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语言传播视角下播音主持教学创新研究

2016-03-01朱瑞臣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口语语言

朱瑞臣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有声语言传播视角下播音主持教学创新研究

朱瑞臣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研究对象是广播电视背景下的有声语言传播,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有声语言传播的渠道已不再是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一家独大,“互联网+有声语言传播”的格局正在形成。从有声语言传播的视角,结合口语传播学思考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创新,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口语传播;播音主持;教学创新

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萌芽阶段、80年代的初创阶段,到2000年后的发展阶段,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培育了大量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而今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即时语音社交软件、网络音频分享平台都在不断从传统媒体分流有声语言的传播渠道。如何让播音主持专业更适应媒体新环境,更满足市场新需求值得我们思考。

一、有声语言传播的新格局

作者简介:朱瑞臣(1985—),男,河南洛阳人,文学硕士,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语言与传播。

有声语言传播的基本状态,即人际传播中不借助媒体,人与人之间以口头语言为主进行的最直接的信息传递。例如,对话、交谈、讲授、演讲、辩论等。其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常见的状态,在有声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一般会伴随类语言、体态语的传播。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也最为及时,信息传递最为真切,但传播范围较小,且传播过程转瞬即逝难以保存。

大众传播中的广播电视是有声语言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广播传播以其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针对性强、接收方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在大众传播的版图中独树一帜。电视传播则借助丰富可感的图像信息令传播更具直观性、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近几年,广播电视的整体收听、收视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但和网络媒体兴起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的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催生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系列更加高效便捷的移动终端。选择性强、便捷性好、交流反馈及时等优势不断凸显,微信、QQ等软件中的即时语音功能逐步普及,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网络音频分享平台层出不穷,用户数量激增。有声语言传播的格局也由一家独大变为群雄逐鹿。

二、口语传播学发展概况

口语传播、言语沟通、言语传播、都是“Speech communication”的译文,它是一门以人们在动态交流中的言语和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理解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和说服作用为研究目的的学问。[1]口语传播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日常对话、政令传达、会议研讨、教育讲授、说明介绍、沟通谈判、广播电视传播、网络新媒体传播等。台湾世新大学(Shih Hsin University)依据口语传播实践中的不同形式、不同范围将口语传播学的主干课程划分为演讲学、人际沟通、团体沟通、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和修辞学。口语传播学以传播者口头语言表达中的不同语体、语态为研究对象,依照口头语言表达的不同语境,寻求恰当的口头语言表达策略及技巧,影响受传者的认识、思维、观念及行为,以期达到良好的口语传播效果。

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整合现有课程 突出创新课程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经典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包含这么几大类课程,如写作基础、现当代文学等文学类课程,再如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等新闻传播类课程,还有摄影基础、广播电视概论等广播电视类课程,和以播音发声、语言表达为代表的播音学课程。依照当下媒介环境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将原有单一指向广播电视的培养目标引向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参照口语传播学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整合、缩减原有课程,加入演讲学、修辞学、新媒体实践、社交口才等创新课程。

(二)优化教学方式 注重实践交流

小课训练是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教学的主要手段,通常是由一名专业教师带10~20名数额不等的学生,根据教学规律配合大课帮助学生充分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转化成能力。[2]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多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相对封闭,所营造的课堂交流的氛围也缺乏真实感,而“翻转课堂”则是很有益的借鉴。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中,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要求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完成“非领导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为学生创造真实运用口语传播的机会,由教师分析引导,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再次口语传播的实践中获得真实有效的提升。

(三)参与网媒实践 拓宽就业领域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络以其便利性、分享性、即时反馈性正在悄然改变着身处其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方式。在新的传媒环境中,口语传播有着更加广泛的运用空间。将新型的新媒体引入课堂的教学实践,如微信群中的即时语音、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网络电台的语音发布、音频分享平台的主播播讲等,可大大加强学生认识新媒体、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传播力。为了以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学生们就要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及职业伦理观,正确的观念可以在学生们的职业生涯中起到积极的作用。[3]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市场对口语传播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攀升,播音主持专业在新的传媒环境中也将展现新的魅力!

[1] 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3.

[2] 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5:15-18.

[3] 曾致,罗赛清,李燕湘.通识教育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思路[J].湖南大众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56-57.

G222.2

A

1674-8883(2016)12-0147-01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口语语言
语言是刀
酒中的口语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口语对对碰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