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周刊的坚守与创新
——以《衢州日报·人文周刊》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

李 啸

(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浙江 衢州 324000)



人文周刊的坚守与创新
——以《衢州日报·人文周刊》为例

李 啸

(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浙江衢州324000)

摘 要:在唱衰纸媒的当下,以浙江《衢州日报》为代表的部分纸媒依然坚守耕耘《人文周刊》,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实,介入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内心世界,以思想的力量认识现实,以真诚的情感温暖人心,引领主流文化,构建精神家园。本文以《衢州日报•人文周刊》(以下简称“《周刊》”)的探索和实践为例,浅谈报纸人文周刊的创新范式。

关键词:《衢州日报》;《人文周刊》;社会转型;主流文化

2010年11月,《衢州日报·人文周刊》创刊,周刊以独立观察、深读人文、科学精神、文化创新为定位,解构衢州9000年文化基因,以史为鉴,秉笔直书,在差异多元中展现真实的人文底蕴,用友善和热忱的态度推介当代文化风尚。以科学和探索的精神走近真知,为读者全景呈现与衢州有关的历史文化、地理与新知资讯,希望能让更多人从这里感知衢州。

一、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做出人文深度

《周刊》一直以深度解读的姿态,关注衢州文化事件、现象和趋势,力求通过由表及里的条分缕析、由此及彼的延伸解读,做出人文深度,不仅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更是报纸塑造品牌、彰显人文品格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文化正在影响今天,文化也能够点亮未来。

2010年11月,19位衢州援越老兵在时隔45年后重返越南,祭奠长眠异国的烈士战友。《周刊》编辑部得知线索后,立即策划推出一期专题,拿出两个版面进行深度报道,从还原祭奠现场故事、追溯历史背景到专访老兵追忆,并配发言论,力争做出新闻与历史纵深感。

2012年4月16日适逢二战杜立特尔行动70周年,为纪念衢州军民参与营救美军飞行员壮举的不老友谊,《周刊》编辑部提前进行策划,通过采访当事人后代、知情人士、研究专家,并收集飞机残骸、历史照片等史料精心制作推出纪念特刊报道,让公众重温一段中美友谊长青的民间故事。

见报当天正逢衢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发展大会,时任市委书记赵一德专门引述了衢州与杜立特尔行动的故事,表示要让这样的故事广为流传。副市长罗卫红等领导也对当天的特刊进行表扬。

这些年,衢州各地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很多,《周刊》的特性决定了不能就事论事,而是由此延伸开去,把新闻背后的人文历史展示出来,把故事背后的人文生态呈现出来,因此就有了这些报道——《浙西小县开启全国美学大会“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顾晓鸣:“旅游的最高阶段,是人性的升华”》、《“像余玠一样爱国爱乡”——开化县村头镇第二届余玠文化节掠影》、《从乡村“女儿节”到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衢州孝道的传统与现实》等等。

二、以文化人,唱红乡土之歌

“以文化人”,首先要以高尚的精神、先进的文化引领人,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在文化精英群体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尚。《人文周刊》不仅浓墨重彩地报道有影响力的衢州文化人,更将笔触对准了活跃于广袤的乡野和城市社区里的文艺草根人物,即使他们摇着轮椅,拄着拐杖,头发花白,依然不妨碍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标杆。

《周刊》推出的《我们的团长,我们的团——一个残疾人艺术团的民间坚持》、《文化“个体户”王汉龙的徽州寻梦》、《他们日复一日守护文明遗迹三名业余文保员的现实和意义》、《留守旧梦的老人王金山》、《西安高腔传承人汪家惠说婺剧》等报道,曾感动了不少读者。同时,《周刊》还结合“走转改”等活动,策划开展了文化示范村采风活动,刊发了《移民村五爱:流动乡野的文化记忆》、《江山大陈:幸福生活唱出来》等报道,呈现了一幅精神富有的新时期衢州农民群像。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周刊》为此也推出“解码非遗”系列报道,重点介绍本土非遗技术的现状、传承,并通过对传承人、从业人员和专家的采访,探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而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周刊》策划了“乡土衢州再发现”专栏。该栏目立足于走读式的田野调查,走进衢州地区典型乡村(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探访其文化遗产现状,发现其独特的乡村魅力,全面寻找、挖掘、展现乡土的文化之美,剖析其困惑,问道其未来。

衢州9000多年浩瀚文明史,如大海奔流般不息。《周刊》的《文化大观园》栏目,着眼于展示衢州气象万千、蔚为大观的可移动文物,希冀这些文化遗存之华光,能在今时今日继续熠熠闪亮,照耀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未来。

三、聚焦文化强市,助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强势跃进的势头,成为近年来衢州文化发展的重要印记。《周刊》敏锐关注衢州文化产业趋势和气象,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和解读,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舆论环境,塑造文化产业内涵,助推文化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2011年初秋,35万人口的衢州市区,一下子冒出了6家城市影院,颇似战国时代的诸侯争霸。中国电影业资本的疯狂直接催化了衢州电影业终端的膨胀。《周刊》立即推出《衢州影院迎来“战国时代”?》深度报道,把脉衢州电影市场。

之后,《周刊》还推出了《黄蜡石,最疯狂的石头最年轻的玉种?》、《衢州电玩城风云再起的背后》、《余东农民画产业化之路曲折又光明》等报道,期待衢州文化产业迎来灿烂的明天。

2012年4月,正逢衢州市委提出“文化强市”建设一周年。《周刊》提前精心谋划,推出了三期四个版的“以美铸魂•文化强市”特刊,对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文化强市工作进行全景回顾,期待为文化衢州续写更加华美的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衢州文化部门后来根据“以美铸魂•文化强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刊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了“流动文化加油站”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直接促成了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衢州召开。

参考文献:

[1]张向前.品牌周刊的人文价值传播之道——以《新周刊》为例[J].传媒,2015(15):35-36.

[2]华晓露.地市党报如何立足地域服务文化发展——以《温州日报·人文周刊》为例[J].中国报业,2015(12):37-38.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281-01

作者简介:李啸,浙江永康人,本科,就职于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社会转型时期破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的路径研究
保护知识产权: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转型的关键
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史学研究 课堂教学 教学思想——以“社会转型”的视角解读历史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
社会转型与释宪机制的构建——转型期二元释宪机制的证立与基本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