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台教育频道路在何方

2016-03-01李少强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山频道定位

李少强

(中山广播电视台 教育频道,广东 中山 528400)

城市台教育频道路在何方

李少强

(中山广播电视台 教育频道,广东 中山528400)

城市台教育频道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定位,即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和角色,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宣传机构,还是按电视传播规律,走频道专业化?其次,要摆正公益与逐利的矛盾。教育频道如何在赢得公信力、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又获得广告支持而不被受众诟病?第三,要协调好做节目和搞活动这对关系。新媒体时代,搞活动是教育频道提高人气和收视率的有效手段。

教育频道;定位;公益;影响力

一、历史:一路坎坷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成立,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教育电视事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现在,新疆、宁夏、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地,都建立了省级教育电视台;郑州、太原、昆明、武汉等地,有省会级教育电视台;加上宁波、苏州、无锡、大连等100多家地市台及1000余家县级教育电视台,我国教育电视台蓬勃发展,日新月异。[1]

“花无百日红。”进入2000年后,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体制的改革,电视事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处于相对弱势的教育电视更是首当其冲。在电视台合并、频道专业化的浪潮中,除了极少数独立运作的教育电视台外,大部分都变成了省市台的教育(科教)频道。不少城市台借鉴央视、省台做法,将少儿、科技、卫生、体育等栏目,合并成大杂烩般的教育频道。“新闻+电视剧+电影+几个自办栏目+几档引进节目”,是多数教育频道采用的节目模式。[2]正如辽宁教育电视台李天伟在《教育电视频道专业化攻略》中指出的那样,除央视之外,频道定位模糊、频道意识淡漠,是绝大多数省市教育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最大问题。

与国家、省级教育电视台相比,中山这样的城市台教育频道,经营理念与前两者有明显差异。第一,资讯类节目在竞争中不占优势。重要的教育新闻已经在主频道播出,教育频道做不到更细致的分析报道,“炒冷饭”肯定没有多少人关心。第二,像《百家讲坛》《东学西渐》《岭南大讲堂》等人文高品质节目,城市台没有人才优势,无法实现,更遑论模仿和超越。第三,《教育热点面对面》《12号会客室》等访谈类节目,理想观众是校园师生,但校园师生看电视的时间其实很少,想获得高收视就是自欺欺人。

教育频道不具备政府喉舌台(综合台)的功能,播出节目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收视率方面往往先天不足,但不能因此跟在综合台后面硬性模仿。教育频道应体现独特的频道风格和高雅品位,这一点恰好是教育频道正确定位后所能带来的。同时,必须考虑媒体处在大众化娱乐时代,在电视受众娱乐、求知、互动参与的需求大背景下,教育电视节目必须打破死板,积极创新,使受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3]

二、现状:定位摇摆

现代社会中,定位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电视节目定位是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锁定目标受众,为其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一般包括内容特色定位、形式风格定位、传播受众定位等。

在受众细分、新媒体冲击的时代,面临其他频道的竞争,城市台教育频道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是定位模糊,总是处在摇摆之中。

(一)生存VS公益

在收视率和广告创收的双重压力下,教育频道面临“公益”还是“生存”的艰难选择。中山台、江门台教育频道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广告。2015年,由于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和重罚措施,医疗广告大幅度萎缩。而教育主管部门、公办学校能给予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在目前形势下更是进一步萎缩。虽然民办学校、教育机构能提供资助,但这块烫手“山芋”会给媒体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冲击到频道的公信力。

这几年,中山台教育频道加大与当地科协的联系,承办了每年一度的“科普剧大赛”“科技发明巡展”等活动,节目内容得到开拓,也改变了教育资讯匮乏的窘境。科普剧、科技发明参与师生广,形式花样多,内容吸引人,大大增加了频道节目的可看性。

(二)节目VS活动

电视台以节目立身还是靠活动支撑,这个命题不同实力的媒体答案不同。中央台、省级台,靠的是品牌栏目,以栏目拉动收视率,进而稳住自己的受众群体;城市台教育频道办栏目,一是人手紧张,难出精品,二是资源有限,后劲不足,往往吃力不讨好。

我们有一个观点,在媒体竞争中,要关注频道的影响力。影响力的提升,可以靠品牌栏目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可以靠一年几次的大型活动,特别是教育频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普遍重视少儿才艺的培养,他们参与这类比赛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珠三角,打着少儿名目的“少儿春晚”“少儿好声音”“少儿舞蹈大赛”“少儿英语竞赛”等活动,足以吸引到海量的参与者。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背后有家庭、学校、老师甚至地方部门的支持,这是难以估算的收视群体。新媒体时代,大型活动是地方台教育频道提升影响力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快的“吸粉”途径。

(三)新媒体,朋友还是利剑

新媒体对电视的冲击,首先是把“观众”扩充为“受众”。通过多屏共享,电视传播有了新的平台和出口。然而,担心新媒体分流观众,担心新媒体分享广告,使部分电视人对新媒体敬而远之,视其为电视界的洪水猛兽。

三、发展:专业与创新

在珠三角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山台教育频道能排进前30名实属不易。经过近六年的辛勤耕耘,我们和中山市所有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对电视受众的精确分析,让我们找准了市场定位;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更给频道开创了新的受众群体。虽然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是频道的发展让我们信心满满。

(一)坚持公益,做“诗意”新闻

作者简介:李少强(1970—),男,河南灵宝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记者(中级),中山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制片人,研究方向:电视新闻。

公益传播是教育频道不能推卸的责任,教育节目也必须提升品质,扩大影响。为此,频道联合中山各级校园电视台,开办了资讯栏目《教育视窗》,提出“做有诗意的新闻”。栏目强化艺术性,不再注重新闻条数,而是侧重新闻策划。先后推出了“名师名校长”“中山最美教师”“上学第一天”“新教师第一课”等主题新闻,展现教师风采,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示师生的美好心灵。这些教育新闻时效性不强,但可看性很强。记者通过现场音、同期声、场景再现等技巧,让观众看到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老师,摆脱了千人一面的刻板印象。

(二)适度娱乐,大众参与

电视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电视所呈现的一切,都应具有娱乐性。电视娱乐化可以分为内容的娱乐化和形式的娱乐化。内容娱乐化,主要体现在节目的选题、故事化的表达;形式娱乐化,指运用视听元素丰富表达手段。

(三)细分市场,争夺受众

教育频道要生存,受众定位很关键。市场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市场学家温得尔·斯密提出的,它是指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求,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顾客群体。市场细分不是对产品分类,而是对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分类。我们确定了“大教育”的频道定位,并合理利用定位的延伸度,在抓住自己目标受众的同时,也让教育频道的“小众”不断扩大规模。

通过细分市场,除了以普通话为交流语言的40万校园师生群体,我们把近150万人口的外地普通话群体确定为收视“蓝海”。通过与长沙天择公司合作,我们引进国内一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类电视节目。

(四)更新观念,合作多赢

电视专栏、系列报道,需要与学校的合作对接。不过与学校的合作往往是“叫好不叫座”,收视有保障,赔本赚吆喝。鉴于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日趋规范的市场监管,硬性广告投入已变得不太可能。我们借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引进社会企业参与节目。宣传中山职业教育的“360行”系列节目,在拍摄中引入企业家推介、现场招聘、企业文化宣讲等环节,调动了企业参加的兴趣,也使节目的互动性更强,观众爱看,学校喜欢,企业乐意。当然最重要的是落实了经费问题,不再“无米下锅”。

教育频道微信公众号从运营之日起,就明确是频道的宣传喇叭。借助“少儿春晚”“少儿好声音”“舞动全城”等大活动,微信粉丝从寥寥几百人迅速攀升到16万。现在微信号每天定时更新,推出精心包装的节目预告、热点话题。每天,我们选择新闻价值高的一条教育新闻在微信上发布,吸引受众关注电视媒体的进一步报道;对频道的重大活动,则在举办前、举行中、结束后不间断报道。目前教育频道的微信用户稳定在7万,已经有客户关注并有意投放广告。我们相信,新媒体将为教育频道拉回观众,提升收视率。

[1] 饶刚.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2] 文娟.形象化生存——BTV科教频道改版策略分析[J].电影评介,2010(11):65-66.

[3] 龙艳.中国教育电视合节目定位及节目形式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G229.24

A

1674-8883(2016)12-0399-02

猜你喜欢

中山频道定位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历史上的“中山人”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