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巴中电视台《阳光问政》的意义及不足

2016-03-01曾浩月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巴中市问政百姓

曾浩月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试析巴中电视台《阳光问政》的意义及不足

曾浩月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610068)

巴中市《阳光问政》节目作为四川本土的电视问政节目,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巴中市《阳光问政》节目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公共新闻的本土化实践及其意义。

《阳光问政》;意义;不足

巴中市《阳光问政》节目作为四川本土的电视问政节目,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公共新闻的本土化实践。

一、值得借鉴之处

作者简介:曾浩月(1991—),女,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

巴中市《阳光问政》节目并不是中国公共新闻的起始者,但是作为公共新闻,《阳光问政》节目仍然体现了公共新闻的特点、目的等。

(一)设置话题,提供解决平台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受众对传者的反馈已经非常及时与便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在巴中《阳光问政》节目中,广大受众可以通过拨打阳光热线电话、编辑手机短信、点击巴中网、登录阳光QQ和官方微博向嘉宾提问,参与问政节目所设置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通过节目既能快速有效地发现问题,又能及时有效地推进工作。《阳光问政》每期都会根据当前百姓关心的问题设置一个话题,派记者进行严格保密的暗访取证,再让分管的副市长带县(区)和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问政嘉宾,接受现场提问。例如,针对政府服务百姓的问题,节目设置了“办事难不难,请听百姓言”“问民生事,圆百姓梦”“走进通江:问政身边事,提升满意度”的话题。在每一期节目播出时,民众可以通过在线对嘉宾的回答进行评价,也可以向节目提出身边出现的问题或对节目进行评价。

(二)贴近群众、服务百姓

“大众传媒除了自身作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之外,同时对促进整个公共空间职能的发挥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1]中国电视问政节目始终植根于社情民意的现实土壤,话题主要集中于各类民生公益问题,主要聚焦的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一点上,电视问政与民生新闻有着诸多交叉重叠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较后者更为宏观、系统,是针对整个社会、针对民众展开的,并不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上升到系统层面,如城市环境治理、社会服务等。《阳光问政》设置的话题都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或为身边的空气、排污等环境问题,或为修路、教育等民生问题,或为干部服务的干群问题,更加体现了公共新闻对大众生活的关注。

(三)阳光反馈

《阳光问政》在直播结束后,对反映的问题不及时研究、不落实专人解决和在整改问题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的,皆追究其过错责任。每一期节目在正式播出之前,都会对上一期节目所讨论的话题中所涉及的问题的解决有一段反馈短片。民众可以通过这个反馈短片,了解相关部门是否对问题进行了解决以及解决的效果如何等。例如,在第五期节目正式播出前,节目针对前几期讨论的问题播出了七段阳光反馈短片。从七段反馈短片中,百姓可以看到政府针对租车不文明、农贸市场脏乱差、“森林长廊”建设资金未兑现问题、活水村堰塘蓄水能力变差、学校周边环境差、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缺岗等问题的解决措施及效果。

这些反馈短片并是一味宣扬相关部门将问题解决地多么好,而是对问题解决效果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例如,第五段反馈短片里,记者在跟踪调查时发现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城管执法人员监管缺位,记者将此事进行了如实报道,并提出“城管执法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错时监管”的建议。

二、存在的不足

巴中电视台《阳光问政》节目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设置了百姓关注的话题,提供了讨论和反映问题的平台,并积极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百姓做实事的作用。但该节目毕竟仍处于探索阶段,依然存在有不足之处。

(一)官员与民众没有实际性的交流

《阳光问政》话题主题是配合中央、省、市的阶段性中心工作,事先派记者进行严格保密的暗访取证,再让分管的副市长带县(区)和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问政嘉宾,现场接受主持人的质问及提出解决方案。

电视问政类节目大多数采用的是录播,从策划设计、摄录控制、主持引导到剪辑加工、频道播出,每个环节均在严密的控制过程中。虽然《阳光问政》节目采用了直播,但是媒体、政府、民众三方同时出现在一个舞台上,而节目要处理好这三方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现场直播的风险也加大了节目的难度。所以,节目在选题设计、暗访拍摄、嘉宾选择、主持导向等方面,同样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并且在直播时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延迟播出。

从表层看,《阳光问政》节目提供了一个政府、媒体和公众多方在场的对话空间,但对于更广大的电视观众而言,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因为现场的观众仅仅是通过举牌来表达对官员的回答及解决措施是否满意,实际上这种交流形同虚设。

(二)没有保护民众的隐私

节目短片中有时会涉及对民众进行采访询问,并制作进短片之中。但在制作短片时,并没有对受访民众进行一定的隐私化处理。

(三)举牌民众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

考评团是由热心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媒体人员和纪检代表组成。但笔者认为,考评团人员的组成并不合理。首先,热心市民的构成并没有公开化,这些热心市民是如何被选中进入考评团的?能否代表的广大民众的意见?笔者认为,既然作为公共新闻的《阳光问政》节目,就是要替广大民众发声,那么这些意见就应该由真正的民众进行表决。

从对巴中市《阳光问政》节目值得借鉴之处和存在的不足来看,作为公共新闻,在促进民众参与政务讨论、全社会参与、促进政务公开化和透明化有着积极意义。由此可见,公共新闻的本土化实践是值得被推广的。

[1]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译本)[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5.

G222.3

A

1674-8883(2016)12-0277-01

猜你喜欢

巴中市问政百姓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不让百姓撇嘴骂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百姓记着你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百姓看家“风”
基于网络问政平台的舆情引导策略——以丽水“问政直通车”为例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