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的策略研究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案例评析

2016-03-02陆静雯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关键词:样子师生食物

陆静雯(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215000)



小学科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的策略研究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案例评析

陆静雯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科学课程要向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重要。调查显示,有78%的学生表示喜欢科学课中涉及的讨论环节,但更看重的是讨论自由,畅所欲言;有30%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却有60%学生表示不感兴趣;有10%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表示不在乎。可见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教师课堂组织方式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本文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凤凰小学顾超校长的录像课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以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教师课堂组织方式为落脚点,探索提高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兴趣和学生有效参与率的方法。研究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策略。

一、灵活组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片段一:

师:食物吃进到肚子里面到底经过了哪些地方?请你们先小组讨论,再动笔把食物经过的地方写下来!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猜想。

生:口腔、胃、大肠、小肠。

师:有没有和他们组不一样的?

生1:食道。

生2:胆。

方案1,按江都三站原机组模式:两种工况变换为同频率倍极变速方案,其抽水工况1 600 kW 28 P 50 Hz 6 kV cosφ0.9(越前),发电工况 400 kW 56 P 25 Hz 6.3 kV cosφ0.8(滞后)。

生1:十二指肠。

师:那么到底哪个同学的猜想是对的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科技小品文《我的旅行》,请大家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文件夹一,看谁能够从科学小品中最快找出食物去过的地方和变化。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就包含了学生小组参与的讨论,学生小组间猜想讨论、个人独立自学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等四种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其中,小组讨论主要是生生互动;学生小组间猜想讨论则是由一个讨论小组为主导,与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提问交流,这两个方式由学生自行组织交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思想自由碰撞。接着由学生独立自学来解决提出的问题,由于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能够带着求知欲,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学习,既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又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的问题解决由教师引导,将学生的思路慢慢聚拢,集中解决,既有师生间的答疑解惑,又有学生间的思辨发言,充分尊重学生,学生们思维活跃,个个聚精会神,让课堂充满生机。这个环节中四种组织方式恰到灵活的应用,四个环节充极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以组内和组间讨论为主,学生独立自学来解决问题,避免了单一的师生互动这样参与度低的授课方式,不仅拉近师生、生生间距离,展现出课堂学生思维的灵动,而且还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引导设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片段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器官长得什么样子的吗?

生1:小肠它很长,小肠直起来的话,就有两层楼那么高。

生2:我知道胃的样子,胃的样子就是像那种葫芦,就是葫芦那种尖的地方变成圆的那种样子。

生2:我是从书里看到的。

师:哦,真棒。你知道它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吗?

生2:我猜这样子的话就能多装点食物。

师:真棒,我特别欣赏你说的“我猜是什么”,每个同学对消化器官是什么样子的,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接下来就请你自己猜一猜,完成实验学习纸。

在课堂上,老师利用“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这样的看似平淡的提问,引来的却是同学眼睛发亮、小脸通红的急着去给老师解释他的想法。老师这句“怎么会”“为什么”,其实创设的是学生思考的氛围,挖掘的是同学们证明自己的激情,发掘的是学生们对所研究的科学问题的看法和前概念。这样的提问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们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做出推测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正因为他们这种亟待证明自己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已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做到了主动参与课堂。这样的设疑不做作、不刻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调动起了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正因为这样的尊重和适宜的引导,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带着自己对科学的激情和兴趣,真正参与到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去。

三、学生主导,保证学生有效参与

片段三

师:那么到底情况是不是同学们猜想的这样子呢?接下来,我们有个学习任务,请大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器官,利用平板电脑文件夹二,来学习了解各个器官的特点及它的作用。

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重新分组,每一个研究的团队派一个代表来跟大家介绍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生:分小组介绍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这一课课标定位为:了解人体消化过程,既要了解人体消化的顺序,也要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结构。在前半段的教学中已经基本达成了第一个目标,而第二个目标内容和知识量很大,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这5个消化系统各有各的特点和功能,倘若让学生一一了解,那就只能如蜻蜓点水一般,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收获也并不多,这样的教学缺乏重点,也缺少对学生的锻炼和培养。所以在这一教学处理上,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研究内容,这样菜单式的选择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在自主研究过后,进行小组讨论。由于小组按研究内容分组,学生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同道中人,并且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老师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旨,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自己想要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之中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有思考、有想法,真正参与到了课堂研究中去。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重要的是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能有平等相处的和谐关系,能够共享解决问题的乐趣。本课正是从参与兴趣、参与度以及有效参与三个方面全面的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积极的交流与分享,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明显效果。

猜你喜欢

样子师生食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
麻辣师生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