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

2016-02-28何艳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何艳辉

(任丘市广播电视台,河北 任丘 062550)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

何艳辉

(任丘市广播电视台,河北任丘062550)

摘 要:民生新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电视从上层精英到百姓的过渡,成为保障人民知情权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对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民生电视新闻;采写误区;现状策略

一、引言

电视民生通过关心百姓的身边事让观众感受新闻的力量。从某种程度而言,电视民生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在价值标准的取向上,民生新闻以关注对百姓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事件为主,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领域,推进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进程。[1]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一)节目内容趋向娱乐化和庸俗化

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的传播模式俨然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始由传播者为中心转变为受众为中心。社会发展开始变得更加包容,大众化流行元素兴起,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并受到受众的喜爱和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传媒开始积极为受众提供资讯和服务,节目内容趋向于娱乐化和庸俗化。为了提高收视率适当创新新闻内容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迎合受众而一味地改变新闻价值标准,则会使民生新闻逐步走向娱乐化和庸俗化的道路,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媒介新闻的权威性会受到威胁,媒介的公信力也会随之减弱。

(二)出现农民失语现象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农民失语现象的存在。对比几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现,其目光大多锁定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上,而对农民的报道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是媒体最不关注的群体之一。即使部分报道涉及农民和农村,事件也不具代表性,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医疗保障、农业、生活状态的报道较少。在报道质量上,也缺乏较深入的分析,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接近性和实用性不强。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误区

(一)报道题材的选取过于“泛化”与“窄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题材的选取上表现出“泛化”和“窄化”两种误区。为了畅通民生新闻的报道渠道,不少电视媒介均开设了市民热线及奖励制度,这就导致凡是与百姓相关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民生新闻,观众积极地将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上报。在这些事件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有些几乎不符合新闻的要素,不具备代表性和两个针对性。报道题材选取过于“窄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民生新闻具有本土化色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本土联系紧密。因此,新闻报道的镜头就大量定格在本地发生的市民日常生活之中,成了市民生活小事、奇事、怪事、丑事的客观记录。[2]第二,部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负面报道题材占据的比例较高。尤其是一些过于暴力和血腥的内容,会使观众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差。

(二)对民生新闻的内涵理解不够到位

民生新闻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要实现从政治话语到民生话语的转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民生新闻的内涵把握不够到位,未处理好民生与新闻之间的关系,大量报道新闻价值含量低的事件致使整个新闻报道的价值也随之降低。

(三)报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电视新闻应该像一个生态圈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有精彩的呈现。但是,就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现状来看,其报道内容存在大量同质化的现象:同一栏目的报道题材重复,不同栏目之间在节目的同质化上竞争也十分激烈。节目报道内容的同质化影响了节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是对电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电视媒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策略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方向应该进行适当调整

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于农民话语权的缺失。这归因于电视媒体的操作理念以及媒介素养问题,我们应该对当前的媒介环境进行审视。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并非民生新闻所独有,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个方面的问题,应该从社会的整体传播导向上进行调整。例如,通过政策扶持对公共电视台的报道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应该加强对农民媒介素养的重视和教育,帮助农民通过媒介来了解各类信息,提升农民的信息参与和表达意识。

(二)强化电视媒体采写人员的媒介素养和道德建设

要想真正将民生新闻做好,需要把握好其精神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为此,必须不断强化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和道德建设,提升记者的理论功能和实践技能。新闻从业人员只有具备深厚的媒介素养和熟稔的业务技能,才能做出最具价值的报道。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应具备人文素养,体现出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真真切切地做出最具价值的报道。

(三)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思维来塑造电视民生新闻采写的个性化品牌

要想不断提高民生节目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创新思维,塑造个性化的品牌节目,体现出节目的差异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环境日益变化,受众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要想新闻节目的内容具有持久的差异性,就要不断创新,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尤其在遇到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利用差异来构建有特色的栏目,成为民生电视新闻采编者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五、结语

本文的研究发现,民生电视新闻的出现丰富了电视的节目形式。然而,电视民生新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采写方面的诸多误区,这些误区包括报道题材的选取过于“泛化”与“窄化、对民生新闻内涵的理解不够到位以及报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笔者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期望能够为日后电视民生新闻的采写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媛.电视出镜记者“镜语”传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邢良军,邢燕君.“移情”手法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与应用[J].视听纵横,2011(05):65-66.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