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医患问题报道之都市报得失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北医三院湘潭都市报

李 丹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突发性医患问题报道之都市报得失

李 丹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100024)

本文以“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为案例,从《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两份都市报中选取全部对应报道的样本,以及以“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为案例,从《京华时报》《新京报》两份都市报中选取全部对应报道的样本,从报道数量、消息来源和视角、报道主题三个方面,报告和研究了都市报对突发性医患危机的报道之得失,并提出建议。

都市报;医患关系;产妇死亡

近年来,随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积累,医患关系也开始逐渐紧张起来,更有众多“医闹事件”频繁发生,轻则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重则造成人身伤害。而医患关系走向僵化的状况始终没有好转,其原因不乏媒体失责因素。在这样的语境下,以缓和医患关系为目的,发挥媒体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

作者简介:李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硕士。

本文选取2014年8月10日湖南省湘潭市的产妇张某死亡事件(下文简称“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和2016年1月中旬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妇杨某死亡事件(下文简称“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2014年8月10日,湘潭县27岁的产妇张某在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死亡,期间,医生并未及时告知家属产妇已死亡,并出现医生不在手术室等非正常状况,引起舆论广泛关注。2016年1月11日,产妇杨某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死者家属或出现打砸行为,并有其他方面的三份官方文件卷入该事件中,同样引起舆论关注。这两个案例同为医患关系影响下的产妇死亡事件,因而将二者作为同类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从报道数量、消息来源和视角、报道主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对两个案例共计20篇的样本进行研究。

二、研究发现

(一)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报道分析

《潇湘晨报》对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共发稿2篇,即分别于2014年8月14和15日刊登的两则消息性报道,题目分别为《湘潭一产妇因羊水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和《湘潭产妇死亡最新消息遗体已转至殡仪馆》。消息均来源于湘潭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局,呈现事实性内容和事件最新进展,信息真实性较高。但两篇报道都没有进一步对县委的官方消息进行核实,也缺乏院方和死者家属的声音,更没有后续报道。

《三湘都市报》对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共发稿2篇,即分别于2014年8月14和15日刊登的两则报道。14日的报道题目为《湘潭县产妇手术台死亡事件三问》,分为“三问”部分和事件回放两个部分。其中,“三问”部分中,死者家属、院方、市卫生局的声音均衡,但是该部分消息全篇转发新华社新华调查,而剩下的事件回放部分与《潇湘晨报》14日的报道极为相似,疑为湘潭县委宣传部或县卫生局的通稿。15日的报道《产妇手术台死亡事件“三思”》同来源于新华社。

(二)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的报道分析

《京华时报》和《新京报》对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分别有7篇和9篇报道。

两家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量呈现出均衡和持续的状态,包含消息、评论、调查等多种体裁。22日,警方发布消息确认死者家属的打砸行为,两家媒体各有1篇消息和1篇报道。以22日为界线,22日之前多为消息性报道,22日之后多为评论以及涉及该事件的专家采访,符合一般规律。

在消息来源方面,《京华时报》的3篇消息中,院方、死者家属、卫计委、警方等声音平衡。《新京报》对院方、死者家属、中科院理化所、卫计委、警方都有采访,各方声音平衡。

主题方面,两家媒体都关注事件本身的进展,不盲目跟从“红头文件”“死者被逼怀孕”等远离事件中心的舆论焦点。22日警方发布消息后,再次发表评论员文章《孕妇死亡,舆论战不该“抢跑”法律战》,提醒受众法律途径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减少舆论审判和媒介审判的倾向。在事件后期,发表了市卫计委和副市长对该事件的看法,表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进行了宏观引导。

24日《新京报》专访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从宏观角度指出对于医闹,国家有明确的界定,法律也有明确的要求。26日专栏文章进一步阐述对于医患失信发生的事件,社会应公正认识,医院也应客观解读。

(三)比较两个事件的报道

对于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报道,两家媒体的报道量不多,绝大多数为转发其他媒体的报道和来自官方的消息,甚至誊抄通稿。没有给事件相关方使用表达权的机会,民生话语式微,缺乏深度报道,视角单一,缺乏新闻评论和舆论引导。

对于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两家媒体报道数量得当,并遵循先消息后评论,先微观具体进行新闻评论,后中观宏观专访专家,进行社论的基本规律。消息来源能够兼顾事件相关各方声音,充分给予各方表达态度和回应的权利,尊重民生话语。同时善于抓住时机进行舆论引导,疏导受众情绪,且增加医药和法律角度,介绍医药常识,普及法律政策,进行相关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阐述和解释。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医患关系的报道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后续报道仍然缺乏。

三、研究建议

虽然医患关系报道有改进倾向,但横向比较多家纸质媒体,仍然有许多需要坚持和改进的部分。

(一)增加视角,坚持群众路线

医患问题本是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因此也应本着贴近群众的原则,走好群众路线,依靠群众自己来解决,走出医患失信导致医患冲突、医患冲突进一步导致医患失信的怪圈。

(二)真相本位,增强舆论引导

新闻的另一个原则是真实性,而真实性必须围绕真相,不能偏离真相这一中心。负责任的媒体应当主动验证所获得的信息,听取各方面的说法和回应,保证受众的知情权,不能单纯发表通稿或转发其他媒体的消息。

(三)抓住时机,妥善疏导情绪

及时性是新闻的又一重要原则。在当前语境下,及时性不仅用于消息性报道,也应指新闻评论的及时性。只有及时有效的新闻评论,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抢占舆论先机,引导受众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积累带来的失控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四)丰富议题,增强报道深度

医患关系问题中常常伴随着很多专业知识,如医药知识、法律知识等,此时媒体有责任充分利用媒体身份联系资源,从多角度、多方面来为受众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答疑解惑。记者同时也应该在作出判断之前尽可能地了解相关知识,避免作出媒介审判,进而形成舆论倒逼的形势。另外,加强后续报道,也同样对改善医患关系有所帮助,能为科学合法解决医患冲突问题提供范本。

G212

A

1674-8883(2016)12-0060-01

猜你喜欢

北医三院湘潭都市报
北京大学开设“医学美学与大众生活”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探索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湘潭是个好地方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