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成为唐宪宗机要秘书的青楼歌妓

2016-02-28李江

山海经 2016年9期

●李江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成为唐宪宗机要秘书的青楼歌妓

●李江

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大概都知道此书的压卷之作是唐代才女杜秋娘的诗作《金缕衣》,其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句更成为千古传唱佳句。那么,杜秋娘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她是怎样沦落为烟花女子的?又是怎样走进皇宫成为皇帝嫔妃的?而最终为什么走不出青楼歌女的悲惨命运呢?

歌妓生涯

杜秋娘,原名杜丽,唐德宗贞元元年(791 年)生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她的母亲是南京的普通官妓,与姓杜的官员相好至孕,官员升迁,却把情人抛弃。杜母含愤生下孩子,无处托养,只好回南京妓院,把女儿带在身边。

杜秋娘虽出身寒微,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她15岁时,艳名远播,使得镇海节度使李锜心醉神迷。这位节度使便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

一般的歌舞妓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杜秋娘色艺双全,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出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因此对杜秋娘刮目相看,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并为杜丽易名为杜秋娘。就这样,年过半百的李锜与杜秋娘便成了一对忘年夫妻,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此时正逢唐德宗李适驾崩,李诵继位,是为顺宗。这位顺宗皇帝因病体不佳,在位仅8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后期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甘心李家天下被一帮藩镇霸着,决定铲除这班恶霸,其中就包括李锜。李纯想先礼后兵,下诏征浙西节度使李锜为尚书左仆射,名为升官,实际上是想夺去李锜控制的江浙富庶之地。李锜做惯了恶霸,当然不想进京做个清汤寡水的官,一狠心,于唐元和二年(807年)的十月初五,扯旗造了反。

不过李锜有倚红偎翠的本事,军事上的能力却基本等于零,勉强和朝廷的人马打了几个回合,一败涂地。在十月十九日,李锜的部下又造了他的反,把他给活捉了,打包献给了朝廷。

唐宪宗李纯得理不饶人,敢造皇帝的反,是绝对没有好饼吃的。李纯下诏将李锜和他的儿子李师回斩于城西南大柳树下,并且削夺了李锜的宗籍,李锜死的时候67岁。

按照惯例,大臣叛乱被杀,家属女眷都要没入宫掖,实际上成了皇帝的奴婢,杜秋娘就由此进了宫,依然当她的歌妓。

走进皇宫

杜秋娘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聪慧机敏。她趁着为唐宪宗表演歌舞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她的经典节目《金缕衣》。唐宪宗这时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这位少年天子。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照人,气韵绝佳,在众多佳丽中独具风采,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非同寻常,唐宪宗不禁为之心动,便册封杜秋娘为秋妃。

做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弈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

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着痕迹地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厉,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不满。

后来匈奴大举入侵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据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30岁,而他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被贬出宫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43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24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12年,年已30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姆,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姆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30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15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

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17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太监所害,又一个个在太监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太监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一伙太监的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太监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秘,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被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

这一年是唐太和十年,这时距秋娘被没入宫,已经整整30年了。

当年杜秋娘入宫之时,杜牧还是年仅五六岁的孩童,因随祖父杜佑入朝,观赏过杜秋娘的歌舞,也认识了这位多情的才女。一晃20多年过去了,杜牧于太和年间在宣州宣歙观察使幕中,还对杜秋娘十分关怀。

太和十七年,杜牧孑然一身,路过镇江,在金陵渡口恰遇韶华已逝、鬓发斑白的杜秋娘。朝廷多事,人世沧桑,一个是壮志未酬,浪迹天涯;一个是百劫千磨,终生报恨。故旧重逢,恍有隔世之感,杜牧一气呵成长达一百一十三句的五言长诗《杜秋娘诗》并序。开头直道:“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共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借记叙杜秋娘的经历,以抒发人生穷达变化不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慨叹。

835年冬,南京发生军变,全城遭殃,杜秋娘离家躲避,冻死在玄武湖畔。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寒微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2016中国故事节(枫泾)征稿启事

为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集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讲话精神,发挥故事这一民间文艺样式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经研究决定,举办“中国好故事”——2016中国故事节(枫泾)。本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民政府、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中国故事基地”(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承办。特面向全国征集新故事作品。

一、主题要求

作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正能量,传播文明新风、传统美德。

二、内容要求

1.力求故事主题鲜明,情节曲折跌宕、吸引人,人物形象鲜明、清晰,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2.作品应尚未公开发表,且未曾在省市级及以上的比赛中获奖的新故事原创作品。

3.作品在3500字以内。

4.来稿请标明作者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5.作品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三、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

四、征稿方式

电子征稿邮箱:fjbgsds@163.com

联系人:邬老师 联系电话:021-57354073

五、有关说明

活动组委会对推荐作品拥有活动宣传、作品出版等使用权,作者拥有署名权。

2016中国故事节组委会将成立作品专家推荐委员会,分四批向社会公示、推荐“中国好故事”,并给予创作补贴。

参加活动的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所涉及著作权纠纷等概由作者负责。活动推荐作品由本活动三家支持刊物《民间文学》杂志社、《上海故事》杂志社和《山海经》杂志社优先选用,稿酬由选用刊物按规定支付。本活动组委会有权选用“中国好故事”结集成册,做非盈利公益宣传使用。

本次活动将于10月下旬举行演讲展示及总结活动。

2016中国故事节(枫泾)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