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想———以新乡市为例

2016-02-27李海涛李强白金旸

行政科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乡市门户网站机构编制

李海涛 李强 白金旸

“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想———以新乡市为例

李海涛李强白金旸

近年来,随着机构编制部门职能的不断加强和工作任务的迅速增加,为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和办事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难以破解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难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借助“互联网+”切实促进政府服务的集成化、高效化和精准化,使政务服务数据“留痕”,实现可追踪、有据可查,进而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新常态下的机构编制大数据管理分析评估新机制,成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乡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目前,新乡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备,初步建成了统一的机构编制业务平台,搭建了多个机构编制系统应用,制定和完善了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

(一)搭建实名制网络管理平台。市直及11个县(市、区)均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机构编制统计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机构编制数据的实时更新。该系统采集了全市480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信息、内设机构信息、领导职数、编制数、实有人员信息和超缺编情况,初步构建了机构编制综合业务平台。

(二)构建编办系统门户网站群。构建了市本级+11个县(市、区)的机构编制网站群,实现部分机构编制业务网上办理。通过门户网站群,有效地宣传了中央、省的机构编制政策法规,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发展。

(三)开发“两单”服务系统。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开发了权力清单报送系统和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公示系统。通过“两单”公示系统接受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对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情况、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并收集清单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两单”进一步进行调整和完善,为推进全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推广法人登记管理系统和网上名称管理系统。一是推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系统。通过应用法人登记管理系统,实现了各单位在网上进行材料申报,例如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年度报告公示、证书申领和证书补领。对规范法人登记管理、创新法人登记档案管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发证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行试点,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推广网上名称管理系统。通过做好网上名称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以域名注册、网站审核、网站挂标和年度报告为主要工作内容,保证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网络利益不受侵犯,维护各单位域名和网站安全,为下一步建设“编制云”,统一各系统指标打下良好基础。

(五)建成和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依托国家、省、市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建立了机构编制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建设和完善了网络信任系统;建立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责任制,为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制定了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一方面制定了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安全保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研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的业务应用、网络建设、资源利用、安全保护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二、新乡市“互联网+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乡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机构编制工作的要求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仍存在不少差距。新乡市机构编制部门在“互联网+”应用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门户网站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公共服务功能不足。编办门户网站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对外的窗口,目前以信息宣传为主,缺少服务功能及在线办事功能。网站服务主要包括互动交流、资源下载、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流程、业务办理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互动交流功能的缺失,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无法通过网络与机构编制部门进行有效交流。12310举报、单位入编减员申报、事业法人登记和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等办事流程,只能在未来才可以全部或部分实现网上受理和办理。除了门户网站的互动,将来还可关联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编办与用户的多渠道互动。二是门户网站缺乏便捷性。编办门户网站板块和内容繁多,浏览和使用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便捷的导航服务能够使来访者快速、轻松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手机已经逐步取代电脑成为互联网主要的终端,可运用HTML5+CSS3技术,采用自适应响应式网站设计,进行一站式融合重构网站数据,为门户网站部署手机版和移动端,以适应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能够为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门户网站成熟度不高。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波和匡立余建立的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电子管理、电子服务、电子事务和电子决策四部分进行分析,新乡市编办门户网站服务内容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如,已经提供的搜索功能只能进行标题检索而无法全文检索;联系渠道不完备,没有具体业务的联系方式;没有对群众常见的问题进行分类;没有建立帮助系统将群众关心的个别问题普遍化。

(二)平台建设缺少整合性。新乡市编办目前建成并且应用的系统,虽然在网站上都有相应的链接,但实际上每个系统都相对独立运行,各系统数据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数据缺少整合性。只有将各个系统间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够实现“政务云”和运用“大数据”。

(三)业务流程需优化。“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应用“互联网+”相关技术,需要合理设计业务流程,有时还要打破传统的办事习惯,精简优化传统的办事流程。传统的申报用编流程,需要用编单位到编办业务科室进行咨询,业务科室根据其编制情况进行反馈,用编单位再上报用编申请,业务科室审核并再反馈,仅申请用编一项,单位要跑好多趟。如果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流程,用编单位只需在网上对其需要查询的事项进行查询,如果查询超编则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有空编则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网上申报,编办业务科室进行网上审核和反馈,可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跑腿和无效率的争执。

(四)相关部门间信息缺乏共享。机构编制工作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联系密切,而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数据共享不足制约工作深入开展。贵州省铜仁市的“云上编制”,已经实现了编办、组织、人社和财政“四库合一”,业务数据在部门之间共享,部门之间交流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技术力量不足。为了适应“互联网+机构编制”的新要求,机构编制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行政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未来更要具备基本数据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以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存量,提高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新乡市“互联网+机构编制”的工作设想

2011年~2015年,新乡市“互联网+”主要完成了基础性设施建设工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并掌握“大数据”和“云计算”,逐步形成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和用数据创新的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了探寻现阶段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新乡市编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学习兄弟地市编办先进管理方法和赴“云上编制”试点铜仁市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提出了“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想。

(一)与机构编制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将“互联网+”与机构编制学习教育相结合,提升机构编制教育效果。一是构建机构编制工作资源库,搜集整理编办内部的各类政策法规和文件,按文件内容进行分类,利用“互联网+”做好传帮带。二是完善政务资源管理库。借鉴“云上编制”试点铜仁市的经验做法,利用“三定”方案管理系统,搜集整理各单位的办事表格、办事流程和相关政策文件。这个资源库的部分资源可以对群众公开,通过“互联网+”方便办事群众一站式查询和下载。三是开展机构编制线上培训。通过搭建机构编制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实施教育和培训。

(二)与机构编制管理有机结合。目前,新乡市编办已经应用了实名制管理系统、法人登记管理系统、网上名称管理系统和权责清单上报系统。这些已经应用的系统,在功能上主要是存储和查询数据,还没有发挥智能化和辅助决策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系统,比起企业管理系统,应该更加注重过程化而不只是结果化,更加注重数据调整过程的记录。例如实名制管理系统,如果一位同志进行了职位变更或者工作调动,修改后只能查到此人的最终状态,而之前此人的变更过程却不能完全掌握。另外,注重过程更有助于编办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真实情况。例如在单位上报权责清单的条目中,可以清晰地查询到单位的修改调整情况,分析了解单位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机构编制系统之间的数据,未来可以做到互通互联,充分利用“编制云”辅助决策。在调整机构的问题上,通过“编制云”可掌握机构的沿革情况,也可查询其他地市的机构设置情况。

(三)与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确保决策落实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能为衡量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提供验证依据,更是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必要手段。利用“互联网+”,可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事前监督和事后预警,保证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的有效性。可利用实名制系统构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作平台,聚合编办、组织、财政和人社部门的数据,对多个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人员开放,可查询平台数据和调整本部门管理的相关数据。应用此平台,可解决诸多问题。如组织部门超限额或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编办端会提示预警。如某人入编后,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只需登录平台查询一下此人是否入库,然后即可办理手续,并调整此人的工资信息。通过此方式,可确保财政供养人员与编制人员一一对应。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编办)

责任编辑罗文

猜你喜欢

新乡市门户网站机构编制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新乡市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新乡市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YouTube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