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舆论文明 优化网络环境

2016-03-01李宜轩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环境

李宜轩

(广州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对话舆论文明 优化网络环境

李宜轩

(广州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510000)

网络是一个意识形态较量的角逐场,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社会舆情,一旦缺乏有效的引导与规范,就容易被各种错误的、有害的信息利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今,网络是塑造年轻一代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政府在支持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网络传播信息的有效监管,保证网络环境的稳定与和谐。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网络舆论的文明,使网络成为真正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

舆论文明;网络环境;网络舆情;管理

互联网是当今一个交互性极强的媒体,既有传统媒体的信息,也有大量新媒体的信息,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更新,在反映社会动态信息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各个层面的不同观点和立场。相对于传统媒体,以微信、微博、博客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快速性两大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人们开始由以前被动地接收信息传播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当今的网络舆情中,人们能够直接通过网络来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观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纵观近年来的热点事件,网络起到了推动和放大的作用。众所周知,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平台而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在短短几年内给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促生了很多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暴力、恶意炒作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放大对一些社会事件的看法,利用民众的正义感制造诽谤政府或者他人的不实谣言,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带给社会和人们的负面影响,随着新媒体的迅速传播,变得不容忽视。

一、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强烈反应,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各类媒介上频频发声。网络成了各个阶层思想碰撞、情感宣泄的舆论主场。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网络舆论环境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了解这些突出问题,有利于做好舆情监测,优化网络环境。以下为目前网络舆情集中表现出来的几个问题:

(一)虚假信息泛滥,爆炸式的信息传播影响社会稳定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报纸的信息传播门槛以及时间限制,使得信息量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美国学者H.H弗莱德里克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以5年为一个周期来计算的话,70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是今天人们信息量的100万倍。然而,随着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与过快传播,一些信息发布者不惜捏造虚假信息,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破坏网络环境的正常秩序,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例如,2011年3月全国人民抢购食盐就是由于有人在网络上发布“谣言”,说是日本东海岸地震的影响,引发海啸,核电站机组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泄露,这个信息一经发出给周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中国的一些城市上演了抢盐的风波,不少地区超市商场的食盐都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一些不法商贩非法抬价。直到执法部门查到制造这个谣言的源头,对发布信息的人进行行政拘留,这场抢盐闹剧才渐渐平息。这些虚假信息传播者,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与快速,无视国家相关法规,在网络中传播大量虚假、不实的信息,将不合常理的谣言传播出去从而造成影响力,从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误导人们的思维判断力,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和不安。

(二)网络暴力盛行,公民隐私权和名誉权难以维护

网络作为一种言论自由的新媒介,人们可以在其中就某件事、某个人畅所欲言,这就很容易形成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往往带有一定的侮辱性、伤害性与煽动性,它可以是一则言论,也可以是图片或者视频,其在传播过程中打破了道德的底线,可以对当事人造成声誉的损害。网络暴力和现实中的暴力不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一些带有暴力攻击性的文字、视频或者图片,都具有尖酸刻薄、凶暴等特点,明显超过了事件应有的正常的言论范围。除了对当事人有极强的人身攻击外,还会将这种伤害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人肉搜索等手段,将当事人的隐私在网络上公开,这些做法都会对当事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电影《搜索》,电影故事讲述的一个公交车上因“让座”而引发的网络暴力。女主角由于被查出癌症晚期很受打击,没有给身边老人让座,有人将这个画面拍下来上传到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网民对女主角的声讨,女主角被这些网络暴力提前推进了死亡的境地。多数时候,网民自认为自己站到了正义的一面,习惯以道德的力量去评判他人,但其实在这个网络评判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能清醒地分辨事件的真相,于是在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

(三)抄袭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普遍现象,网络公信力大幅度降低

版权是法律赋予作者的一种对自己创作作品的表达、复制、传播的一种权利,在互联网中只要是首次公开传播表达的,都受到版权的保护。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流通量大,缺乏有力的审核标准,使得网络环境中的版权利益很难得到维护。人们只需复制一下,就可以抄袭他人的作品或者言论,任意转播作者的作品。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大量可以免费使用的资料,这就相应地营造了有利于抄袭者滋生的网络环境,使侵权现象成为人们默许的一种行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达到5.64亿。面对这样庞大的网民数量,政府在规范和引导网络舆情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缺乏对网络等媒介的审核和监督制度。网络中因为虚假信息增多,抄袭现场增多,而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二、营造舆论文明,优化网络环境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李宜轩(1985—),女,广东广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何通过多渠道的网络舆情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帮助。

通过上述问题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带给我们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引发了言论不当、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风险。探索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从源头遏制不良的网络信息,健全网络信息审核平台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许多网民以匿名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不良、有害的信息。如果对网络信息的无序传播不加以制止,必将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从源头上加强不良信息的把控,促进网络信息的有序健康发展,使之真正为人们服务。要充分发挥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信息审核这一关,要严厉打击和查处不良信息,通过约束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自律意识,规范网络环境,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肆意蔓延,将不良信息扼杀在源头。此外,受众还可以自发建立民间性质的信息审核平台,通过个人信息反馈等一些简单易行的手段,依靠大众的公众利益来制约虚假、不良信息的传播。

(二)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规范网络秩序

新媒体快速发展,相应的法律规范也应该制定出来,但目前互联网的管理是相对滞后的。据了解,关于规范互联网方面的管理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少,还存在许多尚待完善的法律条文。政府应该加快依法治网的步伐,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推进互联网立法的建设,有力地保护网民的利益,使人们在享受网络虚拟世界的便捷与先进的同时,能够追求自身合法化的利益,形成一个规范的网络环境。最重要的是,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需要建设并推进网络舆情监测站,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中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推动管理的整体性。内容发布者、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等诸多环节,构成了新媒体产业链式的传播过程,为了保障内容的安全性,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在网络环境中,应以政府为重要依托,探索与监理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积极有效地构建出一个能够切断不良内容源头、渠道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对网络发布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管,规范应用对通讯软件的检测流程,合理地制约未成年人的浏览信息范围。此外,要制定一个全面、准确、及时的互联网舆情报告制度,能够将民众在网上反映出来的意见第一时间传达给政府;网络管理机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意见,从而使决策者可以尽快提出解决措施,保障网络环境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三)实行网络实名制,约束网民言论行为

网民在面对负面消息时,容易将虚假信息信以为真,从而导致情绪过激,这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存在大量谣言的重要原因。虚拟的身份使网民可以畅所欲言,导致部分网民认为自己可以摆脱法律的规范而大肆造谣散布非法信息。因此,在网络普及的当下,应该注重培养网民的思考与辨别能力,使网民具备对事件的基本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真实客观的负面信息报道,以避免将谣言信以为真而情绪激化。此外,涉及一些重要领域时,应以实名制的方式发表言论,这样可以有效地规范网民的行为。

三、结语

当网络舆情出现不和谐的时候,政府要立足实际,依靠完善的法规和模式进行管理,灵活应对,以动态的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一些突发性事件。互联网时代,网络思维是互动的,是一种如同网状的思维,一旦网络失去了公信力,这个洞就很难弥补。可以说,找到影响网络环境的根本问题所在,是制定规范网络环境有效对策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解决目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媒体、公民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健康的网络环境,打造文明的网络舆情,构建和谐社会。网络的诚信与和谐要靠政府、社会、民众一起努力。

G206.3

A

1674-8883(2016)12-0208-02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