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郑开国际马拉松”品牌传播效果

2016-03-01贾媛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事效果

贾媛媛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探析“郑开国际马拉松”品牌传播效果

贾媛媛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475000)

以体育赛事品牌“郑开国际马拉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品牌理论和传播效果理论,从品牌识别、品牌定位、品牌特色等方面分析其品牌概况,从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三个层面探究其大众传播效果。认为该品牌应从拓展传播渠道、改进传播内容、优化传播理念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传播效果。

马拉松;品牌;传播效果;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托于城市的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品牌类别,对城市的发展及形象塑造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体育赛事中所蕴含的名称、标示、格言、物理属性、文化内涵、历史特征与核心价值及功能和服务等,是塑造城市品牌不可缺的元素。[1]

“郑开国际马拉松”始于2007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品牌。本文结合品牌理论和传播学原理,分析其品牌概况及传播效果,为其传播效果的优化提出建议。

一、“郑开国际马拉松”品牌概况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是目前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2]随着赛事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郑开国际马拉松”已成为中原体育赛事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树立起了较成熟的品牌形象。

首先,“郑开国际马拉松”有着被广泛认可的赛事名称、徽标、主题口号、奖牌设计等,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并 且“郑开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不断举办以增强品牌认可度和辨识度为目的的相关活动,如口号征集、主题征文、跑友分享会等,使受众对该品牌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其次,在品牌定位上,其发展目标是打造大型国际体育精品赛事;打造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和慈善平台之一;打造人文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广马拉松精神。在两城政府的支持下,“郑开国际马拉松”将两城的公共资源整合利用,这是赛事正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郑开国际马拉松”以“打造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和慈善平台之一”推广马拉松精神为纲,大力开展相关公益活动。

另一方面,“郑开国际马拉松”以郑州和开封为依托,以郑开大道为主赛道,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特色。自然环境方面,郑州和开封都处在平原地带,降水丰沛,气候温和。郑开大道总长39.2公里,宽100米,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风景秀美。近年来,“郑开国际马拉松”的赛道终点向开封市内迁移,参赛选手沿途还能欣赏到古都开封的大宋传统景观。人文环境方面,该赛事最初由网友发起,得到了郑、开市民的积极响应,这为其一直以来的高人气奠定了基础。马拉松组委会也十分重视人文关怀,举办了一系列旨在营造良好氛围、增加与参赛人员黏度的活动,充分凸显其人文特色。

综上,“郑开国际马拉松”自身品牌建设已相对成熟,有着清晰的定位和较高的识别度,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品牌传播效果分析

根据传播效果理论,本文从环境认知、价值形成与维护、社会行为示范三个层面,对“郑开国际马拉松”这一品牌的大众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一)环境认知效果

探讨“郑开国际马拉松”传播活动中环境认知效果的效度,就是要考量关于“郑开国际马拉松”的传媒报道是否完整、客观地向受众呈现了赛事的全貌。每年比赛期间,以河南省媒为主、郑开市媒为辅,国家级媒体参与的各类媒体都会对赛事开展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品牌传播场面宏大、效果明显。

综观媒体报道,大众传媒关于“郑开马拉松”的报道涵盖了赛事的方方面面,从比赛成绩到热门人物,从赛前预热到赛后收尾,受众可以多角度地获知“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全貌,并可通过这一赛事了解郑、开两城。

与此同时,媒体“把关人”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赛事的负面消息几乎没有,仅在2013年、2014年几家国家级的网络媒体提到过赛后垃圾遍地等不良现象,省内媒体对赛事所伴随的一些阵痛和不良现象几乎都是噤声状态。

(二)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在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层面上,“郑开国际马拉松”的传播活动基本上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每年的传播活动都为推动全民运动、弘扬马拉松精神、志愿服务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关“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媒体报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比赛记述类:重点突出主题赛事中选手在比赛成绩上的突破,弘扬运动精神;兼顾展现丰富的配套活动,宣传全民运动的精神内涵。特殊群体特写类:比如老人、盲人、连续多年参赛的选手等,通过放大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宣传其对马拉松运动的执着,为普通人树立榜样。镜头捕捉类:比如马拉松婚礼、趣味Cosplay、亲子互动、轮滑秀等。其主题是运动融入生活、运动快乐,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感染力强。公益宣传类:比如志愿者、好人好事、慈善活动等;凸显赛事的公益性,弘扬和谐社会正能量。形象塑造类:通过马拉松赛事展现郑、开两市的自然、人文景观,推介河南特色、中原风格。

(三)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媒通过其“地位赋予”功能,通常还能影响到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即“社会行为示范”效果。“郑开国际马拉松”近年来有力地带动了两地居民的日常运动及体育事业发展,相关的志愿服务及公益事业也有了更高的参与度。

近几年,该赛事的参与人数成倍增加,从2007年的5600人,到2016年的4.9万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这一赛事。这说明,有更多人从心底认可了马拉松的精神,以媒体榜样为示范,亲身参与马拉松运动。

除参赛选手外,更多的普通人选择参与“郑开国际马拉松”的配套活动,如全民健身嘉年华、趣味马拉松、马拉松进校园等。媒体的报道使大家意识到运动的力量,而走进校园、社区、广场的马拉松更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动人们融入全民运动的大潮中。

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中,有一个庞大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几年来,参与到赛事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不断增加,而且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为赛事的安全保障、秩序引导、宣传报道等贡献力量。

三、传播效果优化建议

“郑开国际马拉松”在本省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赛事及周边活动的影响力仍有待加大。品牌传播效果与传播理念与传播模式相关。[3]本文主张“郑开国际马拉松”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传播效果:

(一)拓展传播渠道

目前,“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品牌传播仍以传统媒体为主。虽然马拉松设有官方网站,开通有微博、微信账号,但这些平台的活跃度和影响力都十分有。其微博账号“@郑开马拉松”仅有8000余名粉丝,2015年比赛期间的微博话题“郑开马拉松”仅有5060的讨论量。其微信公众号每条推送的平均阅读量只有500左右。

在新媒体普及和盛行的环境下,这种局面大大限制了“郑开国际马拉松”的传播。组委会应当充分重视新媒体途径的宣传报道,主动拓展传播渠道,挖掘新媒体的传播潜力。

(二)改进传播内容

优质的传播内容不仅能吸引更多受众的持续关注,也能更有效地将品牌的信息和理念传播出去。“郑开国际马拉松”亦需在传播活动中改进传播内容,提高传播的有效率。

首先,“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品牌传播应重视信息的实用性,从受众角度出发,减少程式化的通报,多些充实有用的内容,主动整合社会媒体及自媒体资源,将官方的传播内容充实起来。其次,传播活动还应切实提高时效性,切忌信息发布滞后、更新迟缓,每个传播环节都应紧跟热点、及时发布,保证信息的新鲜度及吸引力。除此之外,赛事的传播活动还应关照到内容的全面性和贴近性,主动走近受众,在内容上多设置易引起受众共鸣的话题和易发起讨论的话题。同时,官方报道不应一味地宣传成绩,还应正视发展中的阵痛和存在的不足,客观、全面地进行信息传播。

(三)优化传播理念

与国内其他城市主题的马拉松赛事相比,“郑开国际马拉松”在文化内涵、参与广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传播理念相对保守,其品牌传播效果始终不甚理想。归根结底,改善传播效果的根本在于优化、更新传播理念。

总体而言,组委会需要敞开胸怀,在品牌传播的总体构思上贯彻更开放、更新颖的理念。组委会可采取放管的方式,引入专业的传媒公关公司来管理赛事品牌传播的营销和推广事宜,或与社会媒体合作,利用其专业性和丰富的媒介资源,推动赛事传播思路的拓展和效果的提升。

高校大学生是马拉松赛事及相关活动的主体之一,“郑开国际马拉松”也一贯重视校园推广与宣传。除了现有的传播方式外,马拉松组委会应赋予校园媒体更全面、开放的权利,以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无限的创意为基础,激发校媒宣传更多的可能性,为赛事品牌传播注入活力。

政治氛围决定着传播氛围,媒介作为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握先进思想,践行正确理念。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品牌传播不仅要关注比赛,更要积极发挥媒体议程设置、舆论引领、行为示范的作用,全力传播全民健身的理念,引导更多民众参与运动、坚持运动,体会运动的快乐。

[1] 戴冬.体育赛事传播与城市品牌塑造的关系研究——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06):72-75.

[2][DB/OL]http://www.zkmarathon.com/.

[3] 刘强.论品牌传播效果[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15):54-55.

作者简介:贾媛媛(1993—),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实务,新媒体。

G206

A

1674-8883(2016)12-0338-01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事效果
本月赛事
冰上马拉松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