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剪辑的艺术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电视新闻节奏

谢 亮

(长庆油田分公司 新闻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

刍议剪辑的艺术

谢亮

(长庆油田分公司 新闻中心,陕西 西安710018)

长庆油田经历了45年的发展壮大,油气当量已经达到“5000万吨”并将保持长期稳产,电视新闻作为企业宣传的载体也伴随着长庆油田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一篇好的电视新闻报道不仅能及时地贯彻企业精神和方针政策,反映企业生产状况、员工生活风貌,更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进广大员工的凝聚力,使新闻栏目更具感染力,达到企业宣传的窗口的作用。

剪辑;艺术;新闻

作为助力油田发展的一名新闻剪辑工作人员,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条件,如选材等不确定因素均受制约的条件下,制作出有质量的电视新闻,除了尽可能运用精彩、理想的素材,还需要剪辑人员从技术与艺术的角度对电视新闻的画面进行加工和提升,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艺术魅力。这就对制作者在审核过程中的剪辑技巧提出了要求。

笔者将从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出发,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理解,对艺术在当前电视新闻剪辑的运用进行浅析与探讨,以期待对广大同仁制作节目起到借鉴作用。

一、概述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它不局限于绘画或音乐等某个领域,而存在于人类智慧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剪辑也可以升华为一门艺术,它在保证观者视觉流畅的前提下,更关注着观众的心理连续性以及在情绪上的连贯性,因为受众的心理规范着“艺术”行为。

在电视新闻的剪辑过程中积极地探索艺术策略,除了能够将一种良好的视觉形象展示给观众,同时也可以将电视新闻剪辑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艺术”地修正和加工,规避前期因拍摄素材先天不完善而造成的缺憾,有益于适应受众的视觉心理。当然,如果剪辑人员跟摄像记者在事前能够有效地沟通,根据稿件内容规范拍摄手法,这样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常见电视新闻报道及其剪辑艺术的探讨

下面将根据本行业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三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来选取各自的侧重点进行讨论。

(一)会议式电视新闻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大多数会议式新闻都占据着头条或要闻的显要位置,相对其他新闻形式,它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因新闻宣传工作本身所赋予的政治及文化使命,后期制作人员在素材剪辑和选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画面,提升报道质量归结以下几点:

1.注重剪辑节奏,张弛有度。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主要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指所拍主体、事件、情节、人物情绪等发展的强度和速度。而外部节奏又称造型性节奏,主要是对镜头的长度、不同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组接方式等的运用,这里着重强调后者。

相对消息类新闻,会议式新闻内容严肃、气氛庄重,镜头运用宜长不宜短,景别宜大不宜小,节奏相对沉稳、舒缓,画面内容会略显单一、呆板。在剪辑过程中,大景别与中近景景组的适当穿插以及对每个镜头时间点的把握,有助于增加画面的剪辑节奏,给受众在相对静止的画面内容里,外在地增加一种运动的视觉心理,做到既有规律又有变化,以破“滞”之势提升画面的可看性。当然,凡事讲究分寸,过犹不及,否则会觉得画面太跳或唐突。

2.素材短缺,把握时长。因企业内部摄像人员的拍摄水平和专业素养存在差异,在会场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经验的欠缺、机位受限以及现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致使镜头质量以及素材量、景别相对较少,画面选用率不高,对后期剪辑工作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除了重复景组的运用外,适当延长选取镜头长度,也是一种不错的补救措施。

在自然常态下,只要不过于拉长时间长度,观众能看明白画面的内容,并且理解其中的含义,很少会纠结眼前镜头还有时间长短的问题。编辑要能准确安排每个镜头的停留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相对于一组近景景组排列,每个短镜头控制在3~4.5秒之间,过长的话观众会觉得编辑不懂对画面长度的控制。

(二)电视专题新闻

电视专题新闻大都围绕一个宣传的主题或阶段性成果,分期从不同角度以栏目的形式进行高度概括总结,其表现手法相当于一部电视小专题片,看似发挥性强,但实际做起来相当有难度。

笔者认为一部好的专题新闻片主要在于剪辑人员要根据稿件内容和播音员的播报节奏,浏览、归类、筛选大量的镜头素材,达到画面的剪辑与声音所传达内容完美契合。而其难点则在于声画亦不可过于统一,魂既要附于形之上,又要升华于形展现其自身的魅力,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这对剪辑者来说也是一计考验。

那么,艺术的表现手法在这里的发挥余地很大,素材和剪辑手法的自我选定赋予了剪辑者很大的创作空间。中国画与中国书法自古遵循着“计白当黑”的道理,所衬托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气韵的贯通,将之运用在电视专题新闻片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对镜头的选取和剪辑节奏的把握。

除却片头片尾尽可能多地采用恢宏大气的场面外,在报道各单位的生产状况时,均可根据内容剪辑一组画面干净、构图完整、视觉流畅的人物生产中近景的短镜头,制造出相对紧张、红火的生产场面,在某个段落结束时,可适当运用一些舒缓的油田大景别空镜头。虽然镜头空洞,但与前面人物生产画面相结合,观众可以在节奏相对紧张的氛围中缓口气,不会显得画面急促,让人憋气,也能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油田经过不懈努力发展而取得的成果,这种剪辑手法在专题片中,就算该处没有配音或配乐也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并形成了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变化,从视觉审美和受众心理两方面均达到了气韵贯通的艺术效果。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

其报道形式根据内容而定,大部分都是报道油田各单位的生产运行情况,属于再现性剪辑。因新闻素材由各基层单位宣传人员提供,所以镜头画面质量普遍不高,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剪辑过程中,除了掌握好剪辑节奏外,编辑根据稿件内容应遵循以下几点剪辑规律:

1.“静”接“静”,“动”接“动”。该类新闻在剪辑过程中要注意镜头之间的组接原则,即“静”接“静”,“动”接“动”。遵循该原则不仅可以避免造成跳轴或视觉错位现象的产生,还可以保持视觉的和谐流畅感,避免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动”“静”是指摄像机或画面主体处于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静”接“静”中,要求两个画面镜头是静止的,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内容来决定。组接固定镜头时,若一个镜头是静止的,另一个镜头是运动的,可选取主体动作的停顿处进行切换处理,也可以在运动主体处于不醒目位置或被遮挡位置时进行切换处理。

在“动”接“动”中,把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镜头组接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多留大景别的动作、少留小景别的动作,组接镜头要考虑运动主体方向性和动感一致性因素。若两个镜头均为运动镜头时,且满足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可通过剔除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起幅进行组接。

2.巧妙运用同期声。除了人物通讯、专访性栏目外,大多数新闻画面是没有同期声的,而在报道各基层单位组织的娱乐性活动时适当地加入同期声,让观者既有现场感,又能使画面活跃,使报道真实生动。

总之,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决定了新闻的质量,每一个合格的剪辑人员都应把握好当下时代脉搏、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勇于钻研,掌握后期各种剪辑技巧。并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综合能力,使制作出的新闻传播有益信息,达到企业宣传窗口的作用。

作者简介:谢亮(1980—),女,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长庆油田分公司新闻中心编辑。

G222.1

A

1674-8883(2016)12-0267-01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电视新闻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YOUNG·节奏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