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学术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评《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2016-03-01吴廷俊

学术交流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术史新闻学范式



·著作评介·

新闻学术史研究的又一力作
——评《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吴廷俊

李秀云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日前由学习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为新闻学术史研究增添又一力作。

李秀云教授是我国当代较早从事新闻学术史研究的青年学者之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她学术史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有许多突破,不再是对新闻学术史的几个要素进行平行的研究,而是通过剖析新闻学理论形态变迁这一新闻学术史研究的核心要素,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当代新闻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学术交流平台的建构则作为理论形态变迁的一个动因来进行分析,每个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理论贡献也都融入理论形态变迁的阐释中。从整体分析转向从一个侧面深化研究,实现了长期学术史研究的自我突破。

这部书引入科学哲学中的“范式”概念,将1949年至2010年间中国新闻学理论形态的变迁过程勾勒为“党报之学”到“政治运动之学”,到“新闻事业”之学,再到“新闻之学”的范式转换过程。这样可以透视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从政治本位走向学科本位;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变化趋势。由此,既可以再现中国当代新闻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也可以剖析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自我回溯和有效传承,是学术研究创新的前提与基础;任何一个学科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话语系统与理论范式。通过学术史研究,展现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推演学术研究的未来走向,从而有效推动学科不断完善与发展。一言以蔽之,学术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在诸多的学科门类中,新闻学科是最年轻的学科之一,在中国尤其如此。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中国高等新闻教育与新闻学术研究拉开历史帷幕算起,中国新闻学科走过不到百年的历程。期间,中国新闻学科的发展一直遭遇生存的合法性危机,新闻“有学”与“无学”的论争从未停止。通过扎实、系统的新闻学术史研究,再现中国新闻学科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新闻“有学”的有力证明。长期以来,作为新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业务,其理论提升一直是应用新闻学研究的难题,但如果将新闻业务置于新闻学术史的历史长河中,动态考察新闻业务的流变过程,我们会发现,静态审读下看似不成为理论的某些业务经验,在历史的链条中或许有其特殊的位置。如此,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新闻学科因其应用性而带来的自身理论薄弱而引起的“无学”质疑问题。新闻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可喜的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新闻学术史研究渐成气候,已有多篇博士论文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今,李秀云的《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新闻学理论形态变迁为根基,以范式转换为线索进行研究,是新闻学术史研究方法的又一探索。

已有的新闻学术史研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现有的研究成果多偏重于宏观研究或概况分析,微观的深入研究有待加强;民国时期新闻学术史一手资料的挖掘尚有很大空间;当代新闻学术口述史料的抢救,亟待引起重视;新闻教育史研究有待跟进;新闻学术制度史、新闻学术团体史、新闻学术刊物史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新闻学术人物的个案研究力度不够,尤其是有关新闻人物学术品格的研究,仍属空白;研究方法更有待突破。由此,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加入新闻学术史研究,也希望李秀云不要放慢或停下探索的脚步,而要在此领域继续奋力前行!

(此文为该书序言,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巍〕

猜你喜欢

学术史新闻学范式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新闻伦理与合力导向新闻学的关联性研究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国民经济学家的新闻思想与德国新闻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