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求解新闻:报纸内容生产的重要选择

2016-03-01张振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报纸转型

张振宇

(湘潭日报社,湖南 湘潭 411100)

问题求解新闻:报纸内容生产的重要选择

张振宇

(湘潭日报社,湖南 湘潭411100)

问题求解新闻是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需要求解之道。问题求解新闻不仅可推动社会进步,而且也是报纸转型的重要选择。报纸从业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问题意识;到基层发现问题和求解问题;客观理性呈现问题。力促问题完美解决。

问题求解新闻;问题意识;基层求解;理性呈现

当前,问题求解新闻越来越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关注。一些媒体积极参与这种新闻的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转型期内容生产的一种重要选择。

一、问题求解新闻和我国新闻的历来主张

(一)问题求解新闻与国外的解困新闻

学者童兵等提出,媒体应成为问题求解者。他指出,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媒体的角色也应当转型,最重要的转型是角色的转型。“具体来说就是从信息提供者向问题求解者角色的转型。”他同时指出:“对问题的求解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传达问题到启发思考,引发讨论再到集纳众议,形成合意的符合媒体新闻传播特性与规律的过程。”[1]因此笔者将问题求解过程生产的新闻称之为问题求解新闻。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伯恩斯坦提出了类似于问题求解新闻的概念——解困新闻学。他指出:“解困新闻学是致力于解决问题而并非只是发现问题的新闻报道。它倾向于报道那些对社会问题做出了成功或失败回应的社会事件。”[2]

(二)问题求解历来是我国的新闻主张

1942年2月,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出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他指出:“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他认为一篇文章“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3]毛泽东的这段讲话,对新闻报道也完全适用,他认为问题求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谈到宣传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创新时强调:“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4]重视问题求解新闻的生产,实际上是媒体一种探索和破解社会问题的创新,是对习近平讲话的认真落实。

(三)问题求解新闻的主要类型

根据记者介入问题的程度,问题求解新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现实中已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解决的报道。记者只是如实记录该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的办法以及解决的效果和可复制性。这一类笔者称之为记者客观记录型。国外的解困型新闻大体属于此类。我国2016年5月记者对魏则西事件的报道就属于此类问题求解新闻。该事件网上最早曝光,社会关注,传统媒体纷纷跟进,全程记录。魏则西身患一种罕见病,听信百度广告误导,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治疗,该院不当治疗使其花费20多万元还不治身亡。国家网信办、国家卫计委和国家工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后责成百度整改,在全国开展搜索服务专项治理;责成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对涉事医务人员依法依规处理,并进行整顿。

第二类则是记者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成因,公众参与讨论解决办法,最后促使政府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笔者将此类称之为记者力促型。孙志刚事件的报道便是此类的典型。2003年《南方都市报》最早发现孙志刚事件并最先在该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关注。孙志刚是在广州打工的湖北大学生,因没有暂时居住证而被“收容”并被收容所工作人员殴打致死。该报围绕问题发生原因、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解决此类问题的制度性变革等进行了连续报道,并引发社会讨论,最后促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使23名涉案人员受到法律惩处,为孙志刚伸张正义;促使国务院撤销了实施多年的“收容遣送办法”,代之以对流浪人员的救助办法。

二、问题求解新闻生长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转型中的大量社会问题需要探索求解之道

我国正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社会问题丛生。有国外学者将社会问题从微观到宏观分为四类:个人社会问题、生活质量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机制问题。[5]这可以作为观察我国社会问题的参考。我国目前的个人社会问题主要是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如当前突出的电信诈骗;生活质量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住房困难等;社会平等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政治权利不平等等;社会机制问题主要是就业困难、教育不公平、医疗改革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媒体关注,去探寻解决办法。

(二)报纸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问题求解新闻是报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报纸要认真分析当前受众需求的变化。受众已不满足于媒体简单地提供信息,特别是在当前海量信息过载的形势下,受众需要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提供能帮助他们解决社会问题的信息。中国有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即有问题,找媒体。长期以来,报纸等传统媒体秉承党的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的新闻思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拥有的宝贵的公信力。但有段时期报纸却回避社会问题,导致自身的公信力下降。今天,我们要认识到,群众对报纸的信赖和期待,让报纸更有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份社会责任。问题求解新闻,既回应了群众的需要,也使报纸摆脱困境,提升了公信力。

三、问题求解新闻的实现路径

(一)记者要增强问题意识

记者承担着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社会责任,而立志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解放后曾任我国新闻界领导人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并“为了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避艰险地工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让国人了解工农红军的革命斗争,以及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行程4000多里,足迹遍及我国西北地区,首次向国人连续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英勇斗争。他的这些游记后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轰动社会,影响深远。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刘云山强调,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在谈到问题意识时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记者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对问题的敏感。新闻敏感首要的是对问题的敏感。“问题敏感就是媒体从业者凭借对社会运行和国家发展各领域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洞察,敏锐感知和发现各种未曾引起政府或公众普遍认识、关注或虽有认识、关注但尚不深刻、尚未引发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的能力。”[1]

(二)坚持“走转改”,在基层发现问题和求解问题

问题求解新闻的采写,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6]解决了这个问题,问题求解新闻才会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才会有正确的追求目标。

新闻媒体加强问题求解新闻的报道,需要“走转改”常态化。首先,走基层,深入社区、农村,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同时,记者要转变作用,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6]记者要在深入基层中同群众交朋友,促膝谈心,展开讨论吸纳民意民智,求解问题。

(三)客观理性呈现问题求解新闻

对两类问题求解新闻要分别对待。如果是记者客观记录型,媒体报道社会民众中解困者对某一问题的解困方案和解困过程,要作如下考量:一是这一社会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二是这一社会问题纯粹是私人事务还是关涉公共事务;三是解困的方案已被实践证明可行而且可复制;四是如实报道该解困方案的长处与短处,尽量用数据和案例说话;五是反映群众对解困方案的评议。

如果是记者力促型问题求解新闻,记者对某一社会问题的剖析,对社会质疑的回应,并促成政府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则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记者重在对问题的理性分析,而不是对问题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要通过评论或新媒体讨论,吸纳群众参与,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其三,要从制度层面来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问题求解新闻是对转型社会的适应,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本身转型发展的需要。让我们的报纸少一些同质化的新闻,少一些“鸡零狗碎”的无用信息,多一些问题求解新闻。

[1] 童兵,樊亚平.从信息提供者到问题求解者——转型时代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型[J].新闻记者,2014(11):3-8.

[2] 大卫·伯恩斯坦(美).新闻人的未来变革——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J].社会创业家,2014(01/02):12.

[3]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80.

[4]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 文森特·特帕罗(美).当代社会问题[M] .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0.

[6] 坚持正确方向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N].新华社,2016-02-20.

G210

A

1674-8883(2016)12-0218-02

猜你喜欢

报纸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报纸
安凯转型生意经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卖报纸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