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2016-03-02陈洁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长方体意识思维

□陈洁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陈洁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创新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就创新思维的探索式进行举例分析,旨在为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运算、推理等相关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于旧事物、旧理论的革新与改造,进而形成新思维、新发明为特征的一种变化过程。笔者认为,在数学中,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新的东西,而小学数学的创新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获得思维的提升与能力的提高。

创新意识就是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局面、解决新问题而突破常规,创建某种新事物、新理论的思想活动。进行创新活动需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的创新意识就是对原有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进行改变或更新。这种创新意识一直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通过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的。

二、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之一,学会独立思考,并且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正确观点,就是创新的核心所在。在学习当中能够实现猜想、验证的过程,做到概括归纳合理,则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1.创新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从中不难看出,这个目标不仅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特别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数学情境出发,从数学视角看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质疑和猜想,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创造性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从问题的数量、问题的有效性、问题的种类、问题的新颖性这些方面考查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例如,小学二年级的乘法,就是对一年级所学的加法进行改造、创新而来。加法是将几个数合并为一个数,刚开始学习乘法时,通常会要用一些稍微简单的加法进行引入,如3×3=3+3+3= 9,学生可以运用加法进行计算。而当数据开始拓展,数值变大,数量增多时,再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出错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运算解题的过程也会逐渐复杂。在这种情形下,运用乘法这种新的运算解题模式就能减少错误。

2.创新的核心

学会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地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够独立地认知和思维,不受他人的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教师讲解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教学效果更好,还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3.创新的重要方法

史宁中在 《数学思想概论》中提出,在数学教育中,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应当对归纳推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这种推理模式的自然属性。小学阶段的归纳、概括到猜想和验证规律,都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学生能从特例问题出发得到数学结论,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学生也能进行猜想验证,即是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思维过程。可见,验证结论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创新思维的探索式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以数字、四则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大多要以探索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与探究。因此,可以通过探索式的创新思维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学生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外,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以“感知一猜想一验证一结论”为基础的探索式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条件有关,对长方体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与感受;其次,让学生大胆猜想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否可用之前学过的长方体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与推导;再次,由教师依据学生的猜想逐一验证,并回归到理性推导,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验证,最后得出计算长方体体积可以用其长宽高的数值做乘法而得。如此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兼顾知识与能力,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2.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高速运转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相关技能。例如,在课堂上出一道“1+2+3+4+5+6+7+8++9”的加法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且对解题正确的学生予以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这也是对固有解题思维模式的创新。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这道题的思路自己编题,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3.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上课时动手实践的时间应该多于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况来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张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刘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09,(3).

[3]赵玉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易继斌)

G623.5

A

1671-0568(2016)33-0098-02

陈洁,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长方体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