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情境式区域活动的生成与推进

2016-03-02林明雅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生活区娃娃创设

□林明雅

小班情境式区域活动的生成与推进

□林明雅

基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着力探索一种以“情境为壳、课程为核”的情境式区域活动新模式,通过创设生活化、游戏化、主题化的区域活动情境,巧妙地将教育目标、学习发展融合到各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游戏、自主建构,成为活动的主体。

情景式区域活动;生成与推进

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教师要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区域情境,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巧妙融入各领域与小班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中,在活动中快乐游戏、自主建构,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此生成和拓展出丰富多元的区域活动的内容,从而在自主快乐的游戏中建构各种有益的经验,获得持续发展。

一、关注幼儿可持续性发展,生成多元区域情境

在区域中创设多元情境,以情感为纽带,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学习发展无痕地渗透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自主地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

1.链接幼儿生活,生成生活化情境

所谓的生活化情境区域是指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创设相应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在相应的生活场景中游戏,自然而然地体验、学习各种生活的技能。如生活区中,笔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创设了生活情境“育婴房”。一开始,孩子们对如何帮助娃娃洗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自发拿来水桶,把娃娃放进水里,七手八脚地帮娃娃进行搓洗。在搓洗的过程中,涵涵大叫:“水多了,娃娃哭得伤心,没听到吗?”旁边的孩子眼睛齐刷刷地转向涵涵,这一片段,笔者记下来后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娃娃为什么哭了?”在谈话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将一些生活经验转化成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娃娃的眼睛进水了哭了,有的说水太凉了娃娃哭了,还有的说水太脏了所以娃娃哭了……在讨论中,笔者顺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困惑,和他们共同梳理了3个问题:第一,洗澡的时候要先洗哪里再洗哪里?哪些地方不能碰到水?第二,天气冷了、水凉了要怎么办?第三,水脏了要怎么办?

随着问题的产生,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区域中想办法一步步地完善“育婴房”:美工区的孩子一起制作大屏风为娃娃挡风取暖;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洗澡的步骤图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怎样帮娃娃洗澡的经验和想法;有的孩子则带来了取暖机、电吹风、沐浴露。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游戏,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体验,从最初如何帮娃娃洗澡的讨论延伸到了如何创设浴室场景,浴室里怎么布置?有哪些东西?要怎么帮宝宝洗澡、按摩、穿衣服、喂奶?需要哪些道具和材料?追随孩子们的这一系列活动推进和深入,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搜集材料等途径,一步一步地延伸,让孩子们在温馨的“育婴房”里为娃娃洗澡——为娃娃按摩——给娃娃换尿布——给娃娃穿衣服——给娃娃喂奶。在生活情境中孩子们自主探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自身的生活技能,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各种生活技能。

2.链接幼儿兴趣,生成游戏化情境

所谓的游戏化情境区域是指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及热点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相应的游戏情境中探索,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学习及分享各种经验,进而大胆地尝试解决问题。如在设计班级“科学区”内容和玩法时,把孩子们常见的游戏“娃娃餐厅”引入其中,让幼儿在“娃娃餐厅”的游戏中,探索颜色配对、相应物品对应,感知物品数量、物品分类等知识点。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孩子们遇到了一个问题:“要用什么材料做餐厅的桌子呢?”幼儿用纸皮、塑料积塑等材料制作,但是都不尽如人意,于是寻求老师的帮助。我们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幼儿一同讨论和交流,一同寻找不会软、不会塌、不占位置的替代物来制作桌子。经过反复验证和实验,我们最终达成协议:用“轮胎”来代替。于是,轮胎桌子就此诞生。娃娃餐厅开业,孩子们扮演厨师、服务员、顾客。但游戏中却碰到一件麻烦的事:由于“菜式”和“菜单”分开放在两个盘子里,给顾客点菜过程中,“菜单”和“菜式”经常散落在地,不好收拾,这让“服务员”感到非常无奈和头疼!笔者抓住了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进行讨论。最终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菜单”和“菜式”合并在一块,制作成“菜谱”,既方便取放,又解放了“服务员”的双手,圆满解决了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多样调整策略,推进活动深度拓展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经常会因自身的能力受限、所投放的材料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老师应以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拓展点,及时调整策略,反思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根据兴趣点调整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对区域的内容、投放的材料进行思考、反思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如小班生活区中,笔者最初的设想是让孩子们学会穿脱衣服,于是在生活区中投放了一些娃娃、娃娃的衣服及鞋袜。一开始,孩子们不亦说乎地帮助娃娃穿脱衣服,在穿脱衣服的过程中,思嘉提出:“娃娃脏了,我们能不能帮他洗澡啊?”笔者抓住这个“兴趣点”,在生活区中创设了生活情景“育婴房”,设置了育婴工作室的场景——浴室、更衣室等,孩子们把自己当成了能干的育婴师,帮娃娃洗澡、穿衣服、挂毛巾、按摩、喂奶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的生活技能远比在生活区里提供衣服让孩子反复、机械地练习有趣得多。

2.根据游戏冲突调整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间发生的游戏冲突往往能成为推进区域活动深度拓展的支点。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们的游戏冲突,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并及时调整策略,促使活动深度推进。如在生活区的“育婴房”里,孩子们很开心地帮娃娃洗澡,但在洗澡过程中发现用过沐浴液、肥皂后的水很脏,需要更换清水,但浴盆太重不好倒,于是有了问题冲突:如何把浴盆里的脏水倒出来?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有的说可以直接把水倒出来,有的说可以用勺子把水舀出来,还有的说可以用瓶子装水……于是,笔者根据孩子们的想法进行了策略的调整,在生活区中投放了各种瓶瓶罐罐、海绵等工具,让孩子们尝试用这些工具把脏水“搬”出来。有了这些工具的支持,孩子们有的用罐子舀水,有的则用海绵吸水,还有的用管子运水,就这样一个新的探索点就此生成,推进了区域活动的深度拓展。

3.根据新的游戏情节调整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带着一颗赏识的心对待孩子们的活动,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新的、有价值的情节,根据具体的情节调整相关的策略,促使活动进一步推进。如天气越来越冷,班级有些孩子们抵不住季节替换,感冒了。他们在讨论自己为何感冒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睡觉踢被子会感冒,洗澡时候不保暖会感冒,衣服穿少了会感冒等。于是,笔者及时根据孩子的想法,拓展出新的游戏情节:天冷了,如何帮娃娃洗澡,才不会让娃娃感冒呢?引导幼儿讨论,寻找在洗澡时不让娃娃感冒的工具。幼儿提出了使用取暖机、浴霸、屏风等工具,笔者又引导孩们共同进行制作、收集,使游戏继续纵向发展。

又如,幼儿在游戏中,再次发现问题:前次用完的毛巾和浴巾都湿了,都没变法帮娃娃擦拭身体。于是,笔者抓住这个问题和他们讨论后,决定把浴巾和毛巾挂起来晾干。这时,笔者调整了策略,为孩子们提供了晾衣架、衣架、夹子等晾衣服的工具。区域活动随着新的游戏情节的出现不断生成推进。

(编辑:杨 迪)

G610

A

1671-0568(2016)33-0115-02

林明雅,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幼儿园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区娃娃创设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出行受限情景下生活区景观对压力情绪调控的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加强高校生活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