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V+”运营模式下引进节目的发展走向
——以《对口型大作战》为例

2016-03-02姬祥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模式

姬祥祥

(江苏师范大学 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TV+”运营模式下引进节目的发展走向
——以《对口型大作战》为例

姬祥祥

(江苏师范大学 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摘 要:“TV+”模式下的引进节目,如何在种群内外的竞争中获得发展,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对口型大作战》为例,剖析引进节目的特征,指出其中的问题以阐明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TV+”模式;引进节目;发展走向; 《对口型大作战》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JLX15_07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发展背景

(一)媒介环境变革

当下媒介环境的变革一方面体现在电视媒体内部的竞争,另一方面体现在电视媒体外部的竞争,即不同媒体形态的竞争以及来自新媒体的竞争。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提升至88.9%。[1]网民数量和手机网民数量均在持续上涨,这意味着电视观众正不知不觉地被转换成新媒体移动端用户。事实上,电视媒体凭借多年来培养的老用户,仍占据重要地位,且目前在新媒体中播放的节目大多来源于此。近年来,电视媒体也在积极借鉴新媒体的成功经验,试图开拓新媒体平台,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如电视媒体自身的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2]“TV+”运营模式就是以电视本体为内核、以新媒体为外延、以数据为资源、以平台为包装将电视功能进行拓展,从而衍生出新兴电视经营模式。

(二)自身发展诉求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综二代们普遍创新乏力,受众疲态已现、审美疲劳。在残酷的市场面前,面对原创能力不足、试错代价过大等问题,央视及地方卫视制作方开始另辟蹊径,从国外的节目模式中找寻成功案例,通过移植甚至直接购买版权,进行本土化的创作,将创新的市场风险降至最低。[3]近两年,国内娱乐节目被韩国模式霸屏,日本、美国等综艺两面夹击,从剧情设计到游戏规则、再到服化道具等都是各家电视台“火拼”重点,然而物极必反。深圳卫视通过正版节目授权,联合第一美剧综合平台的搜狐视频联合打造《对口型大作战》(以下简称《对口型》),它一方面扩大在电视平台播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另一方面,紧抓新媒体传播规律,借以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增强其参与感与忠实度。

其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未来发展又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把握方向?本文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发展特征

(一)风格:体现本土化制造

《对口型》以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双簧为创作核心。从互联网时代有了翻唱后街男孩歌曲而红极一时的“后舍男生”组合,到最近深受网民喜爱的“小咖秀”。《对口型》综合以上元素,用“对口型”的方式重新诠释各类经典文艺,每期节目邀请两组明星与主持人共同配合演出,宗旨为贴近现实与生活,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现实生活紧密糅合。与美版23分钟时长相比,《对口型》意识按照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在每周五晚黄金档播出,观众不可能接受一档只有20多分钟的综艺节目,因此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故增加了节目环节,单期时长扩展到60分钟。从形式上说,美版的第一轮为个人秀,第二轮为有伴舞的唱跳秀。《对口型》的第一轮和第三轮与此类似,而第二轮是专为第一轮中分数落后的明星准备,顾及了中国人“更爱面子”的天性,这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本土化改造的一大亮点。

本土化制造还体现在增加了“原声回放”的环节,即去掉原唱,只放明星对口型时自己的声音和表现。观众很乐于接受这种天然的笑点。同时,《对口型》借助“小咖秀”的热潮,在节目中间穿插最近在网络上火爆的明星版“小咖秀”视频,为节目增添亮色,这既是本土化风格的演绎,也成为网络视频引入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创新之举。

(二)形式:综合台网吸引力要素

《对口型》一方面,自然承袭了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平等”、“自由”、“开放”、“多元”等独特的网络文化风格,竭力营造明星丢掉偶像包袱,能抛梗、可接梗、豁出去、有笑点的氛围,通过双簧、模仿、反串等表演形式,用PK方式让相熟的嘉宾之间产生紧张感,激发强烈的表演欲望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对口型》沿用电视节目的吸引力要素,在节目嘉宾阵容上尽挑大咖,在制作后期包装上尽显大气。

除此之外,《对口型》演播室的设计既体现了电视媒体的专业和高端,又体现出新媒体的自由与开放。一楼观众席是一个可完全站立的舞池,观众可跟台上嘉宾一起站起来狂嗨;而二楼的观众,可看到台下台上及每个角落的全貌,且舞台地面上是整个节目的名字,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形式,从二楼看过去,整个地板就像是“弹幕”。在舞台一侧设立了一个酒吧台。节目还注重与观众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即拒绝专家、没有标准,由现场观众进行三轮投票来决定嘉宾的胜负。这意味着观众除了可以愉快地看表演,还能够掌握他们的“生死”。

(三)定位:引进节目本质偏移

在美国,《对口型》节目定位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模仿秀节目,而《对口型》本着本土化创新原则将模仿秀改造为一个结合说学逗唱的综艺秀。有网友表示:北美的大咖比内地明星表现力更强,全场对口型认真、准确,让人惊叹;节目短、节奏紧、摄影技术也相对更加精湛。还有网友直接指出:这是对口型节目,观众是要看对口型,不是看演员动不动;口型也有好多地方对不上;摄影方面老是呈现“远景”,与节目本意大相径庭;甚至连“原声回放”也遭到网友攻击,“原声回放”导致嘉宾不敢全情投入。这是因为节目定位发生偏移而引发的网友的负面评价。

事实上,《对口型》定位为综艺秀,这势必要与众多综艺类节目展开正面比拼,其与湖南卫视早在2012年7月开播的《百变大咖秀》“雷同”。《百变大咖秀》版权引自西班牙原创综艺节目,以艺人明星模仿别的明星为主,定位依然为综艺类。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显示,其首播就排在了同时段第一,之后又频繁登上榜首,抢眼程度之高,收视率飙升速度之快,使其一时间风头无二。然而,《对口型》在节目形式、赛制、主持、化妆、舞美等多个方面均逊于《百变大咖秀》。前有劲敌树立标杆,后又有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原创室内竞技真人秀节目《王牌对王牌》、爱奇艺出品的纯网络综艺节目《偶滴歌神啊》、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娱乐节目之一《快乐大本营》等。这些节目中均含有“对口型”元素,使《对口型》缺乏绝对的竞争力,处境未免尴尬。

三、发展方向

(一)明确自身定位

目前,我国部分电视台只是把新媒体当成电视台的附属机构,依旧把精力主要投入到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中,对新媒体的定位和运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媒体,部分电视台亟须明确自身定位。“TV+”运营模式下的引进节目应注重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赢。电视台可把新媒体营造为宣传主流精神的传播平台、服务广播电视的互动平台、面对广大市场的信息平台。同时,新媒体不应局限于承担电视媒体的宣传职能,还要具备自己的独特传播方式。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做到和而不同,实现差异化共同发展。

(二)注重品牌效应和延伸

在突围战中,电视台要坚持自己的品牌效应,时刻关注和探究电视媒体的最新趋势,并依据大数据知晓受众需求,借鉴、引进、创新节目形式,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目前,大多数电视台的台网互动力度还有待加强,局限于新媒体在节目后期的被动跟进或对节目的频繁刷屏宣传,而并没有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同时,新媒体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缺乏对电视节目生产前期、中期的介入。发展“TV+”运营模式下的引进节目,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应当更多考虑如何在节目生产的前期和中期将两者的因素同时呈现出来,做到融洽共存。

(三)本土化创新需谨慎

引进节目的本土化创新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制作方应明确中西文化间的差异,绝不生搬硬套。节目还需拥有强而有力的制作团队。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方是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具备强大的实力,屡创业界顶尖收视率,相继与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一线媒体合作,打造了中国电视产业多元一体的新格局。事实上,从中国电视的长远发展来看,引进只是权宜之计,提高原创能力才是根本途径。

四、结语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它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新媒体的融合是传统媒体可持续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传统媒体理应明确这一点。“TV+”运营模式下,引进节目的发展走向应注意的不是两者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整合优势资源,交互推动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7-22.

[2] 崔亚娟.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发展路径探析[J].电视研究,2015(11):60-62.

[3] 张菁.浅析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J].电视研究,2015(9):47-48.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051-02

作者简介:姬祥祥,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