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探析

2016-03-02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张志娟

学苑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众化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娟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探析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学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的分析,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我国高校自1998年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特别是自“05方案”的实施以来,在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效性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总体而言,其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针对性不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等,现进行具体的分析。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不足、程度不高。

如今青年大学生受到现代多元社会文化与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思想与价值取向日趋复杂与多元化,并且少数学生逐渐出现功利化、独立化等不良思想,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斥和反感心理,认为其只是一个“空壳”,或者认为其离现实需求太远,毫无实用价值。并且,如今随着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侧重于对主要专业知识的学习,就医药学校而言,其由于专业性强,并且如今就业压力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完全不重视,一些学生在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方面也出现功利化现象。

2.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不系统,针对性不强。

如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高校当中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工作不系统、宣传不完善、理论工作不重视等诸多问题。例如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上,存在课时不足,不分年级与层次地进行“大班”授课,甚至是空排课时等现象,并且高校自身在宣传与授课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走过场、重形式的现象,导致学生将这门课看作是“可有可无”甚至是“负担”,逃课成为常事,许多学生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追求“学分”,简单地敷衍了事,而没有深入理解具体理论,这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3.教师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实践性、通俗性不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理论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来说,其深刻性、抽象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乏味与空洞,简单的理论说教只会让学生困惑,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当今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没有将其同学生的思想、生活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具体深刻理解与感悟运用,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使命

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据时代特征需求适应学生发展,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使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以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引领大学生思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十八大明确指出: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这就迫切要求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不停滞,理论创新不止步。这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必修课,无论从课程的内容构成还是课程性质等来看,都应当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的渠道。大学时期是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各种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引导价值观日趋复杂的大学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同时,大学生是思想传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大,对整个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起着决定性影响。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与文化的多元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为基础,并且贯穿于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都需要综合起来当做一个整体去认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的构建上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体系,促进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并学会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掌握其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并学会综合运用。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与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学、提升大学生素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与学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思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内化为价值信仰与行为指南。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也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做到让马克思主义鲜活并且具有现实的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紧密地联系实际,具体结合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范围,将其同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变化与动向联系起来,并且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从现实入手,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直接的利益诉求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剖析当前大学生与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为大学生解惑,促进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并解决现实问题。

三、新形势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通过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宣传,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仰,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观念与原则来分析问题,从而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担。具体来讲,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是摆脱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高校文化的不断丰富,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机遇。就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状而言,其表现为很难适应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单一形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主要基调,如何应对新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变化进行马克思大众化宣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同时也是其摆脱教育困境的需要。

2.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是解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需求。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年轻人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多元文化信仰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价值取向模糊、信仰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相关针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毫无兴趣。因而,新形势下,面临着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必然且紧迫的需要。

3.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如今大学中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还存在着排斥的心理。由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时效性等,大学生无法足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只有在高校当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够使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从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析

当代,唯有符合现代大学生特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才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提升影响力与说服力,将其深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必须要在方法上改进,模式上更新,必须以形象化、通俗化与人性化为基础,以入脑、入心、入行为目标,积极开展大众化之探索和实践。

1.以方法的改进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枯燥性,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加强感召力与亲和力,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需要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摆脱“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善于将理论用鲜活的活动或者事例展现出来,能够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解决。医科学校专业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枯燥而乏味,因此教师要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变为教学的“调味剂”,既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同时又促进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与内涵。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意义。我校以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活动。社团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团结、友善、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我校的校风为“远志勤业,厚德济世”,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才创造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更需要以校风为依托,营造浓厚的氛围,建立起以此为基础的校园文化与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3.以强化教师责任感与执教能力为保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强化教师责任感,建立起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感,将教师的政治责任感与师德以及党性原则高度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意识到所肩负责任的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提升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用饱满的热情与优秀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去,教师应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亮点和特色。

我校大力倡导“科学、严谨、仁爱”的教学思想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学生敬仰,社会认可的育人队伍;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刻苦认真、明礼诚信、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建设“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带动“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真正形成“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意义。

[1]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郭琼.关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06

[3]韦湘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04

猜你喜欢

大众化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