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于文化传播力的提升

2016-03-01龙方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时代传统文化

龙方明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0)

新媒体对于文化传播力的提升

龙方明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 武汉430070)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传播形式。其本身作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将会对文化产生作用,促进文化传播的提升和发展。本文基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来论述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提升作用。

新媒体;文化传播力;传统;提升

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物,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传播形式,其本身作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将会对文化本身产生作用,促进文化传播的提升和发展。本文基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来论述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提升作用。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概念

21世纪,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与绝大多数生产领域进行了高度融合。文化媒体领域则是首当其冲的,新媒体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谓新媒体,“新”是相对的。相对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体,“新”媒体是虚拟的,与此同时,新媒体还促进了传统四大媒体的高度融合,其媒体涵盖了纸质媒体、电视广播媒体的所有方向和领域,呈现媒体文化高度集中、融合的发展态势。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其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传播具有高度的实时性,传播速率快。传统的纸质媒体对信息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报纸通常是当天的新闻第二天出版,才能够被民众接收。而新媒体却有第一时间传播的高效性,甚至还能够通过相关的计算机设备、移动设备实现现场直播。

2.新媒体的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单向性特点,而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双向性特点。通过网页版的评论区、实时弹幕等,发布信息者与读者能够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

3.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移动设备不断普及的现代社会,人们获得文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化,新媒体平台所涵盖的文化信息也不再受到地域的局限,变得更加全面。

二、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的丰富与快捷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密切相关。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本土,促使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了更多的融合和交流,继而形成了文化在我国的多元化发展。在新技术环境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文化传播力。

(一)构建新时代的文化观

文化的形成更多是来源于社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新时代的文化观得以形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已经悄然形成,其主要体现出了三个特点:

1.草根文化。传统的文化观更趋向于精英文化,而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冲击下,一些网络平台为平民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降低了文学的准入门槛,继而形成了草根文化。通过各种新媒体,如网络小说平台、网络直播平台,许多业余爱好者仅仅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网络空间发表文章,进行直播。而他们所发表的内容,大多数是紧密地与当前社会基层的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往往也会产生很强的社会认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2.文化的多元性。传统的文化观对于一个新文化的纳入往往是极具考究的,从理论到实践,均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才能够让这种文化融入其中,并得到推广。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由于参与到媒体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媒体制作人,更多的平民加入其中,所以文化所代表的层级更加丰富,其内容也更加多元。但是市场对于这种多元性并不排挤,反而欣然接受。纵观现在各种网络平台,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网络视听,其种类之多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足以体现新媒体时代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性。

3.文化的微小性。传统的文化是自成体系的,每一个文化往往都包含着自身的文化底蕴、文化发展,并不是单薄存在的。但在现代社会,人们用来了解文化的时间具有十分普遍的碎片性特点,这也导致了现代文化朝着微小性、碎片性的方向发展。微电影、微小说、微故事等文化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二)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时代文化精神

中国是一个历史积淀丰厚,并且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坚固信念,它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传统的中国文化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原封不动地保存和延续。实际上,传统文化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纵横发展,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形成新的生命力,才能让当代社会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传统文化并不只是存活在人们的理念中,而应该与实际生活接轨。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势必会产生新的融合,构建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有效利用新媒体推进传统文化传播,需要形成新媒介观,全方位认识新媒体平台,深入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传统文化传承规律。从木兰从军题材的网络化衍生到《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从《花样年华》带动中国传统经典服饰文化的风靡到大观园旅游文化在网络流行,从而达到对《红楼梦》的传承与衍生……传统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衍生品,既是对精华的传承,更是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和连续性,而传统文化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也寻求到了发展的新途。

三、结语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固然会对文化传播形成不可小觑的推动力,但我们也不能够忽略新媒体对传统文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实际上,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优点,合理地规避和消除其消极作用,继而有效提升文化传播力。

[1] 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播,2012(1):46-48.

[2] 许志晖,曲彬赫.媒体融合——试论当下媒体的划时代变迁[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 2009:150-156.

G206

A

1674-8883(2016)12-0221-01

猜你喜欢

时代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