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6-03-02史江英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关键词:思政微信时代

史江英(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史江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接触各种思想的机会增多,多元化的思想相互激荡,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但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也从方法上拓宽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情况,因此,高校应该深入的研究新媒体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1.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以及使用方便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接触到多元化的信息。由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与观点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加上大学生的分辨力还比较弱,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1]

2.交往方式趋于多元化

当前,微信以及各种校园的BBS等平台给学生的交往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虚拟性,虽然通过网络能够认识更多的人,通过在线交流能够得到很大的满足,但真要进入现实生活,却常常不知所措。另外,网络虚拟环境也给一些人提供了传播不良信息,甚至煽动学潮的渠道。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管控,学生很有可能误入歧途,在别人的蛊惑下,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发挥新媒体资源优势,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努力推动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新媒体的交互性能使大学生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主空间,每个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专题网页、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要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现状、问题、经验等资料和信息公开上线;并可开设互动性的栏目,如开设心理咨询专栏、志愿平台、法律知识竞猜等,采取公开形式,不断反馈改进,不断提升实效。开展一系列新媒体主题活动,吸引和凝聚大学生。如通过微信开展思想调研活动,收集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开展志愿者报名等,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及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有利于抽象概念具体化,逻辑命题情景化,理论阐述形象化,增强了思政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和谐、高效、趣味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2]

2.加强新媒体素质培养,建立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拥有一支政治觉悟高、技术好、表达能力强,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和掌握好青年大学生的生活规律,能够在网上建设一支兼具思政教育和心理咨询能力的专业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这支队伍能随时掌握网上信息动态,做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及时过滤或清除不良信息,避免其进入学生视野;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选择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上担任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版主,也可设立专题微信互动平台,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也给学生上网提一些好的建议,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新媒体应用时代的作用。学生干部是网络上的活跃群体,其网络行为也比较理性和客观。

3.丰富新媒体教育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开发思政教育网站、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切实增强时代性与时效性。一是加强主流网站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要在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方面的建设上多做努力,既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等政策性文章,也要提供一些贴近生活、关乎就业、即时资讯等内容;既要有文字、图像,也要有声音、视频的内容。二是开展论坛专题讨论。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点节日,通过征文、竞赛等形式,用先进事迹来感召大学生;添加链接,借助那些对青少年具有很大吸引力且点击率高的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来开展道德教育,尽可能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整个网络阵地。三是打造出校园版的精品博客。博客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思政教育可以利用博客的这两点特性,把多元的价值观引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中来。

4.开展新媒体心理咨询,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得益于新媒体的优势,学生行为的自主性和隐蔽性空前提高,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心理与思想状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官方微博还可以聘请专家解答大学生的困惑。利用新媒体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疾病、沉迷网络、就业恐慌等几类学生,由于心理敏感,他们更容易受网上有害信息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主动掌握他们的信息,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高校应将目光投注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适当开设网络版的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综合课程或讲座,帮助大学生排除在虚拟社会中所形成的不良心理,塑造其健康的内心世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隐匿性和平等性、交互性,拉近师生双方距离,平等对话、坦诚交流。这不仅避免了现实谈话的尴尬局面,也使思政工作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心理与思想政治工程师”。[3]

结束语

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利弊很大,同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是要抓住思想教育的核心,深化道德教育,剔除糟粕,使得高校生承载其优秀的方面,张扬个性。在信息轰炸的新时代中,对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赋予其新时代的个性,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教育体系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民族荣誉心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07:158-160.

[2]杨占良.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3,06:132-133.

[3]那立坤,王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53-154.

猜你喜欢

思政微信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