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2016-03-01张冉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环境保护公众

张冉冉

(《绿色中国》杂志社,北京 100801)

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张冉冉

(《绿色中国》杂志社,北京100801)

目前,我们的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之大、延伸之广、危害之大,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不尽快解决和减少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并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很快被我们毁掉。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环境保护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首要承担起来的一份严峻而神圣的责任。

新闻媒体;环境保护;责任

一、当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水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为4000种~5000种,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二、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新闻简单来讲,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媒体是报道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媒体由于在社会的特殊作用,意味着其自身要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要与公众的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紧密联系在一起。新闻媒体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可以有力地促进公众权利的行使,监督损害公众利益的事件,促进整个社会在健康、有序、道德、法制的道路上发展。新闻媒体不仅是报道新闻事实者,更是大众利益的守望者。

(一)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导向责任

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不仅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更要通过运用各种方式传播环境保护的观念,以影响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行为。新闻媒体要旗帜鲜明地向公众提倡环保、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做好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公众了解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满足广大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

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引导,可以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力,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自觉介入和主观能动性。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权益的充分表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新闻媒体来实现。目前,公众对环境保护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拿出精力参与保护的情况还不常见。参与的途径缺乏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再加上共同利益诉求比较松散,不能很好地传递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诉求。因此新闻媒体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引导公众、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公众提供介入的平台,促使公众参与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环境问题中来。

另外,新闻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特有的作用,对环境治理好的情况大力报道和宣传,对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成绩的进行表彰。注重环境保护的地区应该给予重点报道和宣传,力争形成一种社会风尚。例如,现在有很多地区开始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减少用煤大力治理大江大湖,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对能耗大、污染重、效率低的产业进行限制和调整。新闻媒体要多多关注这些事迹,并大力弘扬。新闻媒体对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的报道和宣传,会有力地促进政府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另外,不能忽视对农村环境的关注和引导,目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生活污染治理基础薄弱、工矿污染严重、农村生态退化普遍方面。新闻媒体对农村环境关注很少,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例如,很多地方随意砍伐森林、开山炸石,矿山企业排放化学污水等现象使农村环境急剧恶化。由于基础官员和农民群众对环境认识较低,缺乏保护自身利益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加上相关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加以真正有效地治理,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所以,新闻媒体要提高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发现问题及时揭露报道。另外,也要通过报道正面事迹,引导农村相关政府抛弃原来以破坏环境发展经济的行为。例如,大力报道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等环保型农业发展的建设题材,全方位引导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新闻媒体自身的力量引导公众,推动社会把今后发展的方向转移到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正确道路上来。对此,新闻媒体要为环保事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氛围。

(二)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监督责任

新闻媒体可以完善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如今出现一种现象,一些企业、单位不怕违规违法,也不怕执法部门罚款,就怕新闻媒体将其污染环或破坏环境的事实公布于众,这就是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新闻媒体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应该加大对环境信息公开报道的力度,及时对环境情况进行评价,把对环境破坏的行为置身于社会舆论之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新闻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国家最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新闻媒体大力报道和监督下,揭露和批评那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和那些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事的企业或政府。最后督促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督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新闻媒体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面广。新闻媒体的威慑力是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他可以形成政府、企业、公众的多方纽带,使管理与监督有效结合,形成完善的、动态的环境保护监督体系。新闻媒体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真实、广泛、全方位的报道,必将使公众监督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日益发挥出规范公权、监督政府的作用。

(三)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教育责任

环境保护不单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责任,公众是环境保护力量的源泉。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采取保护措施。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教育导向作用就日益凸显出来。环境新闻的报道可以启发公众参与意识,可以弘扬生态文明,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

新闻媒体可以开辟多种宣传教育模式,如开办环境保护专栏或专刊,以及介绍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等,帮助公众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责任和义务。新闻媒体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面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引导社会走向尊重自然、改善环境、节能减排的和谐生态社会。

三、结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严峻的生存问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威胁到每个人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作为新闻媒体可以在环境保护上发挥其独有的方向引导、舆论监督、环保教育等广泛而显著的作用。新闻媒体必须形成权威的公信力,才会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强大制衡力量。作为新闻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敢于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发出真知灼见且鲜明的、独立的声音,肩负起保护美好家园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 刘涛.环境传播的九大研究领域(1938-2007):话语、权力与政治的解读视角[J].新闻大学,2009(04):97-99.

[2] 贾广惠.论大众传媒与环保NGO对公共性的构建[J].新闻界,2009(04):79-81.

G206.2

A

1674-8883(2016)12-0235-02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环境保护公众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