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中职学生的"新常态"现象、原因及对策

2016-03-02陈长华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广西贺州542899

关键词:新常态资助现象

陈长华(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广西贺州 542899)



近年中职学生的"新常态"现象、原因及对策

陈长华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中职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归纳,基本代表了中职学生的现状,作者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对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现象原因对策

近年来听到关于中职学生最多的感慨就是“中职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虽然大家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表现,不能代表全部中职学生,但还是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到底怎么啦?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现在的中职学生有着各种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或者说类似的表现有普遍化、严重化、常态化的趋势,且称之为中职学生的“新常态”。一方面我们感到非常无奈,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面对现实,积极研究它们、认识它们,对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果。

本人长期担任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也到过一些区内的中职学校参观和一些中职老师交流过,通过了解,目前各个学校都面临相同的学生问题。归纳起来学生状况表现大概有下面的几点,产生这些现象既有社会、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入学年龄参差不齐

1.现象:同一个班级学生年龄相差在一到两岁,甚至三岁。

2.原因:中职学校都还处于招生难的困境,即便是地方的县市级学校。区直中职学校受到地方生源保护的影响,招生十分困难,不得不降低招生门槛,将初中的部分辍学学生纳入招生范围,因此,招进学校的除了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还有少数是初二年级甚至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有极个别是社会青年,年龄差距更大一些。

3.对策: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想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行为的差异。老师和班主任要对一些“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予以理解,注意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总体来说,这些学生都已进入或将进入青春期,性情烦躁、略为叛逆,各方面不够成熟,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也不能将我们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他们,关键还是要引导。

二、春季学生流失率高

1.现象:春季生实际是分流的学生,初中学校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中职学校送生任务,将他们送进学校读中专,这部分人的流失率大概在30%左右。

2.原因:由于初中学校一般在春季对初三学生实行分流,不参加中考的学生每年3月份就可以不去学校参加中考复习,因此这部分初三学生就离开初中学校,在社会上没有着落,中职学校抓住机遇,把这部分学生招进学校,实行“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先学习再录取。当然,这些学生相当一部分是不想读书的。

3.对策:不少春季班的学生对我说,“我以前是在初中重点班的”、“我以前成绩也不这么差的”……“后来我上网吧”、“后来我玩手机”……因此,春季学生并不是先天的差生,只不过在初中的某个阶段,由于风气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绩就掉下来了。

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加强他们对自身的约束力和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特别要使他们知道,中职学校的学习与初中的知识相关不大,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适应中职教学,都能学好知识、掌握技术,以此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多帮助他们,用心感化学生、留住学生。

三、单亲学生累见不鲜

1.现象:以前单亲的学生不常见,近年一个班有三个、两个人很正常。

2.原因:当离婚不再被视为不光彩的事情,不论城镇乡村都有离异的情况,父母离异造成单亲家庭,也有的家庭因疾病或突发事故的原因造成了单亲家庭的现象。

3.对策: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单亲的学生,人格方面有不同的缺失,有的自卑,有的与人沟通有障碍,有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注,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与同学沟通、交流,主动过问他们的生活。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也主动关心单亲的同学,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四、手机持有率比较高、沉迷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

1.现象:不论家离学校远近,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部手机——而且大部分是多功能的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到了学生手里成了没有围墙的网吧,因为学生不能自律,沉溺在网络中,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上课玩手机、睡觉还玩手机……特别是在上课时间完全沉迷于手机,还会有心思学习吗?对此,学校和老师几乎无能为力,这是最为悲哀的事情。

2.原因:当学生离开初中学校到了中职学校,方便联系便成了学生向家长提出购买手机的正当理由。智能手机价位不高、功能又多、方便上网聊天、发信息、玩游戏和浏览网页,成了部分学生的最爱和命根子。

3.对策:当我们一不能禁止学生带手机来学校,二不能收缴学生的手机,三不能全天候有效监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候,我们要告诫这些涉世不深的学生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长期面对手机屏幕对身体的伤害以及沉迷手机对自己学业的影响。

对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要加以管控:要求学生关手机;要求学生约束自己上课不玩手机;如果学生不能管好自己,则要求学生将手机交给上课老师放在讲台,下课再拿回去使用。

学校和班级还可以通过控制手机充电的方法达到控制手机肆无忌惮的使用,智能手机很耗电,电量不够自然就会减少使用了。

五、男生吸烟现象严重

1.现象:男生吸烟人数达60%以上,宿舍是吸烟的重灾区,满地烟头是家常便饭。

2.原因: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多男生在初中就形成了吸烟的习惯。

3.对策:吸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现在政府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学校就属于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之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校园吸烟的管理。禁止吸烟首先要从教职工抓起,教职工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其次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以求得配合支持;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学校和班级要做吸烟与健康的专题讲座,使学生认识危害性、自觉抵制吸烟现象,对于累教不改的学生予以必要的纪律处分。

六、上课睡觉非常普遍

1.现象: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早上第一节一上课就开始睡觉了,每节课有十多个人睡觉是常态。

2.原因:主要是晚上玩手机到深夜,造成精神疲乏,白天无精打采;其次是对课程不感兴趣、不想听课。

3.对策:宿舍管理要加强夜间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检查、超过规定时间使用手机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是必要的。不论是什么原因,上课睡觉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教学的质量,都要予以批评教育和适当的纠正。通常的做法是责令睡觉的学生站立一段时间或通过提问题达到打消睡意、提起精神的目的。

另外,老师要加强备课、提高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七、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1.现象:男学生之间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2.原因:导致打架的原因很多,简单到“他多看了我一下”、“他碰了我一下”、“我看他不顺眼”。总之,就是一些学生唯我独尊、目中无人、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3.对策:学校要经常开展法制讲座、普法报告会,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克服冲动心理、约束自己的行为。班级要教育学生树立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为人处世原则。

八、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现象:很多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平时不听课、不看书、不做笔记,个别学生甚至荒唐到考试时候才找同学借支笔答题。

2.原因:初中形成的厌学陋习,没有上进心。

3.对策:教育学生吸取初中的教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态度很重要,因为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的进步、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并加以检查,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驱动力。

九、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现象:不清楚自己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

2.原因:对专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多学生写不出自己所学专业的全称,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混日子的学生很多。

3.对策:加强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明白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要求。开展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了解就业竞争的压力,主动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心,鼓励学生毕业后要自强自立。

十、享受资助心安理得,缺乏感恩回报的心

1.现象: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但不努力学习

2.原因:政策性的资助,只考虑面的问题如涉农专业,低保户、扶贫户,符合这些条件的就都给资助,没有考虑点的问题即学生本人的学习表现,学习、不学习都给资助。造成学生“国家给的钱,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的心理。

3.对策:健全助学金评比制度,达到既要符合国家的资助政策,更要将资助款用得有价值的目的。重点要考察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资助的前提在于“学”,不学习、不好好学习就不应该享受国家的资助。评上助学金的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怎么处理?这些在政策上要加以明确和完善。

教育学生要有感恩的心,国家花那么多的钱资助学生读书,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国家和社会。

猜你喜欢

新常态资助现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