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好成绩

2016-02-26郭麦香

现代家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心注意力玩具

郭麦香

只要家长足够用心,足够尊重孩子,那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要知道,当孩子入学以后,注意力能否集中、集中的时间长短决定了他获得有效信息的多少,继而决定了他的学习成绩。

专注力是启智钥匙

您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家的孩子做事不专心?玩耍时喜新厌旧,新玩具玩不到10分钟就丢到一边;看图画书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在幼儿园上课时也经常开小差,还打扰小朋友……这些,都是注意力不够的典型表现。

注意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学龄前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注意力,孩子入学后很难取得好成绩。脑科学研究显示,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而且是唯一的钥匙。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孩子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信息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孩子在6岁前大多是以无意注意为主,靠兴趣来关注事物,所以看到很多孩子在6岁前注意力很不集中,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但坚持时间很短。有意注意则是有意识和有目的性的专注,对于没有兴趣的学习,孩子也会刻意去注意。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注意会越来越多,特别在学习上,完全靠兴趣和无意注意肯定会失败,因为长时间的学习对于任何一个宝宝来说都是单调和枯燥的,需要有目的地专注于书本知识。

脑科学研究显示,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3岁左右,注意力稳定的时间为3~5分钟;4岁时,注意力稳定的时间为10分钟;5~6岁时,注意力稳定的时间为15分钟;7~8岁时,注意力稳定的时间为20分钟;9~10岁时,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在25分钟;11~12岁时,注意力稳定的时间为30分钟。注意力稳定时间的长短每个人不一样,与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环境、教育模式等有关,但可以确定的是,孩子在12岁时,注意力的强弱就基本定型了,若没有特殊的专业训练,一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孩子注意力不足,后果很严重。如果是男孩,通常表现为好动,静不下心来,不能专心学习;如果是女孩,则表现为学习时安安静静地发呆,看上去很专心,其实是在走神儿。所以,家长常常容易发现男孩学习不专心,而对女孩的不专心则常常忽视。无论外在表现如何,只要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知识上,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最初,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会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而招致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抱怨,导致其学习热情降低、学业跟不上,慢慢变得拖拉磨蹭,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学习效率低下和学习困难的共同表现。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患了多动症,还有的家长认为,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天性,长大了就好了。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而且家长要承担主要教育责任。

培养注意力靠家长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不是识字、拼音、英语等书本知识,而是意志品质、性格及注意力的培养。家长想让孩子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下11种方式,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家长要以表扬、抚摸、亲吻等方式给予鼓励,并让孩子休息5~10分钟,然后再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任务。当孩子能够做好时,家长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完成任务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承受能力,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感觉自己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家长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要耐心地等孩子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3.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某件事,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会自己掌控时间,就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4.大声朗读。每天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小故事大声地为家长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训练。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错行、不读断,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做到这三点。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这种训练。

5.营造安静、简洁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书本、字典、文具等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可以摆放孩子喜欢的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但功能应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玩具要收起来,起码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学习时,家里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家长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这样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6.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7.跟孩子一起过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增进注意力的稳定。

8.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会严重消耗注意力,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则不要播放音乐。

9.跟孩子一起玩“自我约束力”的游戏。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该游戏的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0.买一些训练注意力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错误,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提醒家长注意,培养注意力不能强制,而要让孩子意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从而将集中注意力学习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1.对注意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可进行特殊训练。如盯点法,即盯住墙上某个点或物体长时间目不转睛,时间越长越好。再如舒尔特训练法,即找一张白纸,画上10×10方格,不按顺序填上数字1~100,让孩子依次找出。当孩子能熟练完成,再挑战15×15和20×20的难度。舒尔特训练法是公认的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注意力训练法。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比如,家长做事要有计划,无论做家务还是周末带孩子出游,都要有精确的时间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要尽量按计划行事,带孩子一气呵成地完成,这样,孩子就不会因家长磨蹭或反复更改计划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注意力分散。

尊重孩子的重复欲

对幼儿来说,3岁左右是发展注意力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孩子有强烈的重复欲是普遍的特点。在家长看来,孩子没完没了地重复一件事是无聊而无效的,但孩子却乐此不疲。让我们来看如下场景:

一个3岁男孩独自坐在自己房间的地上玩积木。他不停地把一些三角锥体小木块放进容器中,然后又把这些小木块从容器中取出来。这些积木大小不一,正好可以嵌入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塞住瓶口一样。他专心地做着这个工作,整个过程缓慢而有节奏。妈妈看到孩子如此认真地做一件事,不忍心打扰,就站在房间外观察,她发现孩子将这个过程重复了42遍,而且,每完成一个动作,孩子脸上都会露出一丝微笑。尽管他在速度上和技能上并没有显示出进步,但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那个动作。终于,孩子累了,停了下来,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

当孩子一旦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里面,并且可以不断地重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让父母为之震惊。这就是孩子的重复欲主使的反复练习行为。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行为,每次完成练习之后,他们就像完成了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感觉非常轻松,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情。孩子的这种重复练习在父母看来也许毫无意义,可正是它让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对孩子的智力和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在这种重复练习过程中,孩子学会了适应生活,锻炼了某种能力,同时智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要是父母在开始的时候教得仔细,甚至注重每一个细节,那么,孩子们就会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练习,不需要大人强迫,就能完成得很好,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自信和满足感。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重复欲,不要打扰孩子。

虽说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别,但对于好奇和新鲜事物的关注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是被家长频繁打扰。只要家长足够用心,足够尊重孩子,那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家长朋友们,为什么不试试呢?要知道,当孩子入学以后,注意力能否集中、集中的时间长短决定了他获得有效信息的多少,继而决定了他的学习成绩。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专心注意力玩具
哲理漫画
让注意力“飞”回来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废寝忘食
专心的小玛妮雅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