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时代主题新闻如何突围

2016-02-28陆金芸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创新

陆金芸

(无锡广电新闻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浅析“互联网+”时代主题新闻如何突围

陆金芸

(无锡广电新闻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摘 要: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以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无疑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强有力的竞争。主流媒体中最主要的职责合成任务就是对新闻进行宣传,而作为新闻宣传主要载体的主题性报道如今正在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将互联网的新思想与传统新闻主题性报道相结合,才能使传统新闻媒体取得这场舆论之争的胜利,逐渐实现宣传报道的任务和使命。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主题报道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势力,对新闻的主题性报道逐渐发起了夹击的攻势。主题性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主要载体,面临着诸多难以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主题性报道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欠缺,在操作和执行中始终以一种为了完成任务和为了宣传效果的心态去做,完全没有将主题性报道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在报道的手段上始终是怀着不认真的态度,对传播产生的效果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领会。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就使本应该以社会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性报道失去了意义,导致社会现实与报道内容严重脱节。毫无现实依据的说教和生拉硬套的灌输本就让人们反感,再加上主题报道自身存在的假大空现象,更会加剧人们的抗拒情绪,最终彻底失去群众的信任。

二、主题报道需要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技术思维与营销思维、电商思维与商业思维的综合体,互联网思维也在逐渐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改变我们原有世界观的一次大的变革。

互联网思维下,主题报道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重新审视,争取在这场话语争夺赛中主题报道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适合的角色,努力寻找一条更适合主题性报道有效传播的道路。

故事化表达是改进主题报道的重要路径,这种表达方式对主题性报道的方式是一种创新。与以往相比,主题性报道不再是有着浓厚宣教色彩的、单向传播的方式。当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地对以往的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新闻视角要更加的平等,报道语态要尽量平和,要用更加细致和平和的方式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所以,故事化表达在引导舆论、引领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互联网思维下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围

主题报道要学会讲故事。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主题报道的故事化表达面临着新课题,必须以互联网思维为统领,在选材、制作、传播上创新思路,以增强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引导舆论、引领价值的作用。

当下,社会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主要趋势,故事化表达也在接受着重重考验。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发挥自身的主要作用,要逐步实现策划、采访、制作、播出到受众反馈的全过程更加的连贯,使传播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新故事,新发现,新视角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的主体功能得到强化,用户自我生成内容的速度不断飙升,传播态势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舆论场更加难以捉摸,朝着更加复杂化的形式发展,把控度变得更加难以适应。另外,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复杂和多样,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媒体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自己成为舆论场中的中流砥柱。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群众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巧妙地设置议论的话题,逐步对受众群体进行引导。在主题性报道中,要以受众群体的视角为出发点,采用故事化的手段进行新闻报道。

江苏广电总台分别在2014年、2015年推出了大型全媒体新闻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这档节目正是一种对主题报道进行创新的尝试,这组系列报道从“你所不知道的”这一视角入手,寻访全国各地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发现那些很少被人知道的事情,并报道出来,这无疑是对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展示。记者采取的是平视的角度,拉近了陌生事物与受众的距离,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小切口,大主题,新语态,新效果

寻找小切口,讲述小故事。这里所说的“小”指篇幅而不是指价值,是指以小故事展示大格局、以小人物体现大情怀。2015年2月,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报道,报道题为“只为多看你一眼”。该报道是小片段的形式,报道的主题为亲人相聚短暂,以这种新颖的小故事形式将中国人重视家与国的双重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细节的重要作用,以细节展示人物的表现力,更具有感染力,到位的画面语言让人感动,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新渠道,新传播,重互动

由于社交媒介的兴起,当下传播的多渠道既可以是媒体的主动行为,也可以是受众或用户的自发行为。只有充分了解这种融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传播新常态,才能为节目播出打开通道。这给主题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也带来新的启示,即必须充分利用当下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交互性,拓展传播空间。

互联网思维可以将传播渠道和媒体平台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贯穿起来,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全媒体联合采编。虽然采取联合的形式,但是各个媒体还是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传播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对独立的策划,这种形式可以概括为一次性采集、多形态生成、多终端分发。数据作为新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讲述新闻故事来说,是个很好的工具。

“据说春运”是央视推出的一档新闻节目,主要讲述的是春运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以及春运期间返乡人物背后的故事,这种新闻的传播方式是老百姓能看懂的,也是乐意看的方式。此外,在荧幕上以大数据的形式将形象化的影像展现出来,不仅直观清晰,而且更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思维对于媒体衍生产品的打造有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新媒体形式下,受众阅读的主要特征是碎片化以及喜分享,利用受众阅读的这一特点,可以在新闻报道前释放部分要报道的内容,让读者对报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全部,从而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话题的讨论热度,达到未播先热。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媒体活动,吸引忠实粉丝,增加用户黏性。

参考文献:

[1]元丹.互联网信息消费对文化产业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53.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99-0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