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年报惨淡 “三桶油”能否翻盘

2016-03-01金月展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海油炼油炼化

○ 文/本刊实习记者 金月展

半年报惨淡 “三桶油”能否翻盘

○ 文/本刊实习记者 金月展

受全球油市低迷影响,“三桶油”半年报业绩均有所下降。供图/CFP

上半年,“三桶油”上游亏损严重,中石化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凸显。下半年,“三桶油”或遇盈利转机。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使得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几乎同时被带进了前所未有的“寒冬”。8月底,“三桶油”相继发布了2016年半年报,业绩均有所下降。其中,以上游油气勘探为主的中石油仅盈利5.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8%。中海油出现首个半年亏损,巨亏77亿元。炼化优势较为明显的中石化情况相对较为乐观,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192.5亿元,同比下降21.3%。

不过,有专家表示,受国际油价缓慢回升的影响,上游亏损严重的中期业绩将在下半年有所好转。降本增效,仍是“三桶油”下半年的主旋律。

上游巨亏

上游板块严重拉低了石油企业的整体营收利润。

据半年报披露,中石油上半年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亏损约340亿元;中国石化勘探及开发板块营业利润亏损222.9亿元。与此同时,中石化的国内原油产量下降了13%,海外产量下降了3%;而中石油国内原油产量下降了4%。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称,低油价的叠加使得我国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难度明显加大,石油工业陷入困境。油价下降对石油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影响不同,总体看对上游的负面影响较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上游油气勘探的业务重心。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此前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对于中石化来说,上游是关键,没有增量仅靠存量可能一到两年甚至三五年还过得去,但长远来看就难以为继。

今年初,中石化胜利油田整体关停了开发效益排尾的四个小油田来节约成本。

“石油企业不可能关闭大规模的油田,因为重启的成本更高。关停油田是一个必要选择,但不能盲目的只看眼前利益。对于那些资源已经衰竭,需要用很大成本去维护的油田,完全可以关停。”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说道。

巨大的成本压力,让“三桶油”同时采取了收缩资本开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开源节流等措施。

“我们左右不了油价,但可以左右成本。合理确定采油厂、管理区不同级别的单井成本费用,采用科技创新提高每口井的效益,实现源头降本。”胜利油田经济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张爱国说。

为加快质量效益发展,中国石油强化关键成本费用指标控制,努力降低各环节成本费用,全面启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在低油价下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并继承持续发展的传统,在削减高成本、低效益生产的同时,保持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保留着对新区新领域的开拓,是值得庆幸的。”张抗说道。

面对油价的低迷不振、原油产量的下降,除了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外,“三桶油”开始求变,逐渐将重心转移到页岩气等开发上来。

中石化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勘探及开发资本支出52亿元,主要用于涪陵页岩气产能建设,推进广西、天津LNG项目和济青二线等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在川西和鄂尔多斯盆地取得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天然气产量达到了10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03%。同时,中石化全面启动涪陵页岩气二期产能建设项目,其中页岩气产量达到了27.32亿立方米,约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2015年总产量不过30亿立方米。今年涪陵页岩气产量预计超过50亿立方米,中石化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中石油与BP今年也签署了关于四川盆地内江—大足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分成合同。

中石油也在加大天然气的开发。中国石油总裁汪东进在一次媒体会上称,公司计划2020年前,将天然气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从目前的37%提高到50%。

据了解,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于2015年10月全面投产。截至8月2日,该气藏已累计生产天然气144.2亿立方米。

中海油更是将LNG液化天然气作为自己最大的希望。据中海油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计进口2016万吨LNG。其中,中海油进口量占70%,已成为全国第一大LNG进口商、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商。但由于2010年至2012年我国进口气价上涨,国内售价低于进口成本,致使中海油不断亏损。

上半年,美国放开了天然气出口禁令。低价格进口天然气给中海油带来了一大利好。8月22日,中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迎来美国萨宾帕斯LNG (Sabine Pass LNG)的货轮。

“中海油希望通过美国LNG的低价,平衡过去进口的高价LNG,以实现其进口LNG价格高的问题。”业内分析人士称。

一体化优势凸显

多位专家认为,在此次半年报比较中,中石化的成绩单较为亮眼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中下游一体化明显,炼化和销售板块贡献了全部效益。

“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中石化在中下游的先天优势使其利润超越了另外‘两桶油’。”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罗佐县分析称。他认为,复杂油气田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技术化解危机,暂时难以脱离困境。而当油价维持低水平时,下游的成本更低,且通过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效益能够得到较为快速的提升。

得益于低油价带来炼油成本的降低,占中国炼油产能四成的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在2016年上半年实现收益近322亿元,同比增长127.7%,炼油毛利10.72美元/桶,同比增长38.9%;中石油炼油业务的经营利润达到了214.25亿元,同比增加了三倍多,但仍然难以抵消上游业务的损失。

“中石化有一批像镇海炼化这种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较高的炼化企业,在低油价下竞争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张爱国称。

据了解,拥有23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的镇海炼化,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其盈利能力长期居中国石化炼化板块之首。

2015年以来,镇海炼化将“调结构、降成本、提效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盈利再创新高,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创下了超过10%和30%的历史新高。有媒体报道,截止到2016年7月底,镇海炼化自创立以来已累计实现利税超过2248亿元。

早在2008年,中石化便开展非油品业务,近些年更是频繁通过合作等方式,增强盈利能力。通过“互联网+”等营销手段,推动非油品业务持续快速发展。上半年,非油品交易额达185亿元,同比增长43%。

中石油销售板块2016年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46.09亿元,比201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7.83亿元增长了65.6%。

对中海油而言,中下游板块的发展则相对缓慢。

“中海油进入炼化市场较晚,存在明显短板,尚未实现多元化发展。因此,在经济低迷时期,中海油炼化板块就难以避免亏损的局面。”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说。

中海油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措施弥补炼化销售短板。

2015年,中海油着手调整产业,审议通过了《总公司炼化产业优化整合方案》,开始进行炼化产业整合。剥离不良资产,将炼化与销售合二为一,打破产品与销售割裂的状态, 扩建惠州炼厂和宁波大榭石化,关停和剥离渤海湾多家炼化工厂。

今年年初,中海油还与壳牌达成协议,扩建南海石化项目。双方位于惠州市的合资企业以及壳牌集团参与正在建设中的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参资兴建另一套石化联合装置。中海油意在通过合作,缓解其炼化产业的薄弱。

供图/CFP

海外发展且行且珍惜

随着中国国内生产开始萎缩,“三桶油”将通过提高海外业务收入来抵消国内收入下滑的影响。

“全球炼化2009年供大于求,很多炼厂区域分布不同,国内需求不高却是供大于求的现状,炼油的储存成本也较高,所以‘走出去’利用地缘优势,加大出口,也可以降低成本。”许勤华说道。

罗佐县称,成品油出口量增加说明油公司已经跳出传统能源安全的束缚,变得更加多元化、国际化,是降低亏损的一条路。

在国家“走出去”的能源战略下,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目前,三大公司在国外约有60个油气项目。

从中石油的上半年财报来看,海外业务实现了油气当量产量1.08亿桶,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占中石油油气当量产量的14.4%。

近日,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布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177.35亿元,净利润10.79亿元。报告中显示,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中石化炼化工程之所以能实现盈利,主要取决于从严管理、降本增效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据了解,中石化集团目前已在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和厄瓜多尔六个国家参与了当地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开发。除此之外,中石化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阿赛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获得海外权益油约31万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公司已经基本形成了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亚太五大规模不等的油气合作区。

汪东进曾公开表示,在未来中长期内,中石油的国内与海外的油气产量将各占一半,油气当量产量超过3亿吨/年。中石油目前正积极着眼于海外收购,考虑扩大在俄罗斯和伊朗的投资。

无独有偶。8月30日,中石化表示,正在物色海外收购机会,包括油田和炼油化工的资产。今年维持全年资本开支目标不变,下半年加快对勘探和炼油基地的资本投入。王玉普称,低油价下公司将会选择性进行海外收购、参股和入股的工作,去年就入股了俄罗斯西布尔公司,现在有一些油田、下游的炼油化工项目正在跟踪谈判。

“国家石油公司无论是管线建设、石油贸易,还是技术和油服服务,以及资本调动运作的能力,都是在以前‘走出去’的过程中培养而来的。学习跨国石油公司的管理经验,企业在服从国家大战略的前提下,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产业特点,寻求一套满足当地发展所需、适应当地特点的管理方式。”许勤华称。

从中海油的财报中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出现的巨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海外投资相关项目有关。财报称,公司确认的103.9亿元减值损失主要与位于北美、欧洲和非洲的油田相关,导致减值的原因是预期估计原油价格修正以及加拿大的油砂资产经营计划调整。

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公司,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项目。凭借尼克森,中海油成为一家全球性能源企业。由于该项目斥资多、投入大、产出小,再加上环境事故和裁员等问题,其实际盈利并未达到预期。

“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

上半年业绩已经提交,“三桶油”下半年的财报是否能变得“更好看些”?国际油价的走势,将是决定性的因素。

有专家认为,国际油价上行阻力仍然较大。“由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等因素,国际油价将维持低位。”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认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国际油价持乐观态度。“下半年国际油价会有所回升,超过50美元/桶没有问题。”他说。

“目前油价正在触底回升,地缘政治、冻产协议等因素将影响全球石油的供需矛盾。上涨幅度不会很大,短线会涨超50美元/桶,但很快就会跌落。”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说。她认为,下半年国际油价在整体上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过程。

这种逐渐爬升的状态,或让“三桶油”在下半年迎来转机。

“三桶油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国际油价决定了三桶油是否盈利。”李莉称。她表示,低油价决定了上游亏损严重,但油价下跌会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炼油利润,对以炼化为主的中石化比较有利,只要国际油价维持在80~90美元/桶以内,炼油资产都是相对稳健的收益。“超过100美元/桶,炼油行业压力便增大。因此,中石化下半年的业绩相对稳健。”她说。

林伯强认为,油价回升,受其波动较大的上游就会减少压力,中下游板块变化幅度不会很大,会持续盈利,但不会很多。

即便如此,上述两位专家均认为,下半年“三桶油”仍需继续控制成本,尽量收缩开支,坚持降本增效工作,关停低效能油田,收紧资本输出。

这在“三桶油”的半年报中,也可窥见一斑。

中石油表示,下半年将不断夯实油气勘探基础,保障重大发现和效益储量区块投入,采取综合措施严控投资和成本费用,在确保资源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控亏减亏。中石化预计境内成品油需求结构进一步变化,化工产品的需求逐步高端化,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化工业务仍然维持较强竞争力。中海油将继续高质高效做好油气勘探开发,勘探方面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重,抓好降本增效工作。

责任编辑:赵雪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中海油炼油炼化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