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探索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学实训体系

杨 萍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广东 广州 510000;2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探索

杨萍1,2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广东 广州510000;2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传统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媒体环境,需要重新反思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原则和思路,用“新媒体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来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媒介融合与多方互动的理念,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多层次、开放性、融合型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新闻传播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专业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环境;新闻学专业;融合型;新闻实践教学;综合式实训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打破了原来新闻媒体之间的界限,使融合新闻、多媒体新闻、可视化新闻、交互式新闻成为常态,具备多元新闻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新媒体的发展不仅给新闻传播业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传统新闻传播教育中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要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思路及方法,探索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路径。

一、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通常与理论教学相区别,其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职业要求和社会活动的相关操作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制定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就新闻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业务能力,熟悉各类新闻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采编流程,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是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具体配置情况及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新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一般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校内新闻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进行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等具体管理制度及管理情况的总和,它对实践教学起信息反馈和调控的作用。新闻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细则、实践教学质量检查标准、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规范、教师指导学生校内实践活动规范等。

二、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原则

(一)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

有不少学生认为,在新闻学课程的学习中,理论学习不重要,实践环节才重要。这其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误区,如果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很可能会被简单化为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基础,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意识等都难以形成,职业技能的提升空间也必将是有限的。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可轻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入手,并结合业界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内化为能够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观念系统。

(二)基础性实践与综合性实践相结合

说起新闻学实践教学,通常会指向新闻业务的四大板块,即采、写、编、评的能力培养。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能够写出主题明确、文字通顺的新闻稿,能够对新闻稿进行修改润色并组版,能够写出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的新闻评论,就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标。这种观点略显简单,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采、写、编、评只能归为基础性实践技能,仅仅拥有这些技能还不足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践的现实挑战。构建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应将基础性实践教学与综合性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即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新闻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引入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情景,通过任务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及相关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围绕一期报纸、一档电视节目、一个新闻网站(或栏目)展开综合性的新闻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复合式新闻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复杂化新闻传播实践的要求。

(三)一般性实践与针对性实践相结合

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首先需要具备一般性的新闻实践能力,即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策划等能力,这是他们日后在新闻传播工作当中必备的操作技能。另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学生还需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才能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中,特长的培养十分重要。例如,一个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新闻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写作能力方面尤为突出,那么他具备的竞争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就更胜一筹;还有的学生在影像制作和表达方面有一技之长,这对于他们的择业及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一般性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性地参与其中,发展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专长。

三、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对实践能力阶梯的合理建构。对于新闻学专业来说,实践能力阶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级、提高级、进阶级。基础级能力包括新闻采访的能力,消息、通讯等新闻稿的写作能力,报纸版面的编辑能力,照片拍摄与图像处理能力,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的能力等。提高级能力包括深度报道的写作能力、新闻评论的写作能力、新闻专题的策划及制作能力、电视访谈与调查类节目的制作能力等。进阶级能力包括创意文本的写作能力、媒介产品的策划与推广能力、融合新闻与交互式新闻的制作能力、新媒体内容策划与营销能力等。具体实践课程的安排可以根据以上实践能力阶梯来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契合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逻辑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升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杨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系讲师。

(二)建立具有开放性、延伸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的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强调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课外的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围绕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完成具体的实践任务,这是一般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但这种实践教学缺乏开放性和延伸性,忽视了课前与课后的实践任务设定。一些学生认为,实践课较为随意,只是动动手而已,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实践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课前缺乏准备,课后又没有及时巩固,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运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实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延伸性十分必要。例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报”,并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评报”活动,把学生在课外搜集到的报纸新闻引入实践教学课堂中,由学生充当“阅评人”,配合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阅报,评报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在“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视频观摩任务,而且可以结合每一次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完成某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三)建立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借助各种资源,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和空间。就新闻学专业而言,学生首先需要寻找的是各种新闻资源和话题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判断其新闻价值,通过采访调查获取详尽事实,再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新闻文本。在校园生活中,大量有价值的选题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而且校园空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所发生的各种身边事也是学生最有兴趣知道的。因此,校内实践是新闻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校内新闻实践教学具体包括校内媒体实践、学生社团新闻实践、主题式校内新闻实践等。校内媒体实践是指学生参加校内媒体的报道活动,反映校园动态,促进师生沟通,宣传学校形象。学生社团新闻实践是指学生在各个社团组织中开展的新闻报道活动,如一些活动的策划与宣传、社团活动的总结等。主题式校内新闻实践是指设定特定主题并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新闻实践,旨在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使学生在实境式的新闻实践中掌握新闻报道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教师访谈系列”“校园文化系列”“大学生消费习惯调查”“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状况调查”等。在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新闻实践活动的指导,定期总结学生的新闻报道活动,或开展学生互评活动,创建一定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勤奋写稿,提高新闻稿的写作质量。对于学生的实践成果,教师也可适当将其引入理论教学过程中,这既可以丰富理论教学的案例和素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懂得“新闻往往蕴含在平常生活当中”的道理,提高对现实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和社会调研活动。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还显得较为粗疏,部分学生对此抱以“随意”的态度,教学管理单位也未能及时从实习单位获取反馈意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整。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加强指导,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意见,建立全过程信息跟踪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最优化。

(四)开展融合型新闻实践教学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应紧跟形势,积极探索与不断创新发展的新闻传播实践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增设网络及新媒体传播业务的相关内容,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站创意与设计、网络营销、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融合新闻的采编与制作等。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融合”和“互动”理念渗透至实践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创造的主动性,开展融合型新闻实践教学。融合型新闻实践教学的理念是,打破传统新闻业务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引入全媒体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使学生在内容的创意、策划、采制、发布、互动的全过程中感受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的整合性特征,使新闻操作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例如,可以开设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这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和单项实践课程之后开设的综合型实践课程。它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将独立的知识、技能进行融合、提升,是一种综合演练。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感受新闻传播实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针对新闻传播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典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之付诸实践。这类课程一般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负责。例如,针对新媒体的内容,项目可以围绕一些典型问题来设置,诸如“新闻客户端的策划与推广”“网络视频节目的创意与制作”“数据新闻的策划与制作”等。从能力培养方面来看,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能使学生在多个层面的能力得以提升:一是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小组成员围绕特定的项目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学会解决团队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学会合理配置资源,从中体会到集体荣誉感。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单一型实践课程相比,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对于目标问题的创设更为复杂,解决的途径也更为多样化,学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这一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将宏观视野和微观视角结合在一起,注意动态性与灵活性,将自己平时的积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策划能力与创新能力。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通常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和讨论拿出策划方案并将之付诸实践。前期的资料准备、信息的分析与筛选、信息的整合与加工、策划案的提出与修改、人员的分工与组合、阶段性任务目标的设定等,都是学生在项目训练中必须应对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对于学生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四是新闻实践能力。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创设了新闻实践的典型场景,并提出典型问题,使学生在一种“仿真式”的传播情境中运用多种新闻实践能力,完成新闻实践的综合训练。五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训练式综合实训课程中设置的项目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以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且需要通过查找书籍、查询网络、检索论文数据库等方式获取相应的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G642

A

1674-8883(2016)12-0318-02

猜你喜欢

新闻学实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