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闻媒体如何做好法制报道的探讨

2016-02-28刘桂梅郑永锋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媒体新闻

刘桂梅 郑永锋

(乌海日报社,内蒙古 乌海 016000)



关于新闻媒体如何做好法制报道的探讨

刘桂梅 郑永锋

(乌海日报社,内蒙古乌海016000)

摘 要:法制新闻报道深受群众的关心重视,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先进的新闻传媒产业对于法治制度的健全能够提供自然的驱动力,并且承担起健全法制制度的价值,促进法制报道健康快速发展的任务。

关键词:新闻;媒体;法治报道

一、前言

对于民众传媒而言,法制新闻报道通过电视传播不但受到了普通群众喜欢和尊崇,而且被行业内部认为是“最为紧密的专业学问”。[1]由于当今社会媒体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大及群众文化需求的快速上升,怎样使法制新闻报道在保持专业化道路的同时,还能够深受群众及市场的认可,逐渐成为了一道摆在媒体工作者眼前的难题。作为学术界不受重视的文化分支,媒体文化的概念及其标准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范围,它的属性也始终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2]本文的目的在讨论媒体行业现在所处的状态及状况,以法制报道的观点考量媒体文化这个行业的价值与所处的位置。

二、法制新闻报道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司法公平公正依靠法制新闻报道能够更好的成为现实

法制新闻报道是司法公平公正成为现实的有力保证,实现法制社会是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法制社会的目的不在于凭借法律制度来制裁、惩办违法犯罪行为并以此来降低社会矛盾,而是能够依靠多种方式减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将社会的不安稳因素降到最低,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安定。

(二)法制新闻报道能够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在由于国内刚刚开始施行依法行政制度,法律的相关制度建设尚未完善,政府职员的法律知识浅薄,致使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依靠法律制度、对违法行为不追究、不严格执法的行为非常普遍。[3]修缮法律制度,增强权利机关职员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循、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制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以法律相关知识为题材,在转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政上面有其他节目没有的作用,是实现法制社会的重要支撑。

三、媒体工作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媒体的相关报道有时候是错误的,在主观感觉上不能强求其必须增进司法公平公正,不能争辩的事实是司法报道有许多问题,一般能够分为四类情况:

(一)侵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将未成年人有关信息外泄,或者没有相关证据就臆断是未成年人所为,或者公开报道未成犯罪的受审情况,乃至在相关报道中发布未成年人的照片。

(二)在案件报道中自作主张的公布受害人的相关信息

说出受害人的姓名,或者没有明说但是将相关信息公布于众,特别是对被害人的体貌特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进而使被害人受到名誉伤害。国内法律对被害人特别是特殊人群比如未成年人、妇女、老人、残疾人等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若涉及以上人群就必须恪守法律,以免报道对他们产生侵权损害。

(三)报道内容缺少充足的事实根据

由于新闻报道者对相关案件了解得并不充分,或在司法机关提供的相关材料中节录选取不适当,或由于言语描述的情感色彩等,都可能被涉案人员当作侵权行为等。

(四)报道过程中的法律术语不标准

用一些明显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评论涉案人员,或者确定地认定案件的性质都可能导致侵权行为的产生。怎么正确地进行法制报道是摆在媒体工作者眼前的一大难题,答案是要根据法律规章客观地报道,注意报道模式,不做定性评论。尤其是要恪守法律制度,确保法律程序和法律专用语言标准,不正确地使用法律术语会造成传播结果损害法律尊严,在报道过程中特别注意:法院确定的事实才是事实,法院审判结束后,法院确认的“罪犯”才能被称为罪犯。在审判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有关办案部门确认事实,只可使用“涉嫌”来替代,并指出新闻出处;涉案人员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而不是“罪犯”。不适用于关系到国家机密、审判机密和个人隐私等法律规定。

四、规范法制新闻报道的程序

(一)规范从业人员的素质

文化是一种制约行为,人的行为一般都要服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法制新闻从业者自身必须经历法律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报道中,始终坚持法制在心中,报道不失衡。媒体从业者要遵守新闻道义,更要引导身边人建立法律共识,促进新闻从业者整体素质水平,培养崇尚法制,遵法守法精神。这一点需要靠自身培养的,任何强权干预都无法促成。

(二)“新闻与宣传”主旨要一致

传媒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承担着为公众代言的社会职责。报道一定要直观地表达发生的事情,不能有曲解,更不要凭自己的意愿胡乱篡改。典型的新闻报道媒体尚能达到一致性,但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混杂,消息如何保持不被曲解传播,还需规范大众媒体市场。

(三)在报道上,要做到不含个人色彩

反观这些年央视报道的有关新闻失职造成的争议,可以看出,虽然涉事报道只有微小纰漏,但是当事人还是能挑出这些问题。这就对我们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报道的时候,要注意用词,比方说“犯罪嫌疑人”和“罪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用。“罪犯”是已经定罪,而“犯罪嫌疑人”只是有犯罪的可能;文中如果有引用的条文必须出自现行的法律,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或规划中的法律为依据。严格遵照法律办事是法制报道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在评论的时候,要做到客观公正,就事论事,并且要考虑大众的普遍意愿,对大众关心的细节做到详细描述,迎合大众胃口,让报道通俗易懂,进而得到大众的喜爱。

五、结语

法制新闻报道是一种主要的舆论监督途径,能起到强大的监管督查能力,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守法为公。并且,通过强有力的法制报道,群众的守法意识也会变得越来越高,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曹天怀.浅谈加强法制宣传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J].中国对外贸易,2010(24):47-52.

[2]韩光,梁晓杰.加强法制宣传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21-22.

[3]何红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大学时代,2006(10):65-66.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55-01 1674-8883(2016)05-0155-01

猜你喜欢

媒体新闻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