人员也要利用好大数据这个海量的资源来提升新闻的交互性与多样性,与受众实现双向传播。但归根结底大数据对新闻来说只是一个论证支撑,一切新闻报道的核心还是内容本身,毕竟“内容为王”的时代还不会过去。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美).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35.

[2] 大数据:商业革命与科学革命[DB/OL].半月谈网,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sz/jjzs/2013724/63040.html,2013-07-24.

[3] 财新传媒CTO黄志敏:做数据新闻的秘诀都在这了[DB/OL].搜狐传媒,http://media.sohu.com/20150817/n419050519.shtml,2015-08-17.

[4] 焦阳,张欣.数据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呈现之道——以财新网“数字说”为例[J].视听,2015(11):122.

[5] 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3-8.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26-02

作者简介:田龙过(1965—),陕西西安人,博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陕西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戏剧与影视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可视化大数据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