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影视配音队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影视发展

马 天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中国影视配音队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马天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电影、电视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说到经典的荧幕形象,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列举出一大堆角色来,如《无间道》中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和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功夫》中周星驰饰演的阿星和元秋饰演的包租婆,以及《新白娘子传奇》中叶童饰演的许仙。甚至在动画片领域,《柯南》中的工藤新一、《美少女战士》中的水冰月、《哆啦A梦》中的小叮当和《蜡笔小新》中的小新等角色,也都是80后和90后童年记忆中最熟悉不过的荧幕形象。本文将浅谈一下中国配音演员的发展。

配音;幕后演员;演员发展

一、只闻其名的配音演员

一般来说,凡是经典的影视作品,大多都有较为经典的台词,以作为塑造经典角色的手段。以上提到的这些影视作品和影视形象都很符合这一条件。“对不起,我是警察。”“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这类经典的台词一旦发声,想必观众们都会很熟悉地将它们对号入座到相应的影片和角色当中去。然而,大部分观众往往只注意到屏幕上那些表演的演员和明星,而忽视了背后的制作过程与幕后工作人员。这些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影视剧台词究竟是由谁发声的呢?

许多对电影电视制作有了解的观众都知道,这种工作是由配音演员完成的。不过,我们如此熟悉刘德华和周星驰,如此熟悉水冰月和小叮当,那么像叶清、张艺、姜瑰瑾、刘小芸、蒋笃慧、王晓燕这些名字,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其实,他们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影视角色的配音演员。这些为中国影视作品的大量角色配音的配音演员们,伴随着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而辛勤工作,为无数观众带来了数不清的欢声笑语。但为什么在中国影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却没有一个配音演员可以像文艺偶像那样获得同样的巨星地位,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作者简介:马天,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2015级表导创作方向研究生。

二、初期发展

电影发明初期,是以默片的形式呈现在银幕上的。配音演员这个工种并不是随着电影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有很强的滞后性。甚至在有声电影刚出现时,声音是不能被大家所接受的。中国配音艺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经历过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青涩与十年“文革”的浩劫之后,中国的文艺领域开始复苏。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作品匮乏,影视行业还未发展到像今天这样繁荣的局面。为了满足广大百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政府便引进了大量的外国影片,其中,所占比重较多的当属苏联影片和东欧国家的影片。但是,影片引进之后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观众虽能看得懂画面中的内容,却听不懂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最早进行译制配音工作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部便承担了大量外国影片的译制配音工作。当时与其并驾齐驱的,还有上海电影译制片厂。

三、中期成长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这两大译制片厂完成了许许多多经典影片的译制配音工作,如《复活》《阴谋与爱情》《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远山的呼唤》《追捕》《简·爱》《加里森敢死队》《佐罗》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诸如向隽珠、邱岳峰、肖南、陈汝斌、毕克、刘广宁、乔榛、童自荣、丁建华等一批配音艺术家的辉煌时代。时至今日,这一批老配音艺术家们仍有一部分坚守在配音工作的第一线,孜孜不倦地为中国影视事业增砖添瓦,是使中国配音艺术活着的传奇。

值得高兴的是,在大量的外国影片于中国电影市场大红大紫的同时,中国本土的影视行业也在毫不懈怠地奋勇发展,许许多多的“中国制作”影视剧一部接一部诞生,数不清的优秀影视人才一批又一批涌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使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影视行业的这些济济人才当中,年轻一代的配音演员们也将这门独特的艺术传承发扬开来。

四、现今状况

影视业发展到今天,制片演员已经成为影视生产线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种。许多艺术、电影院校也都开设了影视配音学这门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投身到影视剧的制作中来。目前,专业的影视剧制作中,大部分导演和剧组都会选择后期配音这个方法来录制声音。因为与传统的同期录音相比较,后期录音省时、省力、省钱。如果一部影视作品要采取同期录音,那在拍摄的过程中,就需要非常安静的表演环境,对演员台词功底的要求也极高,需要演员通过身形准确地把握、塑造角色。同时,对设备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而如果是后期配音,那拍摄现场只需要注重演员的表演和摄像机的使用就可以了,一切声音都由后期制作来完成。因为配音演员大部分是受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的,与演员相比,他们对于台词把握比演员要更加专业。所以,大部分导演在制作影片时会选择配音演员来完成台词的“表演”。

五、结语

随着中国影视制作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市场对于专业配音演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的需求、行业的重视等客观因素,促使配音学这门课程逐渐被中国的艺术院校重视,并在影视、戏剧学院开设相关的课程加以学习研究。配音演员也逐渐由幕后走向台前,被观众所熟悉。

[1] 高凌云.地位·价值·素质——谈配音艺术的发展[J].上海艺术家,1996(02):87-89.

[2] 谢伦浩,柯叶青.广播影视配音队伍生存现状审视[J].艺海,2015(07):74-75.

[3] 程宣霖.中国电影配音视野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对策[J].电影文学,2011(05):103-106.

J912

A

1674-8883(2016)12-0203-01

猜你喜欢

影视发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