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导入环节 提高地理课堂实效

2016-03-02范渊志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漳浦课堂学生

□范渊志

注重导入环节 提高地理课堂实效

□范渊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起点,起到奠定课堂基调的作用。好的导入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利于提高课堂实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生活化情境导入等课堂导入方式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与分析。

课堂导入;生活化情境导入;多媒体导入

一、直接导入

为明确课堂目标,突出当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可采用直接导入新课的方法。如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导入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怎样定义,如何分类,又受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又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导入语:城市有大有小,即级别有高有低,城市级别有何划分标准,不同级别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呢?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直接导入的方式开门见山,寥寥数语便道出当节课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不可否认,频繁使用直接导入与新课程所提倡的“互动性”等理念有一定差距。

二、复习导入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适时地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有效的复习,就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材设计上,地理知识、原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复习,发掘已学知识与本课将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温故以知新。

如“地球的运动”部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紧密,课堂导入时笔者多使用复习导入。讲解“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内容,须以“地球公转特点”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等知识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复习导入主要是教师的梳理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因此,笔者认为,当新的知识点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时,便十分适用复习导入方式。

三、生活化情境导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以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关的情境材料作为导入,更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地理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均蕴含着可供开发使用的地理信息。

1.新闻导入

陆定一先生对“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实时性,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重大新闻事件几乎实现了“全球同步直播”,其中许多与地理学科有直接关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国内外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建设,即将实行的重要的人口政策、城市规划方案等,均是很好的导入素材。

以新闻事件为引导,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外,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地理素养,养成关注并分析现实地理问题的习惯。

2.乡土地理导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到: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乡土地理案例的使用与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地区适用性。

如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漳浦县是农业大县,在教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时,本人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我们所在的漳浦县是农业大县,物产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漳浦大力发展农业,成为我省粮、油、蔗、果、渔重点基地县;2012年更是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更加多样化、品牌化,我们漳浦的食用菌、水产品、花卉等知名度不断提高。漳浦的农业发展条件,同学们能说出许多,我们要以更系统的视角来认识漳浦农业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乡土地理案例作为课堂导入,既能延展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故事导入

地理学科是古老的学科,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笔者每每阅读文献资料,无不感慨万分。而充满求知欲望的高中生,他们更渴求了解:古今中外的地理学家们,有怎样深厚的人生阅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重要地理理论的提出,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曲折历程;奇异的自然景观如何为世人所见;典型地理区域的有何演进历程……

于是,利用3分钟导入时间,同学们知道了莫霍洛维契奇与“莫霍界面”的提出;胡焕庸先生与“黑河——腾冲线”的划定;美国“硅谷”的发展历程,等等。短短数分钟,面对求知的“听众”,教师成了“开讲人”,通过时扬时抑,或疾或徐,绘声绘色的描述,配以适当的表情或肢体动作,学生或蹙眉沉思,或微咧嘴角,或放声大笑。轻风细雨,润物无声,在导入中,便达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四、设疑导入

设置疑问,也是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地理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换言之,较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熟练应用解决地理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同学,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地理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其实,这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课程理念的直接体现。

如“时区与日界线”的导入时,设置这样的疑问:一对孪生姐妹,先出生的姐姐出生日期是5月7日,后出生的妹妹出生日期却是5月6日,这不是与我们的常识相矛盾吗?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引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思考,层层剖析导课时的疑问,并在课堂终了前破解疑问,达成预设目标,这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正面的情感体验,增强信心,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五、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主要是声音和图像。研究表明,大脑储存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随着教学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得以普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地理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导入课堂,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具备着直观性、趣味性、时鲜性等特点。

1.音乐导入

音乐,或以动人的旋律扣人心弦,或以优美的歌词引人入胜。许多与地理事物相关的音乐作品极富感染力,成为课堂导入的优良素材。在悠扬的曲调中,细品歌词中所描绘的地理场景,领略不同歌曲中的风土人情。

讲解“青藏高原”时,可用歌曲 《美丽的西藏》导入;讲解“长江流域”时,可用 《长江之歌》导入;讲解“区域农业发展”时,可用 《家在东北》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导入;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可用歌曲 《关一盏灯》导入等。

2.视频导入

视频影像资料导入是目前备受广大师生喜爱的导入方式。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视频资源丰富,来源广泛,内容多样,可以是纪录片、新闻报道、电影片段、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如能对丰富的视频材料进行编辑,抽取与课程知识相关的部分,使用时配以必要的语言引导,抓住关键点并设问推进,定能获得绝佳的效果。

如讲解“冷锋与天气”时,用冬季时冷空气南下的天气预报视频资料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并在学生真实的感性体验基础上,将感性认识提高为理性认识。

形式多样的导课方式,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在多种的导入形式中,应注意其科学性、适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才能设计出更切合生情学情实际、符合时代和新课程理念的精彩课堂导入方式。

(编辑:赵 悦)

G633.55

A

1671-0568(2016)33-0045-02

范渊志,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漳浦课堂学生
漳浦剪纸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福建漳浦明代“大彬壶”发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