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萍:家庭教育的立意和章法

2016-02-26小单

现代家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长妈妈孩子

小单

【曹萍简介】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士,国际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协会认证导师,美国认证协会(ACI)职业资格认证“注册国际项目管理专家”,埃里克森国际学院认证导师,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认证催眠治疗师,服务课程包括NLP执行师课程、NLP创伤治疗、亲子关系课程、教练式父母课程、家庭教育阶段课程、情绪与压力管理和有效沟通等课程。

曹萍女士是国内著名的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对青少年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有高度才有长度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政策到法律,从家庭到学校、社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颁布以来,相关机构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使家庭教育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作为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曹萍(以下简称曹):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立意有偏差,就是家长对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失片面,甚至模糊不清。

记:您认为正确的立意应该是什么?

曹:首先,家庭教育的立意一定要高,家长要站在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仅仅指望孩子为父母争光,或者在未来的竞争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其次,培养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标准,就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记:正确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合格人才?

曹: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德才兼备。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关注“才”的培养,而忽略“德”的熏陶。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要知道,有德无才大不了是平庸之人,而有才无德必然酿成悲剧。

记:您能举例说明吗?

曹:好的。前不久,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哈佛大学深造,并如愿考上分析师,却自杀了,享年32岁。为什么自杀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压力太大了,他过不去那个坎儿,于是选择用死的方式逃避。他非常有才能,自杀的程序是自己设计的,非常精巧,保证自己必死无疑,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全程做了录像。他用自己的才华置自己于死地!熟悉他的人都感慨,太可惜了!据了解,他能够争取到去哈佛大学学习的机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从小教育他,你爸你妈都是工人,没有出头之日,咱家就指望你了,你必须得考上名牌大学。奶奶负责监督他学习,小朋友来找他玩,统统被奶奶挡驾。这就是典型的重才轻德式家庭教育。这个孩子长大后,父母又告诉他,你不要操心我们,你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所以,当妈妈、爸爸患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从来不告诉他。父母这样的无私,其实是剥夺孩子行孝的资格。不孝便无德,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他还会去关心谁?

记:本刊接待过许多这样的家长,都表示愿意为孩子的学业进步付出任何代价,却很少有家长愿意花时间培养孩子的品德。当我们告诉家长,好品德包括善良、正直、谦和、合作时,他们又说,具备这样的品德,孩子将来会吃亏的,因为竞争社会讲究的是你死我活、谋略制胜、不择手段。

曹:是的,这样的家长很多,所以我说立意有偏差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从古至今,包括司马光都说过,当实在没有君子、圣贤的时候,也绝对不能用小人,因为一切祸国、辱国、败家的都是小人所为。所以,一定要站在德才兼备这样一个国家、社会用人的标准去培养孩子。当我们有一个高标准以后,孩子的人生就有了高度。有了高度,人生就有了长度。我相信,当家长都能够以历史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感来看待今天的家庭教育,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能够开启家庭教育的智慧,并且用智慧之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我们孩子前进道路的时候,中国家庭教育的未来将绽放光明。

有章法才有效果

记:您说得很中肯。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您认为家庭教育的基本章法是什么?

曹:科学有效的方法有很多,基本章法只有一条,就是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

记:请详细解释。

曹:首先,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实施教育。比如两岁的孩子,第一个逆反期出现了,不听话了,不让动的东西他偏偏要动。这时候家长会频繁说“不”,不能动这个,不能动那个。但是大家知道,人的潜意识是不接受“不”的。两岁的孩子开始出现反抗是他的心理特点,为什么我们不能依据这个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孩子3岁时才开始有“我”的概念。此时,家长的重要使命是让孩子的这个“我”变得强大起来,方法便是鼓励。注意,是鼓励而不是表扬,因为表扬是针对结果,而鼓励是针对过程的。

其次,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的智能类型是不一样的,有逻辑、视觉、音乐、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运动等。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相信孩子的特点,只有依据孩子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他成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象一下,假如要让姚明去弹钢琴,他会不会取得郎朗的成绩?让郎朗去打球又会怎样?家长要确定一个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别人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你的孩子。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成人教什么他就是什么。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如果孩子是纸,也是一张有底色的纸,我们要在上面涂什么颜色,必须依照原有的底色,跟这个底色匹配了,才能创造出画面色彩的和谐。

记:事实上,近几年媒体报道了许多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私塾式教育、挫折教育、陪读式教育、雪地裸跑式教育、长途骑行式教育、装穷式教育等,甚至还有殴打、辱骂等虎狼式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曹:家庭教育个性化,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实施最有效的教育,而不是家长根据自己的观念、性格去左右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不是一场竞赛,更不是哗众取宠。

记: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人为地制造压力,使孩子经受挫折?

曹:因为许多家长从小接受了一个信念,即人在压力和挫折中最容易被激发出斗志,创造奇迹。即使奇迹真的可以这样创造出来,我认为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压力和挫折必然给人造成心理创伤,降低人的幸福值。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从小是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的,从出生开始就不被父母喜欢,因为她父母本来想要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她非常努力,因为她要赢得父母的喜欢,所以她现在很成功。但她告诉我,40多年来她一直在为别人做事,为别人活着,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她丈夫对她很好,出入小区都要拉着她的手。她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但是马上幸福感就没了,因为她脑子里冒出一个怪怪的念头:拉我的这只手还拉过哪个女人的手?看,这就是创伤带给她的影响,一生的影响。

记:请接着谈家庭教育的根本大法。

曹:好的。再次,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哪怕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要相信他是优秀的。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发现家长的眼神充满爱意和希望,语气也变得温柔起来。亲子沟通,文字内容只占7%,而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表情合起来占到93%。当家长不相信孩子、怀疑孩子、否定孩子时,孩子都能第一时间感觉到。家长要相信,孩子犯错误是暂时的,他需要改变,总有变好的那一天。这样想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积极向上的种子,等到孩子长大了,那便是他的核心价值观。

记:这方面,您有真实的例子吗?

曹:有一个很成功的妈妈,她的幸福指数很高,孩子幸福指数也很高,孩子从来没给她招惹过什么是非,一直很平稳。她与我分享经验说,她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一直对孩子说:“儿子,你是一个好孩子,妈妈的好孩子。”孩子长大一点儿了,她又说:“儿子,你是一个好学生。”孩子上了中学,她又说:“儿子,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孩。”孩子上了大学,妈妈又变招儿了,说:“儿子,你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看,多么智慧的妈妈!她把积极向上的种子种在儿子心中,逐渐长出核心价值观的大树。当孩子相信自己是好人的时候,他一定会用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有智慧才有力量

记:最后,我们来探讨亲子关系。许多家长反映,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没有影响力,甚至与孩子关系紧张,所以很无奈,感觉无能为力。请问,家长如何改变自己的尴尬地位?如何使自己拥有力量?

曹:家长一定要使自己拥有力量,否则家庭教育无从开展。力量来自哪里?第一,力量来源于知识;第二,力量来源于觉悟。下面分别讲解:

首先,知识包括理念及相应的方法。比如沟通的前提是接纳,当我们有这个理念以后,还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与之匹配,这样就很容易把家长的力量表现出来。再比如,沟通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得到对方的回应,它具有互动性、不可撤销性和一致性三大特点,当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就不会一直说孩子了。因为说得太多,孩子未必能够听进去,而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能够听进去多少。

记:我来举个例子吧。一名小学生入学回到家,告诉妈妈:“我考试得了99分,名列全班第3名。”妈妈说:“妈妈真高兴!争取下回得第2名!”请问,妈妈这样回答是否妥当?

曹:妈妈的回答不算最坏,但也不算最好。最坏的回答是:“笨蛋!为什么不得第1名?”这位妈妈所说的“妈妈真高兴”指示不明,孩子很可能理解为妈妈是为好成绩而高兴,接下来妈妈又提出更高要求,孩子会想,原来妈妈并不十分高兴,因为第2名要比第3名更值得高兴。可以想象,那个孩子心中有了沮丧情绪,对敏感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挫折。所以,妈妈的回答不算最好。

记:最好的回答是什么?

曹: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最好的回答包含四个内容:第一,陈述事实;第二,表达感受,但一定要讲明感受所针对的是什么;第三,指明成功原因;第四,提出更高希望。针对这个例子,把上面四个内容连起来,就形成了最好的回答。

记:我来试一试。听到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妈妈回答:“你考了全班第3名,太棒了!祝贺你!妈妈为你的勤奋好学而高兴。这一段你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耍,已经养成了好习惯,而且做作业时注意力很集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妈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下次考试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曹:非常好!

记:您刚才说“力量来源于觉悟”,是什么意思?

曹:所谓觉悟,就是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其次才是通过榜样的作用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是以家长为榜样的,不管家长是否愿意,是否意识得到。孩子更多的不是看家长怎么说,而是看家长怎么做。孩子信服家长不是因为家长能说会道,而是家长的行动令孩子信服。

记:家长需要言行一致。

曹:言行一致还不够,还要加上思想,做到思想、语言、行为三者一致。家长做到了三者一致,榜样的力量就形成了,孩子不可能不信服这样的家长。所以,家庭教育对家长来说是一次修行,是与孩子相伴成长的美好过程。如果家长不愿意改变自己,却要求孩子改变,多半不会有好结果,因为家长对他的影响力已经打了折扣。

记:您的观点很深刻,一定会对本刊读者形成思想冲击。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家长妈妈孩子
家长错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