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02□王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脸谱美术信息技术

□王 倩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王 倩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但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做到适量、质优、针对性强,且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信息技术;美术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

1.较强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信息技术以它全新的视、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感情也随着当时情境中的画面和声音旋律跌宕起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藏在内心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例如,“湘美版”三年级下册 《风来了》一课,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情境。首先给学生呈现一段微风徐来的小视频(花儿轻轻地点头,柳条微微地摆动着……),配上微风的旋律,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很直观地体验到微风来了物体形态的变化。不一会儿,狂风大作,视频信息也从微风转至狂风(花儿弯下了腰,柳条也被狂风吹得错乱开来)。瞧,可怕的龙卷风来了,讲解的同时配上龙卷风的视频,以及龙卷风过境后一片狼藉的场景,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能获得最直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习体验。

2.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动画、声音、字符、图形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各种信息一直不断地更新。我们可以把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然后恰当地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穿梭、采撷,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信息,使这节课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湘美版”三年级下册 《恐龙世界》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大量图片以及通过软件制作的还原恐龙当时生活状态的视频,使学生全方位地观察恐龙的模样、体积、形态等特点,顺便对恐龙活动时的动态,以及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环境也一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在提供理性知识的同时提供给孩子大量的感性材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关于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想象的创作。

网络提供的信息量特别大且泛滥,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精心的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用信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切不要因无用的信息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与学情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去选择可应用的信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迅速地传递知识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更有效、更迅速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有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使得课堂结构更富有弹性。

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课,叫 《色彩的冷暖》。在这一课中,老师先设计出房间、树木、远山,再给出很多不同的冷暖色,让学生自己选色然后填入,大家在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冷暖,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涂色游戏让学生直接地在电脑上操作、绘制,这便将多种图片、音乐、色彩交互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电脑上,色彩的擦除与重新上色较为容易,感觉不满意可以重新上色,想体验一下另一种效果也可以随时更改,这种修改的快速性与多种结果的体验,是一般的传统课堂所达不到的,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造型表现”以及“设计应用”领域,遇到动手性较强,较费时间,以及同一节课可选材料以及工具较多的这种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手段,有选择性地将其制作过程全部或者部分录制成一个视频,以这种形式来呈现。重点的地方可以慢放,而较为简单的地方可以选择快进,教师能更好地掌控时间,使得课堂更有效、更迅速,以便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1.必须做到适量、质优、针对性强

物极必反,信息技术也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选择地恰当利用。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不愿意接受这类新鲜的事物,有的则过分强调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操作技能,多种多样的图像、声音、视频、文字倾泻而来,过后却没有丝毫能够滞留在孩子们的脑海当中。那么,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当中并起到积极作用呢?下面以“湘美版”六年级下册 《戏剧脸谱》一课为例:

新课导入,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包拯和曹操两位正反人物的京剧片段供学生欣赏(视频一定要精而短即适量),提示学生注意从颜色和图案方面观察两人脸谱的异同。这样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中。

新课讲授过程中,播放静音动画,由老师来配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京剧后台,观察人物化妆时的情境,同时教师以戏剧人物的身份来解析忠臣与奸臣的脸谱在色彩和图案上的明显区别。这样学生便很快能从各种脸谱中分辨出人物的忠奸身份。此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质优”。

学生练习时,利用扫描、剪切、粘贴等多种手段设计身份和性格各异的脸谱,逐一在大屏幕上呈现,供学生分辨和练习,并在学生的回答后设计与人物性格相对应的“豪笑” “奸笑”动画。学生显得兴趣盎然,积极性大大提高,不知不觉便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完后,教师继续播放几种其他类型的脸谱,如藏戏脸谱、剪纸脸谱、皮影脸谱等,并且配上优雅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达到思想上的“升华”。此为信息技术运用之“针对性强”。

因此,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中的运用是否“适量、质优、针对性强”,是软件制作乃至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2.老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与更新的快速性,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两者一起才相得益彰。同样,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再强,若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作必要的引导和启发,这节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因此,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率先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师也要不断地吸收新鲜元素来更新自己,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美术课堂,为美术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从而让美术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编辑:杨 迪)

G623.4

A

1671-0568(2016)33-0039-02

王倩,山东省寿光市明珠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脸谱美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帖脸谱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意美术
做个脸谱迎『六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灶王爷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