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冀教版教材中文本解读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6-03-01叶素侠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6期
关键词:句型季节文本

叶素侠

文本解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是在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包括分析、研究、探究等活动,是一种再创造。

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是教师进行有效备课与教学的前提与保障。《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上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全面、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

一、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全面解读文本的习惯,对文本解读的理解有偏差,往往只解读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忘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发现不了非语言文字信息,更忽视了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态度等。

1.概念理解模糊

首先,很多教师不理解什么是文本解读,认为文本就是文字信息,文本解读就是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排除了对所有非语言文字信息的解读;其次,不知道怎么解读,认为写教学设计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解读应该在教学设计之前进行,是为教学设计做服务,只是备课的一部分。

2.对教材缺乏系统认识

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冀教版的教材内容松散、繁多、不整齐、很难把握。仔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教材内容是“形散而神不散”,整套教材以一个中国小男孩Li Ming、一个加拿大小姑娘Jenny和一只小恐龙Danny为主人公,围绕他们在中国旅游、Li Ming在加拿大学习展开,遵循语言再现原则,涉及到的话题逐步拓宽,学习过的主题、出现过的语法反复再现。

3.片面解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关注度不同。首先多数情况下,过于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的达成,轻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在文本解读方面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往往只解读语言知识和技能,没有全面接收文本传达的其他信息;其次教师重视自己如何教,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忽略了编者意图。

二、文本解读的内容和方法

文本解读的内容包括两方面:解读所有语言信息,包括非语言信息和隐性信息。非语言信息主要指插图、声音等,隐性信息如标题、标点、注释、指令语等;解读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笔者以冀教版六年级下册Lesson13SummerIs Coming!的第一课时为例展开对文本的解读。

1.文本在本单元、本册及本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

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是为学习本单元话题做的铺垫,本单元主要谈论在即将到来的夏天打算干什么,巩固一般将来时。

本课时内容结构学生很熟悉,在六年级上册学习有关冬天的特征和冬天进行的活动后,才随季节自然过渡到夏天。知识结构相似,只是从语言的广度上进行拓宽,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习变得真实自然。

本课时包括“What season is it?”和“Summer fun”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四季的气候特征及四季中树木的变化,其中树木变化是新内容,重点是第二部分用“I like to...”说说夏天喜欢做的事情。关于季节和夏天的知识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天气时做过铺垫;在六年级上册Lesson 13学习了四季的气候特征和四季里所穿衣服的不同;六年级上册Lesson 17学习了喜欢不同季节的理由,以及用“I like to...”描述四季喜欢做的事情。本课是对“I like to...”句型的进一步强化,知识层面是为了掌握该句型,使用该句型多方面描述夏天喜欢做的事情,情感层面是为了突出夏天的乐趣,引导学生热爱夏天。

2.文本中插图等非语言文字信息

本课题目“SummerIs Coming!”使用的标点是感叹号,感叹号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对夏天的到来充满期待。

本课的插图生动形象,四季特点对比鲜明,比文字信息更先进入学生的视野,创设了恰当的学习情境。在第一部分“What season is it?”中,第一幅图是白雪覆盖的冬天,光秃秃的大树前有个可爱的雪人;第二幅图是春暖花开、树木发芽的春天,小鸟在自由飞翔;第三幅图是炎热的夏天,Li Ming在大树下乘凉;第四幅图是有风的秋天,多彩的树叶从树上纷纷掉下来。四幅插图的主线围绕树木的变化展开,再现四季的景色,突出了四季的自然特点。

在第二部分“Summer fun”中,用六幅插图表现出孩子们在夏天喜欢做的事情:喜欢游泳、喜欢日光浴、喜欢乘凉、喜欢踢球、喜欢放风筝、喜欢观察大自然等。不同的活动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夏天生活,引导学生热爱即将到来的夏天。

3.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本课时是以听、说、读为目的的新授课。关于四季的气候特点,前面已经做过大量铺垫,学生比较熟悉,新内容主要是用一两句话描述大树在不同季节里的不同特点,里面没有新单词和新句型,相对容易。重点是使用“I like to...”句型表达自己在夏天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在夏天喜欢做的事情会很多,这是一个个性化展示的阶段,教师要做好铺垫,为学生表达真实的自己提供语言素材。

本课时主要任务是听、说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下一课时的书面表达做好准备。由于新内容较少,重点句型也接触过,在语言技能这一方面可以拓展,把曾经学习过的与服饰相关的内容整合进来,除了用“I like to...”表达自己夏天喜欢做的事情,还可以用该句型表达自己夏天喜欢穿的衣服,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言空间。从两个方面来运用重点句型,充实了文本材料,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4.文本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季的轮回造就了自然界的生生息息,季节更替是自然现象,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接受自然规律。夏天是不可缺少的季节,是个美好的季节,引导学生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总之,文本解读首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认清文本在整个单元、整册以及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了解知识的发展和话题安排的来龙去脉;其次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文本,捕捉文本传递的所有信息,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使其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中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句型季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我喜欢的季节7
典型句型大聚会
季节蠕变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季节的变换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花的季节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