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2016-03-01王在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媒介人才专业

席 磊 王在宁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席 磊 王在宁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637009)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革新,不论是产业市场平台抑或学术理论研究,“新媒体”一词都逐渐显示出自身概念本体的合理地位。网络新媒体专业的设立正是教育部对这一领域快速发展的回应。虽然相关人才属于行业的“稀缺资源”,供需缺口增大,但是由于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造成了专业教育市场出现人才泛化趋势,人才培养与实际的用人需求产生错位,人才培养创新的脚步跟不上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趋势,致使输入市场的人才参差不齐,所学技能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人才供给出现“相对过剩”。作为人才输送的平台,高校怎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浪潮中抓住重点、培养出有用之才,是亟待廓清厘正的。

网络与新媒体;培养模式;人才类型

一、放眼媒介融合,确立人才类型

截至2014年9月,全国约78所院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涉及到该专业方向的新闻院系也猛增到170多所,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到底是应用型人才、学习型人才,还是职业技能型人才,是新闻传播教育长期面临的问题。学术创新型人才主要看重学术理论的创造,即重在网络与新媒体方面培养具备理论性和创造力的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职业技能型人才偏重理工科技术的实际应用。

对于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类型的思考,建筑在上述的宏观考量纬度之上。笔者认为,学术创新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都不适用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而只有实践能力突出、跨学科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发挥师资与基础教学设施资源的特长,只有为新媒体平台培养动手能力强、全媒体综合应用型人才,才能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考量。

(一)技术主义之殇

网络新媒体研究的相关课程,在国内众多高校的新闻专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网络新媒体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新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中往往陷入被动。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技术背景不被行业认可,实践创作能力薄弱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抱怨。对新媒体人才需求量大的大型门户网站、网络媒体、互联网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网络研发、网络运营和网络营销三个大类。网络研发岗位的招聘基本上面向计算机、通讯类专业的毕业生,而网络运营与网络营销对于学生专业出身的要求并不高。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为网络的正常运营创造内容,是发挥其专业优势的途径。

笔者结合多所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开展情况,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本科培养缺乏清楚的自身定位,对“新媒体教育”更多的是陷入技术应用中,而不是传授综合实践能力。所以,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只有加强跨学科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争取成为全能并且有一项专精技能的融合型人才,才能在大浪淘沙的人才竞争机制中脱颖而出。

(二)融合媒介与一专多能

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来讲,就业情况大致可以分为视听节目编辑与文字编辑,而这两项工作都要求对融合媒介的综合能力。视听节目编辑要求学生对影像的采、编、播等技能。媒介融合已经打破原有的行业界限和媒介形态,全媒体记者或融合新闻人才需要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

作者简介:席磊(1987—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媒介素养与新媒体。王在宁(1987—),男,山西临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媒介素养与新媒体。

而网络文字编辑要求应聘者“知识广泛,关心时事”“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熟悉互联网”“兼具专题策划、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摄影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近六成的文字类编辑岗位招聘明确提出“不限专业”,少数编辑岗位,如“美术编辑”“地产编辑”“汽车频道编辑”“体育编辑”等专业性较强岗位指定招收专修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显然,“一专多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个新媒体平台岗位吸纳人才的主要思路特征。

二、拓展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一)网络新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新媒体平台的工作特点就在于技术的新颖性。网络与新媒体的本科教学应该对应新媒体环境的技术实践要求,多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并且通过搭建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实地操作与应用,迅速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当前,开设新媒体专业课程的大多数高校,往往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部分高校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止步于实验实习课程和部分学术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合理机制。

增加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邀请媒体机构、新媒体产业平台进入高校本科培养体系中,以项目化合作为培养机制,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是培养新媒体人才所需要的教学理念。因为作为复合型人才,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教育更需要一个复合型的“实践平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入手,完善教育培养的基础和硬件设施。这决定了新媒体人才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效果。

(二)实践贯彻理论,“应用性”培养

在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模式中,许多高校侧重于单纯的软件与制作技术的学习。这样的实践课程往往枯燥且教学效果低下,为学软件而学软件,丧失了学习的初衷,既不能学有所用,又不能更好地表达新媒体创作的主题和内容。同时,这个问题不只是在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甚至是绝大多数需要实践教学的专业中都容易犯的错误。这种舍本逐末的实践培养方式,大大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瓶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所涉及学科的交叉复合性是传统教育中前所未有的。在相应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多与项目结合,强调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建立具有差异化、独立性的专业培养特色。任何专业的开办都与所在院系和学校的特点紧密相关,基于不同大学优势学科和品牌资源的差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应着重培养以“应用见长”的新媒体技术为主、理论为辅的应用型人才。

G224

A

1674-8883(2016)12-0328-01

猜你喜欢

媒介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书,最优雅的媒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