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在外交事件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研究

2016-03-01贾旭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交舆论意见

贾旭丽

(河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主流媒体在外交事件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研究

贾旭丽

(河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和竞争力,在处理外交事件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流媒体承载着传播中国理念和形象的重任。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与世界并不是对立的,是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重点。在公共外交的环境下,公众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公共外交事务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公众舆论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课题及新挑战。此时的媒体承担着引导、疏通公众舆论的重任,同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

公共外交;舆论;引导

关于公共外交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它和“政府外交”相辅相成,更强调外交主体的多样性,非政府组织、机构、媒体及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国家,同时了解外国的文化及对本国的反应。外交对象包括国内外的公众,强调各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不同国家公众间的互动,从而维护本国的利益。

绝大部分的公众在解读国际重大事件的缘由及属性时,缺乏专业知识,对事件认知模糊,解读缺乏理性。媒体除了报道该事件,还要报道与事件直接相关的内容,使受众对事件的了解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充分理解与支持我国政府的反应、表现,并抓住与外国人交流的周围各领域的机会,让世界公众更加了解中国的外交,认可中国的做法。

一、掌握话语权,传播权威的声音

作者简介:贾旭丽(1991—),女,河北康保人,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一)舆论主体的构成需要权威的声音

我国的舆论主体呈多层次性。年轻受众群体的整体学历结构偏低是一个客观现实,大部分的受众缺乏全面的知识及客观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所以一些复杂的外交事件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他们对这些所谓的国家大事关注度过高,但是所谓的爱国热情容易使他们冲动。还有部分中老年受众对网络的接受程度并不高,部分是通过传统媒体电视以及纸媒来了解国家大事,这就是中国的“大叔大妈”群体。该群体有特殊性,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信息通过茶余饭后的交流传播,影响力很大。这种舆论主体的多层次性,需要由权威的声音来解疑释惑。

(二)个人意见的表达需要权威声音提供信息

“任何舆论都发端于个人意见”,个人意见的表达与流传是舆论形成的起点。[1]人们每天通过PC端和移动客户端关注事件,并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网络平台不同等限制。当信息通过某个个体传播时,人们往往会较为理智地去分析、求证。但是一旦信息得到部分人的赞同,成为某个群体的观点时,就会形成针对该信息的不同舆论圈。此时,舆论就形成了。事件发生后,受众个人的意见并没有经过信息的收集、理性的分析、清楚的表达等过程,而是个人情绪的流露。

(三)“意见领袖”的权威意见引领舆论的潮流

笔者认为,权威的声音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主流媒体要为个人意见提供丰富、正确的信息保证,如事件的原貌及相关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第二,“意见领袖”的作用。主流媒体对获得一些专家、学者、行业内领军人物的意见比其他媒体有优势。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其都有积极的作用。刘建明在《社会舆论原理》中提到,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局部舆论演化为社会舆论需要依靠“意见领袖”的引导,社会舆论形成的最后阶段是舆论领袖的重要言论把社会的局部意见聚合为整体意见。[2]由此可见,意见领袖的权威意见可以引导和强化正确的舆论,净化舆论的效果,把那些原本不科学、缺乏理性、情绪化的舆论变得更加有利于我国外交事务的处理。

二、努力构建品牌国家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加明显,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心态却更加复杂。在外交舆论影响力方面,中国的话语权仍然缺失。构建品牌国家才能使中国更容易被世界认知。正如产品的推广,“用户+需求=产品(形成品牌)”,国家主流媒体也需要满足国内外公众的认知、情感等需求,最终形成有中国品牌的故事和声音,用品牌来引发公众的共鸣,使其产生同理心,不断提高公众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公众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主流媒体报道外交事务时,要树立中国积极和勇于负责的形象,在面对众多“国际议程”时要主动回应。主流媒体尤其要抓住最佳的舆论引导时机,这样“中国声音”才有穿透力。

主流媒体要通过新闻来呈现国家的态度、政策,提升国家品牌的影响力助力。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处理公共外交事务时的态度、决策及效果。构建品牌国家就是要让世界级的媒体变为世界性的媒体。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给不同的议题赋予了不同程度的意义,影响着人们对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认知。主流媒体要利用好那些不确切但需要确定的议题,每一个事件都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机会,所以主流媒体一定要抓住时机,为我国创造更好的舆论条件。主流媒体对于国家品牌的建立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善于利用媒体的社交平台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公众有了更多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的途径,但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问题。媒体追求了利益,同时也远离了新闻的本质,导致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不能否定信息的海量,但是信息的质量令人担忧,信息的传播不但不能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相反,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刺激着受众,扩大了新的认知需求。

主流媒体要利用好自身的社交平台,解决主流媒体回应滞后的问题。零回应、迟回应、虚回应使得广大受众的疑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于国家的评价和信任。不能企图通过控制不同的声音来控制舆论,而要善于引导公众理性地分析,在不同的声音中判断正确的言论。

[1] 刘建明.舆论传播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5.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2.

G206.3

A

1674-8883(2016)12-0339-01

猜你喜欢

外交舆论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评“小创”,送好礼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外交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